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帮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807618 阅读:4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24 13:5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帮机,由本体、主送料机构、针棒机构、勾针传动机构、挡料机构、送料移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控制单元所构成,其中,主送料机构设置于本体内部,具有一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送料轴,并由送料轴安装一送料轮;又送料移动机构具有一移动架以及一装设于移动架的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而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相互链接。除此之外,控制单元将第一驱动机构的信号传输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控制两轮之间的转动速率,并可改变其差动量。如此即可让拉帮机的送料轮与压脚轮各自具有独立驱动源,有效简化机械传动零件,且用户无须任何调整工具,即可直接透过控制单元快速调整转动速率,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拉帮机,由本体、主送料机构、针棒机构、勾针传动机构、挡料机构、送料移动机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控制单元所构成,其中,主送料机构设置于本体内部,具有一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送料轴,并由送料轴安装一送料轮;又送料移动机构具有一移动架以及一装设于移动架的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而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相互链接。除此之外,控制单元将第一驱动机构的信号传输到第二驱动机构,用以控制两轮之间的转动速率,并可改变其差动量。如此即可让拉帮机的送料轮与压脚轮各自具有独立驱动源,有效简化机械传动零件,且用户无须任何调整工具,即可直接透过控制单元快速调整转动速率,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专利说明】拉帮机
本专利技术有关一种车缝鞋(中)底、鞋帮或皮革、塑料件的缝纫机,特别是针对一种送料轮与压脚轮各自具有独立驱动源的拉帮机。
技术介绍
按习用拉帮机右侧具一皮带轮可带动主轴驱动针棒轴及勾针轴产生缝制动作,并驱动送料轮间歇性转动进行送料,而压脚轮设为一枢设于移动架下缘的惰轮,与送料轮顶抵邻设;当车缝工作料件时,可将移动架向外拉移,把两层工作料件夹置于送料轮与压脚轮之间,使压脚轮跟随送料轮作同步的间歇性转动,让使用者以两手握持工作料件两端,并配合其送料速度推移,藉以完成车缝作业。 虽习知拉帮机已广为使用,但仍具下列缺失:首先,将压脚轮设为一惰轮无法传递任何的动力,如此用在缝制两层料件之间摩擦力较小时,将致使送料轮与压脚轮之间转动不同步,使用者必须谨慎的将工作料件两端紧握令其交叠,才可完成车缝作业,稍有不慎,则会造成工作料件扭曲或车缝作业的瑕疵,其往往造成作业速度无法提高导致生产的效率低;此外,由于进行车缝作业需要紧握工作料件使其交叠并适时推送,因此必须在工作料件的端点加以标记或打缝若干定位点确保车缝路径,除了造成缝纫程序复杂外,且对于车缝成品而言,无法保证缝纫质量是否一致,故仍有改进空间。 有鉴于惰轮设计的拉帮机具有前述缺失,市面上遂有一种具有辅助送料机构的拉帮机因而问世,此种拉帮机透过在皮带轮带动的主轴上设计一组向外延伸的传动机构来连接压脚轮,使皮带轮除了可以驱动送料轮之外,亦可同时驱使压脚轮转动,辅助推送工作料件,使工作料件无论厚薄、材质差异、车缝路径、面积大小等因素,均可顺畅的进给送料,避免扭曲、皱折或叠料不平齐等瑕疵。 然而,此种具有辅助送料机构的拉帮机虽已改善了以往送料不同步的缺失,但整个传动机构必须由拉帮机内部向外延伸至压脚轮,其往往造成整个传动机构设计复杂;再者,由于送料与与压脚轮皆由皮带轮带动,因此,两轮之间的差动量就必须要透过额外的机械式工具,始能对传动机构进行调整,其往往造成了使用上的不便。有鉴于传统拉帮机仍具有前述的缺失,实有必要针对拉帮机结构进行创新改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旨在提供一种送料轮与压脚轮各自具有独立驱动源的拉帮机,改善传统拉帮机须在送料轮与压脚轮之间设计一复杂性较高的连动机构,始能让送料轮与压脚轮同时序转动,有效简化拉帮机的机械传动零件。 本专利技术的次要目的在于拉帮机的两驱动源透过组接一控制单元,让用户可直接透过控制单元按键操作而无须任何机械式调整工具,即可调整压脚轮的转动速率来改变送料轮及压脚轮两者之间的差动量,大幅提升使用上的便利性。 为达到所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拉帮机主要包含:一本体、一主送料机构、一针棒机构、一勾针传动机构、一挡料机构、一送料移动机构、一第一驱动机构以及一控制单兀,上述主送料机构设置于上述本体内部,具有一与上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送料轴,并由上述送料轴连接一位于上述本体外部的送料轮,使上述送料轮受到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旋转;其中,上述送料移动机构具有一安装于上述本体外部的移动架以及一装设于上述移动架的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又上述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之间以一组传动机构相互连结,使上述压脚轮受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旋转。 此外,上述控制单元将第一驱动机构的信号传输到第二驱动机构,用于控制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的运转,并藉由调整上述压脚轮的转动速率,改变与送料轮之间的差动量。本专利技术控制单元具有两种不同实施样态,其中,当上述第一驱动机构为传统式离合器马达驱动主轴时,上述控制单元包含一操作显示面板、一压脚轮控制器以及一定位编码器;上述压脚轮控制器用以接受上述操作显示面板设定值以及输出至上述第二驱动机构,而上述定位编码器具有一旋转轴连接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并可传输信号至上述压脚轮控制器,如此即可让上述压脚轮控制器接受上述定位编码器信号,藉以达成两轮同时序转动的目的。 另外,当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主轴马达为电子控制驱动时,上述控制单元包含一操作显示面板、一主轴马达控制器、一压脚轮控制器以及一定位编码器,上述主轴马达控制器分别驱动上述第一驱动机构、读取上述定位编码器的信号以及传输信号至上述压脚轮控制器;又上述压脚轮控制器分别接受上述操作显示面板的设定值以及输出至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又上述定位编码器具有一旋转轴连接上述第一驱动机构,如此即可让上述压脚轮控制器直接读取上述第一驱动机构的控制器信号,藉以达成两轮同时序转动的目的。 本专利技术传动机构具有两种不同的可行实施例,其中一种传动机构包含一第一转轴,上述第一转轴第一端哨合于上述压脚轮,而上述第一转轴第二端哨合于上述第二驱动机构,使上述压脚轮受到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旋转。 于此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轴以一正齿轮组接于上述压脚轮,而上述第一转轴与第二驱动机构之间以伞齿轮组接;且上述移动架具有一垂直开孔以及一斜向开孔,上述第一转轴穿设固定在上述垂直开孔中,而上述第二驱动机构穿设固定在上述斜向开孔中。 再者,另外一种传动机构包含一第一转轴与一第二转轴,上述第一转轴第一端啮合于上述压脚轮底部,第二端则啮合于上述第二转轴第一端,而上述第二转轴第二端啮合于上述第二驱动机构,使上述压脚轮受到上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旋转。 于此实施例中,上述第一转轴与压脚轮底部以正齿轮组接,而上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之间以伞齿轮组接呈现一垂直样态,又上述第二转轴与上述第二驱动机构之间亦采用伞齿轮组接;且上述移动架具有两互相垂直的开孔,供上述第一转轴与第二转轴各自穿设固定在上述移动架的开孔中。 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拉帮机的送料轮与压脚轮各自具有独立的第一驱动机构以及第二驱动机构,并将第二驱动机构设置在移动架上直接带动压脚轮,有效改善传统拉帮机必须在送料轮与压脚轮之间设计一复杂性较高的连动机构始能同时序转动,有效简化拉帮机的机械传动零件。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拉帮机的第一驱动机构与第二驱动机构共同组接一控制单元,让用户可以控制单元的操作显示面板直接调整压脚轮的转动速率,藉以改变两者之间的差动量,使得拉帮机在操作使用上更加便利。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拉帮机第一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2是图1拉帮机的局部分解图;图3是图2送料移动机构的分解图;图4A与4B是本专利技术拉帮机不同类型主轴马达连接控制单元的示意图;图5A与5B是主送料机构配合送料移动机构进行送料产生不同差动量的示意图; 图6是本专利技术拉帮机第二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图;图7是图6送料移动机构的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本专利技术〕 10---本体 1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拉帮机,包含:一本体、一主送料机构、一针棒机构、一勾针传动机构、一挡料机构、一送料移动机构以及一第一驱动机构,所述主送料机构设置于所述本体内部,具有一与所述第一驱动机构连接的送料轴,并由所述送料轴安装一位于所述本体外部的送料轮,使所述送料轮受到第一驱动机构的带动旋转;其特征在于:所述送料移动机构具有一安装于所述本体外部的移动架以及一装设于所述移动架的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又所述压脚轮与第二驱动机构之间以一组传动机构相互连结,使所述压脚轮受到第二驱动机构带动旋转。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满雄
申请(专利权)人:启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