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魏建专利>正文

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355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它包括有画框、夜景画、发光驱动电源,夜景画为一透光纸,在夜景画的背面覆盖有发光片,发光片上对应设置有夜景画上需要发光的区域,所述的发光片的发光区域截面依序包括有第一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背面电极层,在绝缘层边缘处的第一导电层上设有第一电极,在背面电极层上设有第二电极,两电极通过引线与绝缘层上的发光驱动电源实现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将EL和LED发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工艺美术类产品上,运用芯片程序控制,达到七彩变幻、动感效果逼真,真实显示城市夜景,给人以美的享受。(*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工艺品,特别为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技术背景目前的工艺画,大多都是静态的风景,动感效果差,色彩变化完全靠光源的变换,色彩单一,耗能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而提供一种亮度高、能耗少、动感逼真、超薄、七彩变色、可交直流两用的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本技术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方案来实现。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它包括有画框、夜景画、发光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夜景画为一透光纸,在夜景画的背面覆盖有发光片,发光片上对应设置有夜景画上需要发光的区域,所述的发光片的发光区域截面依序包括有第一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背面电极层,在绝缘层边缘处的第一导电层上设有第一电极,在背面电极层上设有第二电极,两电极通过引线与绝缘层上的发光驱动电源实现电连接。前述的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其中所述的发光片的发光区域截面依序包括有第一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背面电极层,在第一电极层的导电面上覆盖印刷有一发光层,在发光层的上面覆盖印刷有绝缘层,在绝缘层的上面覆盖印刷有与第一电极层绝缘的背面电极层,在背面电极上覆盖印有与背面电极层绝缘的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印刷有发光驱动电路线路,所述各层的印刷图案上下对应。本技术的目的还可通过以下技术解决措施来进一步实现。前述的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其中所述的第一电极层为透明导电膜层(ITO膜)或导电玻璃层。前述的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其中所述的发光层的厚度为30-40um。前述的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其中所述的发光层的印刷网板为单丝平制150-180目。前述的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其中所述的绝缘层上的印刷线路的印刷网板为150-200目。前述的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其中所述的背面电极层的印刷网板为200-300目。前述的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其中所述的绝缘层为光固油墨层(UV光固油)。本技术的的优点在于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系工艺美术类产品,具有亮度高、耗电少、动感效果逼真、超薄、七彩变色、可交直流两用等特点,可制作成挂壁式和台式,用于家庭、茶座、酒吧、会议办公等场所装饰,是城市夜晚亮化的真实写照,是不可多得的科技型高级工艺礼品。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的基础技术是(EL)场致发光技术,该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将发光粉末混合在有机介质中,然后刮印到导电膜层上,夹在两个平极电极之间,加上交流电压,形成交变电场,发光粉中的电子发生剧烈碰撞运动,将电能转变成光能发光。目前用这种技术做成的发光片,一般应用于机动车发光仪表盘、手机显示屏、应急安全标志牌作背光源,只能作单一颜色发光。本技术是将EL和LED发光技术有机结合起来,应用到工艺美术类产品上,运用芯片程序控制,达到七彩变幻、动感效果逼真,真实显示城市夜景,给人以美的享受。本技术的目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先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发光片的层面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光驱动电路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逆变电路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本技术它包括有画框6、夜景画5、发光驱动电源2,夜景画为一透光纸,在夜景画的背面覆盖有发光片3,发光片3上对应设置有夜景画上需要发光的区域,所述的发光片的发光区域截面依序包括有第一电极层7、发光层8、绝缘层9、背面电极层10,在第一电极层7的导电面上覆盖印刷有一发光层8,在发光层8的上面覆盖印刷有绝缘层9,在绝缘层9的上面覆盖印刷有与第一电极层绝缘的背面电极层10,在背面电极层10上覆盖印有与背面电极层绝缘的绝缘层,在绝缘层上印刷有发光驱动电路线路,所述各层的印刷图案上下对应,在绝缘层边缘处的第一导电层上设有第一电极11,在背面电极层上设有第二电极12,两电极通过引线与绝缘层上的发光驱动电源实现电连接。本技术在实际工作时,把拍摄的夜景照片,放大印制到透光纸上。根据画面上需要发光的区域制作好丝印网板发光层8、绝缘层9、背面电极层10、UV层、线路层。ITO导电膜是发光片的基材,这种导电层所用的金属材料常见的是氧化锡和氧化铟系列。沉淀厚度通常在100微米左右,透光率在70%以上,表面电阻在1000Ω以下。ITO导电膜以聚脂薄膜最为适用。另外还有导电玻璃,与导电膜的使用方法相同。印刷前按图案的大小裁剪导电膜,用万能表测出导电面,以防印在绝缘面上。使用发光浆料印在导电膜的导电面上,发光浆料是介质与发光粉调配的混合物(EL专用发光粉与美国产EL specialgluewater A4胶按1.45∶1的比例混合)。印刷时的丝网选择单丝平织150-180目,发光层的厚度约为30-40um。在发光层印刷干燥后,紧接着是一层绝缘层9,其作用至少有两点一是使两电极之间有一层良好的介电层,使之产生一个电容,以利于激发发光粉光能的转换。二是对发光粉激发发光后形成反射层,增加发光的亮度,绝缘浆料要具有较好的介电强度和耐溶剂性。绝缘浆料是由钛酸钡与B胶(美国产EL specialgluewater A3)混合搅拌而成。钛酸钡为白色粉末。分子式BaTIO3;分子量223.21;熔点1650℃;密度5.9899/2。印刷绝缘层9采用200-300的丝网,绝缘层9的面积一定要完全覆盖发光层,也就是制版的图案面积大于第一版2-5毫米,才能有有效的绝缘。在绝缘层9的后面印一层导电层,用料是导电银浆。这一层又称为背面电极层或第二电极层。背面电极层的图案与第一层完全相同,印刷时要与发光层相对,错位的地方不发光,漏印一层的位置也不会发光。印刷导电层采用200目为好,印后即时干燥,以防导电浆中的溶剂影响到绝缘层9,当绝缘层9被银浆溶剂溶解后,绝缘作用也随之被破坏。印制背面电极层10时,要把第一电极同时印上,第一电极也叫电流分布线,印在绝缘层边缘处的导电膜上。20公分以内的发光片印一边即可。20公分以上的可绕印一圈。电流分布线的粗细以1-1.5毫米即可。绝缘层所用材料是UV光固油墨,光固油墨一般采用美国杜邦公司的5018#、25089#或日本的IN-10M、IN-15M绝缘油墨。印UV光固油墨选用300目的网板;印线路的目的就是把每组需要动态变化的图案引出一条线,分组闪亮。印线路用料是导电银浆(上海宝银电子公司生产的BY-EL导电银浆),与背面电极层10绝缘。导电银浆是印刷在绝缘层的背面。它的特点是导电性能好,只印一条很细的线条,就能达到通电的作用。在发光片上把它用作背电极和印刷电路,固化时间较短,一般在10-20分钟即可干燥。印刷线路选用150-200目的网板;引线的作用是将发光片的两电极引出,以便与电源连接。将三色变幻LED管安装在需要色彩变幻的部位背面,调好距离,使LED变色光在变幻部位均匀,同时连好线路。此时,还可以将发光片进行封装,封装是为发光片的整体防潮起到较好的效果。用塑封膜把发光片夹在中间经塑封机塑封后即粘为一体。再把发光片粘到制好的夜景画的背面,与图案相对应。将发光片、集成块及变色LED的线路连接到驱动电源上,接好控制开关,固定好电源及引线。选用木质、铝合金、塑料制作画框。分挂壁式和台式。尺寸大小任意。将画装进画框6,封好背盖板1,即成。如图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动感霓虹夜景画,它包括有画框、夜景画、发光驱动电源,其特征在于夜景画为一透光纸,在夜景画的背面覆盖有发光片,发光片上对应设置有夜景画上需要发光的区域,所述的发光片的发光区域截面依序包括有第一电极层、发光层、绝缘层、背面电极层,在绝缘层边缘处的第一导电层上设有第一电极,在背面电极层上设有第二电极,两电极通过引线与绝缘层上的发光驱动电源实现电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魏建
申请(专利权)人:魏建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4[中国|南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