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液器和空调设备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5434 阅读: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7 12:28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液器和空调设备。储液器包括:筒体;平衡管,与筒体连接,用于液态制冷剂进出筒体;换热管,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筒体内。本发明专利技术中的储液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不能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的问题。同时具有体积小、不增加系统制冷剂充注量、不增加系统管路流程、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储液器和空调设备。储液器包括:筒体;平衡管,与筒体连接,用于液态制冷剂进出筒体;换热管,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筒体内。本专利技术中的储液器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不能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的问题。同时具有体积小、不增加系统制冷剂充注量、不增加系统管路流程、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专利说明】储液器和空调设备
本专利技术涉及空调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储液器和空调设备。
技术介绍
热泵型空调由于蒸发器及冷凝器的设计负荷不同,导致二者容量存在差异,通常来说,冷凝器的容量大于蒸发器的容量。由于蒸发器与冷凝器的容量存在差异,导致空调系统在制冷运行和制热运行时所需的制冷剂的充注量不同,特别是在制热运行时系统中制冷剂过多,系统运行压力过高的问题。为了增加系统的稳定性,现有技术中通常在系统中增设储液器,以平衡空调系统的压力。 如图1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一种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筒体10包括上筒体11和下筒体12,其中,上筒体11上分别设有进液管61和出液管62。其中,进液管61接冷凝器的出液,出液管62接节流元件。在工作状态下,储液器的上腔为饱和的气态制冷剂,下腔为饱和的液态制冷剂。当系统的压力增大时,筒体10中的液面上升(即压缩上腔的气态制冷剂的体积),从而释放系统中的高压的液态制冷剂,减缓压力增大的幅度,防止系统压力过高。 申请号为201220511875.4的中国专利申请,也公开了一种换热型储液器。该换热型储液器的壳体上仍然安装有进液管和出液管,其储液原理与图1中的原理相同。与图1中的储液器不同的是,在壳体内还安装有散热盘管,从而使进入储液器的高压气液混合制冷剂与进入换热盘管的低压气液混合制冷剂进行热交换,实现机组制冷剂过冷或适当过热,从而降低机组系统冷凝温度,提高蒸发温度,增加循环中的制冷剂(焓)值,机组制冷量提高17%,压缩机功率降低2.8%,机组比提高20%。 然而,现有技术中的上述储液器存在以下缺陷:(I)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只能减缓系统压力增大的幅度,不能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2)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为实现正常工作,其容积一般为系统制冷剂总充注量的40%-80%,其体积较大,成本较高;(3)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串联在制冷系统中,参与制冷剂循环,相当于增大了系统总容量,系统正常运行必须额外冲入制冷剂,增大了系统制冷剂充注量,增加了系统成本;(4)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用于热泵系统中,必须在系统中增加两个单向阀以及两个三通及旁通管路以切换制冷剂流向,从而保证无论制冷运行还是制热运行制冷剂始终由进液管进出液管出。这样就增加了系统复杂程度,增大了系统阻力,增加了系统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体积小、可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成本低的储液器和空调设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储液器,包括:筒体;平衡管,与筒体连接,用于液态制冷剂进出筒体;换热管,换热管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筒体内。 进一步地,在制冷工况时,换热管使筒体内的液态制冷剂气化,以通过平衡管排出存储在筒体内的至少一部分液态制冷剂。 进一步地,在制热工况时,换热管使筒体内的气态制冷剂液化,以使外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平衡管流入并存储在筒体中。 进一步地,换热管为直管、或螺旋管、或迂回管。 进一步地,筒体包括相互连接的上筒体和下筒体,上筒体上开设有第一孔,下筒体上开设有第二孔,换热管的一端与第一孔连接,换热管的另一端与第二孔连接。 进一步地,第一孔和/或第二孔处设置有翻边,换热管与翻边焊接密封。 进一步地,下筒体的侧壁上开设有第三孔,平衡管与第三孔密封连接。 进一步地,第三孔处设置有翻边,平衡管与翻边焊接。 进一步地,储液器还包括接管,第一孔和/或第二孔的外侧安装有一个接管。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空调设备,包括压缩机、储液器和冷凝器,该储液器是上述的储液器,压缩机通过储液器的换热管与冷凝器的一端连接,冷凝器的另一端与储液器的平衡管连接。 本专利技术解决了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不能完全释放因制冷剂过多而增加的压力的问题。同时具有体积小、不增加系统制冷剂充注量、不增加系统管路流程、安装方便、成本低的特点。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示意性示出了现有技术中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一实施例中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二实施例中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三实施例中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第四实施例中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第五实施例中的储液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设备在制冷循环时的原理图;以及 图8示意性示出了本专利技术中的空调设备在制热循环时的原理图。 图中附图标记:10、筒体;11、上筒体;12、下筒体;13、筒身;14、端盖;20、平衡管;30、换热管;40、接管;50、压缩机;60、储液器;61、进液管;62、出液管;70、冷凝器;80、气液分离器;90、蒸发器;100、四通换向阀;110、过滤器;120、单向阀;130、制冷毛细管;140、制热毛细管。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但是本专利技术可以由权利要求限定和覆盖的多种不同方式实施。 作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方面,请参考图2至图6,提供了一种储液器(特别地,可应用于热泵型空调系统中),包括:筒体10 ;平衡管20,与筒体10连接,用于液态制冷剂进出筒体10 ;换热管30,换热管30设的至少一部分置在筒体10内。 优选地,在制冷工况时,换热管30使筒体10内的液态制冷制气化,以通过平衡管20排出存储在筒体10内的至少一部分液态制冷剂。 优选地,在制热工况时,换热管30使筒体10内的气态制冷制液化,以使外部的液态制冷剂通过平衡管20流入并存储在筒体10中。 使用时,换热管30的一端与空调设备中的四通换向阀相接,另一端与冷凝器的一端相接,平衡管20与冷凝器及蒸发器之间的液管连接管相连接。 制冷运行时,换热管30与压缩机的排气相通,此时,换热管30内为高温过热气态制冷剂;平衡管20与冷凝器的出液相通,筒体10内为低温饱和液态制冷剂。换热管30外的低温饱和液态制冷剂与换热管30内的高温过热气态制冷剂进行换热,于是,换热管30外的低温饱和液态制冷器吸热气化,并最终使筒体10内充满气态制冷剂。由于筒体10是密封的,其内部仅通过平衡管20与外部连接,因此,当气态制冷剂体积增大后,就会将原先储存于筒体10内的液态制冷剂排出,从而达到平衡。可见,制冷运行时,筒体10内没有储液。 制热运行时,在四通换向阀的切换作用下,换热管30与压缩机的吸气相通,换热管30内为低温的气态制冷剂;平衡管20与蒸发器的出液相通,筒体10内为高温的液态制冷剂。于是,换热管30外的高温液态制冷剂与换热管30内的低温气态制冷剂进行换热,使换热管30外的高温液态制冷剂进一步降温而不会在换热管30外的筒体10内生成气态制冷剂(也会使原先存储在换热管30外的筒体10内的气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储液器和空调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储液器,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0);平衡管(20),与所述筒体(10)连接,用于液态制冷剂进出所述筒体(10);换热管(30),所述换热管(30)的至少一部分设置在所述筒体(10)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圣钟海华程斌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盾安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