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俊郎专利>正文

一种轮圈盖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1690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圈盖,它包括一轮圈盖体、数嵌卡块及一钢条,其特征在于:轮圈盖体周边设有数固定座,固定座顶面横向开设一长槽孔;嵌卡块一端向下弯折一卡掣部,两侧边各向上凸伸一止挡块,另端向下弯设二抵扣片,二抵扣片之间冲设曲翘一嵌压部,嵌压部两侧面分别弯弧形成一第一扣持缘及一第二扣持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与车轮钢圈形成紧密夹持力,防止因轮胎弹跳而导致脱落,组装更为快速稳固,可降低运输成本,且钢圈内径可略有变化。(*该技术在200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轮圈盖。习知的轮圈盖型态(如附图说明图1所示),轮圈盖1表面预设有多样的图纹,轮圈盖1周缘向内侧伸设有若干的组接块10,而于组接块10上扣组有金属钢条20,如此构成的轮圈盖1当欲与车轮钢圈相组合时,要将轮圈盖1扣组有钢条20的组接块10部分嵌组入钢圈周缘内卡合。但是,如此组合的轮圈盖1,由于其轮圈盖1是以凹沟11供嵌组钢条20,再与车轮钢圈组接,因此轮圈盖1对钢条20的扣合无法确实稳固,致使轮圈盖1的组接块10对组在钢圈的卡组状态亦未必牢固,所以极易因轮胎的弹跳(如碰到凹洞、石子路等较差路况时),而让组接块10的嵌扣弹开,因而造成轮圈盖1松脱掉落。倘若汽车在行驶中轮圈盖1弹脱,其如一飞行的利器,可能导致伤及其他路人,甚是危险,且轮圈盖1在叠置装运时,因组接块10呈凸伸直立状,堆叠后材积所占用的空间大(如图2所示),使运输成本大幅提升,造成业者的负担。再者,由于上述习知轮圈盖1扣合有钢条20的数组接块10,其所形成的径围是固定的,如此一来,也仅适用于一种固定尺寸的钢圈卡合组接,若遇到较大尺寸的钢圈时则无法卡组,必需另外购买较大尺寸的轮圈盖1加以配合组接,不仅形成组合上的困扰与不便,另行购买较大尺寸轮圈盖1亦造成金钱的浪费。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与车轮钢圈形成紧密夹持力,防止因轮胎弹跳而导致脱落,组装更为快速稳固,并降低运输成本,且可嵌合组设于不同大小内径的钢圈内的轮圈盖。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以下设计一种轮圈盖,其主要由一轮圈盖体、数嵌卡块及一钢条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盖体周边设有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面横向开设一长槽孔;所述嵌卡块一端向下弯折一卡掣部,两侧边各向上凸伸一止挡块,另端向下弯设二抵扣片,所述二抵扣片之间冲设曲翘一嵌压部,所述嵌压部两侧面分别弯弧形成一第一扣持缘及一第二扣持缘;将所述嵌卡块的卡掣部向下插设入所述固定座的长槽孔,再将所述嵌卡块以长槽孔为中心向上旋转九十度,与所述固定座形成垂直状态,所述止挡块向下抵止于所述固定座上端面,且所述卡掣部内缘面贴抵固定座底面内壁,将所述钢条扣组在所述扣持缘,所述钢条的弹力使抵扣片顶抵在所述钢圈内凹缘面。本技术由于采取以上设计,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技术可以利用钢条的弹性将嵌卡块的二抵扣片向外顶扣撑持在钢圈弯弧凸缘之内缘面中,以达到连接确实且嵌组稳固,避免了轮圈盖体因弹跳而发生松动、弹脱,从而防止了危险的情况产生。2、本技术嵌卡块以长槽孔为中心向上旋转九十度而与固定座呈垂直状,使止挡块抵止在固定座上端面,且卡掣部内缘面贴抵在固定座底面内壁上,形成上、下定位状态,嵌卡块内、外缘面分别贴抵在长槽孔长边内壁,嵌卡块二侧端边挡止在长槽孔的短边内壁,而达到前、后、左、右、上、下六方向紧掣定位,使组合更为稳定牢靠不摇晃。3、本技术嵌卡块可以长槽孔为中心向内旋转折合九十度,而平行贴靠在固定座顶面,使轮圈盖体在叠合置放时,可大幅减少材料体积所占用的空间,降低运输成本。4、本技术由于设置了两个扣持缘,因此当欲嵌合的钢圈内径较大时,可将钢条移动扣合在第二扣持缘内,使嵌卡块的二抵扣片略向外扩张,而可与较大钢圈嵌组,使轮圈盖体适用组合于不同尺寸的钢圈。本技术确能达到所预期的使用目的及功效,它可以广泛用于与各种车轮钢圈的组合中。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图1为习知的立体外观图图2为习知的叠置平面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立体分解图图4为本技术的立体组合图图5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分解图图6为本技术的立体外观图图7为本技术的另一方向部份剖面组合图图8为本技术的部分立体组合图图9为本技术的部分剖面组合图图10为本技术的嵌卡块旋转动作图图11为本技术的叠置平面示意图图12为本技术的轮圈盖体与钢圈组合状态部分剖面图图13为本技术的轮圈盖体与较大钢圈组合状态部分剖面图如图3-图6所示,本技术主要由一轮圈盖体3及数嵌卡块4所构组而成。轮圈盖体3上方周边等距环设有数固定座30,固定座30顶面上横向开设一长槽孔31,嵌卡块4呈弧曲片体状,其一端中央向下弯折一卡掣部41,二侧端边各向上凸伸一止挡块42,另端向下弯曲连设二抵扣片43,二抵扣片43之间冲设曲翘一嵌压部44,嵌压部44两侧面分别弯弧形成一第一扣持缘441及一第二扣持缘442。组装时,首先分别将数嵌卡块4平行放置在固定座30顶面,且令抵扣片43朝内伸置,再将嵌卡块4的卡掣部41由上往下插设入固定座30的长槽孔31中,长槽孔31的短边内壁A与嵌卡块4二侧端边贴靠抵止(如图7所示),并使嵌卡块4内侧面平行贴靠固定座30顶面(如图4、图9所示)。欲使用时,将嵌卡块4以长槽孔31为中心向上旋转九十度而与固定座30呈垂直状态,嵌卡块4内、外缘面分别贴抵在长槽孔31长边内壁B上,而形成前、后紧掣定位(如图10所示)。止挡块42向下抵止在固定座30顶面,且卡掣部41内缘面贴抵在固定座30底面内壁C上,形成上、下止定贴靠。另外,嵌卡块4二侧端边挡止在长槽孔31二短边内壁A上,而形成左、右紧掣卡合(如图7所示),再将钢条5扣合嵌组入嵌压部44的第一扣持缘441内(如图8所示),即可与车轮钢圈D组装。当轮圈盖体3与汽车车轮的钢圈D在相组时,轮圈盖体3利用嵌卡块4的二抵扣片43对正钢圈D的周缘,再施力将轮圈盖体3向钢圈D压合嵌组,利用钢条5的弹力将嵌卡块4的二抵扣片43顶扣在钢圈D弯弧凸缘D1的内凹缘面D2中(如图12所示),从而使轮圈盖体3确实嵌合固定在钢圈D上。若欲嵌合的钢圈D内径较大时,则将钢条5往下勾扣在第二扣持缘442上,使嵌卡块4的二抵扣片43被钢条5往外撑张,进而略向外扩张而可嵌组在较大钢圈D上(如图13所示),而不会因轮胎弹跳而松动、弹脱,进而达到稳固嵌卡的功效,且可适用于较大尺寸的钢圈D卡组。当盖体3组装搬运时,可将钢条5折卸分离,再以嵌卡块4长槽孔31为中心旋转折合九十度,使嵌卡块4与固定座30呈平行贴合状,而可将轮圈盖体3一一向上密合贴靠叠置,减少体积的占用,降低运输成本(如图11所示)。权利要求1.一种轮圈盖,其主要由一轮圈盖体、数嵌卡块及一钢条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盖体周边设有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面横向开设一长槽孔;所述嵌卡块一端向下弯折一卡掣部,两侧边各向上凸伸一止挡块,另端向下弯设二抵扣片,所述二抵扣片之间冲设曲翘一嵌压部,所述嵌压部两侧面分别弯弧形成一第一扣持缘及一第二扣持缘;将所述嵌卡块的卡掣部向下插设入所述固定座的长槽孔,再将所述嵌卡块以长槽孔为中心向上旋转九十度,与所述固定座形成垂直状态,所述止挡块向下抵止于所述固定座上端面,且所述卡掣部内缘面贴抵固定座底面内壁,将所述钢条扣组在所述扣持缘,所述钢条的弹力使抵扣片顶抵在所述钢圈内凹缘面。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轮圈盖,它包括一轮圈盖体、数嵌卡块及一钢条,其特征在于:轮圈盖体周边设有数固定座,固定座顶面横向开设一长槽孔;嵌卡块一端向下弯折一卡掣部,两侧边各向上凸伸一止挡块,另端向下弯设二抵扣片,二抵扣片之间冲设曲翘一嵌压部,嵌压部两侧面分别弯弧形成一第一扣持缘及一第二扣持缘。本技术可与车轮钢圈形成紧密夹持力,防止因轮胎弹跳而导致脱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圈盖,其主要由一轮圈盖体、数嵌卡块及一钢条所构成,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圈盖体周边设有数固定座,所述固定座顶面横向开设一长槽孔;所述嵌卡块一端向下弯折一卡掣部,两侧边各向上凸伸一止挡块,另端向下弯设二抵扣片,所述二抵扣片之间冲设曲翘一 嵌压部,所述嵌压部两侧面分别弯弧形成一第一扣持缘及一第二扣持缘;将所述嵌卡块的卡掣部向下插设入所述固定座的长槽孔,再将所述嵌卡块以长槽孔为中心向上旋转九十度,与所述固定座形成垂直状态,所述止挡块向下抵止于所述固定座上端面,且所述卡掣部内缘面贴抵固定座底面内壁,将所述钢条扣组在所述扣持缘,所述钢条的弹力使抵扣片顶抵在所述钢圈内凹缘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俊郎
申请(专利权)人:陈俊郎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