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素莲专利>正文

氧气袋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93985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8 03: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氧气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盛放氧气的第一空腔;输氧管,输氧管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输氧管的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外接管道的弹性接头,弹性接头为管状,弹性接头的内侧直径大于或等于外接管道的内侧直径且小于外接管道的外侧直径;用于控制输氧管通断的止压阀,止压阀套设于输氧管的外壁上。使用时,直接将外接管道的端部挤压入弹性接头内侧即可使用,操作方便快捷,避免了使用玻璃接头时繁复的准备劳动,并且不需要进行单独的养护,降低使用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氧气袋,属于医疗用品领域,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盛放氧气的第一、空腔;输氧管,输氧管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输'氧管的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外接管道:的弹性接头,弹性接头为管状,弹性接头的内侧直径大于或等于外接管道的内侧直径且小于外接管道的外侧直径;用于控制输氧管通断的止压阀,止压阀套设于输氧管的外壁上。使用时,直接将外接管道的端部挤压入弹性接头内侧即可使用,操作方便快捷,避免了使用玻璃接头时繁复的准备劳动,并且不需要进行单独的养护,降低使用成本。【专利说明】氧气袋
本技术涉及医疗用品领域,具体而言,涉及氧气袋。
技术介绍
氧气袋主要由无毒、无有害化学作用的材料合成,用来盛放氧气。氧气袋携带方便、操作简单,可以用于家庭保健,也可以用于医疗单位外出急救为病人输送氧气。 现有的氧气袋一般包括主体、输氧管和止压阀,输氧管与主体连通,止压阀控制输氧管的通断,输氧管需要与外接管道配合使用进行氧气输送,输氧管与外接管道连接时一般会借助介质如玻璃接头等。当氧气袋闲置不用时,需要将玻璃接头取下并进行消毒备用,使用氧气袋时需要准备玻璃接头,玻璃接头容易碎、且体积较小,容易从输氧管或外接管道中滑落,存在安全隐患。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氧气袋,以解决上述问题。 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氧气袋,包括:主体,主体设置有盛放氧气的第一空腔;输氧管,输氧管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输氧管的远离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外接管道的弹性接头,弹性接头为管状,弹性接头的内侧直径大于或等于外接管道的内侧直径且小于外接管道的外侧直径;用于控制输氧管通断的止压阀,止压阀套设于输氧管的外壁上。 进一步地,输氧管的远离主体的一端与弹性接头之间设置有用于容设外接管道的凸起段,凸起段的内侧直径大于弹性接头的内侧直径。由于外接管道具有一定的弹性,并且外接管道在弹性接头处处于被挤压的状态,当外接管道的端部到达凸起段时,外接管道会向外扩张,从而使得凸起段内的外接管道外侧直径大于弹性接头的内侧直径,外接管道不各易被拉出,连接更加稳定。 进一步地,输氧管的远离主体的一端还设置有保护件,保护件为筒状,保护件的一端为封闭端,另一端为开口端;保护件的内部设置有第二空腔,弹性接头和凸起段均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第二空腔分为第一腔体段和第二腔体段,第二腔体段与第一腔体段相比更靠近保护件的开口端,第一腔体段设置在弹性接头的外侧,第二腔体段设置在凸起段的外侧,第一腔体段的内侧直径小于凸起段的外侧直径且大于或等于弹性接头的外侧直径,第二腔体段的内侧直径大于或等于凸起段的外侧直径;保护件分为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封闭端设置有转动轴,第一半环与第二半环通过转动轴实现转动连接,第一半环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与第二半环的远离转动轴的一端卡合;第一半环的远离封闭端的一端与第二半环的远离封闭端的一端均设置有半环形的挡板,挡板的内侧直径小于凸起段的外侧直径且大于或等于输氧管的外侧直径。保护件主要用于对弹性接头以及凸起段进行保护及防止二者被污染;弹性接头和凸起段均设置在第二空腔内,且第二空腔的内壁呈阶梯状,第一腔体段与凸起段紧密贴合,第二腔体段与弹性接头紧密贴合,保护件不容易发生晃动;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卡合且可以相对转动,当不需要使用氧气袋时,转动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使二者套在凸起段和弹性接头的外侧并使其卡合即可,使用氧气袋时取下保护件;挡板主要用于卡住凸起段,使保护件完全固定在凸起段和弹性接头的外侧。 进一步地,第一半环的外侧或第二半环的外侧设置有扳动块。第一半环和第二半环卡合后,通过设置扳动块,可以更加方便地使二者进行分离,操作更加简便。 进一步地,第一半环的远离封闭段的一端内侧设置有凸起,第二半环的远离封闭段的一端外侧设置有凹槽,凸起与凹槽卡合。凸起与凹槽配合进行卡合,卡合方式简单、制作方便、分离轻便。 进一步地,第一空腔的内部设置有气体压力传感器。气体压力传感器可以准确地检测出第一空腔内的氧气压力及含量,以便于根据该结果做出继续使用或更换氧气袋的决定。 进一步地,输氧管的远离主体的一端与主体之间通过尼龙搭扣连接。输氧管的一端与主体连接后,另一端可以自由活动,使输氧管的活动端与主体固定后,主体和输氧管可以作为一个整体进行搬运,防止输氧管的活动端接触到其它物体对其造成污染。 进一步地,第一空腔与输氧管之间设置有微型气体流量计。微型气体流量计是计量气体流量的仪表,可以清楚地得知所用氧气的量,并可以根据计算得出第一空腔内的氧气剩余量。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主体的第一空腔用于盛放氧气,输氧管用于连通第一空腔与外接管道并将第一空腔内的氧气输出;弹性接头主要用于套接外接管道,使输氧管与外接管道之间固定连接;由于弹性接头的内侧直径介于外接管道的内侧直径与外侧直径之间,外接管道一般均使用可以有一定伸缩性能的软管,软管的端部可以被挤压进入弹性接头内侧,此时软管被压缩,直径变小,软管被完全固定,从而使得第一空腔与外接管道之间通过弹性接头连通;止压阀主要用于控制输氧管的通断,结构可以与一次性输液器的调节阀相同,也可以为其它结构。使用时,直接将外接管道的端部挤压入弹性接头内侧即可使用,操作方便快捷,避免了使用玻璃接头时繁复的准备劳动,并且不需要进行单独的养护,降低使用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氧气袋示意图; 图2为图1所示弹性接头的主视图; 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提供的氧气袋示意图; 图5为图4所示弹性接头的主视图; 图6为图5的B-B剖视图; 图7为图4所示保护件的主视图; 图8为图7的C-C剖视图; 图9为图7所示保护件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氧气袋示意图;图2为图1所示弹性接头的主视图;图3为图2的A-A剖视图。如图1-图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1提供的氧气袋包括:主体101、输氧管102和用于控制输氧管102通断的止压阀103,主体101设置有盛放氧气的第一空腔;输氧管102的一端与第一空腔连通,输氧管102的远离主体101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外接管道的弹性接头104,弹性接头104为管状,弹性接头104的内侧直径大于或等于外接管道的内侧直径且小于外接管道的外侧直径;止压阀103套设于输氧管102的外壁上。 主体101的第一空腔用于盛放氧气,输氧管102用于连通第一空腔与外接管道并将第一空腔内的氧气输出;弹性接头104主要用于套接外接管道,使输氧管102与外接管道之间固定连接;由于弹性接头104的内侧直径介于外接管道的内侧直径与外侧直径之间,外接管道一般均使用可以有一定伸缩性能的软管,软管的端部可以被挤压进入弹性接头104内侧,此时软管被压缩,直径变小,软管被完全固定,从而使得第一空腔与外接管道之间通过弹性接头104连通;止压阀103主要用于控制输氧管102的通断,结构可以与一次性输液器的调节阀相同,也可以为其它结构。使用时,直接将外接管道的端部挤压入弹性接头104内侧即可使用,操作方便快捷,避免了使用玻璃接头时繁复的准备劳动,并且不需要进行单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氧气袋,其特征在于,包括:主体,所述主体设置有盛放氧气的第一空腔;输氧管,所述输氧管的一端与所述第一空腔连通,所述输氧管的远离所述主体的一端设置有用于套接外接管道的弹性接头,所述弹性接头为管状,所述弹性接头的内侧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外接管道的内侧直径且小于所述外接管道的外侧直径;用于控制所述输氧管通断的止压阀,所述止压阀套设于所述输氧管的外壁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素莲刘选艳
申请(专利权)人:李素莲刘选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