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驱鸟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81159 阅读:1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8:29
一种驱鸟器,涉及输电线路驱鸟技术领域,用于解决现有驱鸟器驱鸟效率低的问题,必能通过调节自身尺寸适应不同空间的安装需求。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驱鸟器,通过可伸缩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实现驱鸟器的高度调节,通过横臂和连接杆之间的伸缩配合,实现驱鸟器在水平面内的尺寸调节,以满足不同空间的安装需求。在镜架的背面安装第一反光镜,在横臂和连接杆上安装风车,在风车上安装有第二反光镜,在镜架的内腔中安装有第三反光镜,第一、第二、第三反光镜位于不同的位置,并可反射不同角度的太阳光以刺激鸟类,对鸟类起到很好的惊吓作用,防止鸟类落在横担上搭建鸟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驱鸟器,涉及输电线路驱鸟
,用于解决现有驱鸟器驱鸟效率低的问题,必能通过调节自身尺寸适应不同空间的安装需求。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驱鸟器,通过可伸缩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实现驱鸟器的高度调节,通过横臂和连接杆之间的伸缩配合,实现驱鸟器在水平面内的尺寸调节,以满足不同空间的安装需求。在镜架的背面安装第一反光镜,在横臂和连接杆上安装风车,在风车上安装有第二反光镜,在镜架的内腔中安装有第三反光镜,第一、第二、第三反光镜位于不同的位置,并可反射不同角度的太阳光以刺激鸟类,对鸟类起到很好的惊吓作用,防止鸟类落在横担上搭建鸟巢。【专利说明】—种驱鸟器
本技术涉及输电线路驱鸟
,具体地说是一种驱鸟器。
技术介绍
在电力输电线路上,特别是在输电杆的横担上,经常存在鸟类搭建鸟巢的情况。而且鸟类落在横担上,有时会存在损坏输电线路的绝缘皮的现象。为防止鸟类落在横担上搭建鸟巢,需要在横担上安装驱鸟器,以驱赶鸟类。现有的驱鸟器,往往通过风力吹动驱鸟器上部的旋转驱赶鸟类。但是当没有风的时候,驱鸟器的上部是静止的,不能起到驱赶鸟类的作用。且现有驱鸟器的尺寸是固定不变的,当横担上的空间较小时,驱鸟器安装不上;当横担上空间较大时,驱鸟器的驱赶作用减弱。因此,急需一种可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寸的、驱鸟效率高的驱鸟器,用于实现对鸟类的驱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驱鸟器,用于解决现有驱鸟器驱鸟效率低的问题,必能通过调节自身尺寸适应不同空间的安装需求。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驱鸟器,包括底座、立柱、第一转动体和镜架,在所述底座的下部设有紧固螺栓,自所述底座的上部向上延伸有立柱,在所述立柱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体,在所述第一转动体上设有若干碗形的镜架,在每一所述镜架中安装有第三反光镜,其特征在于, 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活动套置在第一立柱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锁紧件;在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壁沿辐向均匀设有若干中空的横臂,在每一横臂的内腔中活动套置有一连接杆,所述镜架安装在连接杆的自由端,在每一所述连接杆与对应的横臂之间设有锁紧件; 在每一所述镜架的背面安装有若干第一反光镜。 进一步地,在每一所述横臂和连接杆上分别固定安装有风车,所述风车包括安装杆和第二转动体,所述安装杆竖向放置并固定在横臂或连接杆上,在所述安装杆的顶部转动安装有圆形的第二转动体,在每一所述第二转动体的外壁上均匀固定有若干水平设置的框架,在每一所述框架中设有第二反光镜。 进一步地,所述框架为扇形的中空塑料件。 进一步地,每一所述第二转动体上的框架为三个。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为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均为圆形金属管,在所述第一立柱上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在所述第二立柱上设有一与第一螺纹孔配合的第三螺纹孔,所述锁紧件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横臂和连接杆均为圆形的金属杆,在所述横臂上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在所述连接杆上设有一与第二螺纹孔配合的第四螺纹孔,所述锁紧件与第二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配合。 进一步地,所述横臂为三个。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的一种驱鸟器,通过可伸缩的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实现驱鸟器的高度调节,通过横臂和连接杆之间的伸缩配合,实现驱鸟器在水平面内的尺寸调节,以满足不同空间的安装需求。在镜架的背面安装第一反光镜,在横臂和连接杆上安装风车,在风车上安装有第二反光镜,在镜架的内腔中安装有第三反光镜,第一、第二、第三反光镜位于不同的位置,并可反射不同角度的太阳光以刺激鸟类,对鸟类起到很好的惊吓作用,防止鸟类落在横担上搭建鸟巢。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三维图; 图2为图1的正视图; 图3为镜架的背面示意图; 图4为图1的俯视图; 图5为风车的三维图; 图6为图5中B处局部放大图; 图7为图1中A处局部放大图; 图8为镜架和第三反光镜的配合示意图; 图9为第一立柱的正视图; 图中:1底座,11紧固螺栓,2第一立柱,21第一螺纹孔,3第二立柱,4第一转动体,41横臂,411第二螺纹孔,5镜架,51连接杆,52安装孔,61安装杆,62第二转动体,621框架,71第一反光镜,72第二反光镜,73第三反光镜,8螺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9所示,本技术的驱鸟器包括底座1、紧固螺栓11、第一立柱2、第二立柱3、第一转动体4、横臂41、镜架5、风车和反光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描述。 如图1所示,底座为U形的金属件,在底座上螺纹安装有两个紧固螺栓11,驱鸟器通过底座卡在横担上,通过紧固螺栓的紧固作用实现与横担的固定连接。在底座的上部固定一竖向放置的第一立柱2,第一立柱为圆形的金属管,第一立柱与底座焊接固定。在第一立柱中套置有第二立柱3,第二立柱为圆形的金属管。为实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相对固定,如图9所示,在第一立柱上设有若干第一螺纹孔21,在第二立柱上设有一尺寸相同的第三螺纹孔,通过与第一螺纹孔和第三螺纹孔配合的螺栓8实现第一立柱与第二立柱之间的固定。第三螺纹孔与不同的第一螺纹孔配合可调节第二立柱在第一立柱中的位置,以改变整个驱鸟器的竖向尺寸,适应不同横担上的高度需求。在第二立柱的顶部转动安装一第一转动体4,第一转动体为中空的圆柱形金属件,第一转动体的内腔与第二立柱转动连接,且两者之间的摩擦力较小。为保证美观,第一转动体的顶部做圆角处理。在第一转动体的外壁上均匀设有三个横臂41,横臂为圆形的金属管,三个横臂以第一转动体的轴线为中线成辐射状分布。三个横臂两两之间的夹角为120度。在每一横臂的内腔中套置有一连接杆51,连接杆为圆形的金属管。为实现横臂与连接杆之间的相对固定,如图7所示,在横臂上设有若干第二螺纹孔411,在连接杆上设有等尺寸的第四螺纹孔,通过与第二螺纹孔和第四螺纹孔配合的螺栓实现连接杆与横臂的固定。第四螺纹孔与不同的第二螺纹孔配合时,可调节连接杆在横臂中的位置,以改变整个驱鸟器的横向尺寸,适应横担上的不同横向尺寸的需求。 如图2所示,在每一连接杆的自由端安装一镜架5,镜架为碗形的铝合金件或塑料件。如图3所示,在镜架的侧面设有一安装孔53,安装孔中设有内螺纹,在连接杆的自由端设有外螺纹孔,连接杆的自由端与镜架螺纹连接,以便于更换。在风里的作用下,气流可吹动镜架进而使得第一转动体绕第二立柱转动。通过第一转动体、横臂和连接杆的转动实现对鸟类的驱赶。在镜架的背面安装有若干第一反光镜71,若干第一反光镜的倾斜角度不同,第一反光镜可反射太阳光以刺激鸟类防止鸟类落在横担上。如图8所示,在镜架的内腔中安装有第三反光镜73,第三反光镜可反射太阳光以刺激鸟类,且第三反光镜位于镜架中,不易损坏。 如图4所示,在每一横臂和连接杆上固定安装一风车,如图5所示,风车包括安装杆61和第二转动体62,安装杆为圆形的金属杆,在安装杆的顶部转动安装一圆柱形的第二转动体,在每一第二转动体的外壁上均匀安装有三个水平放置的框架621,框架为扇形的中空塑料件或金属件,如图6所示,在每一框架中安装有一第二反光镜72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驱鸟器,包括底座、立柱、第一转动体和镜架,在所述底座的下部设有紧固螺栓,自所述底座的上部向上延伸有立柱,在所述立柱的顶部转动安装有第一转动体,在所述第一转动体上设有若干碗形的镜架,在每一所述镜架中安装有第三反光镜,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包括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所述第二立柱活动套置在第一立柱的内腔中,并在所述第一立柱和第二立柱之间设有锁紧件;在所述第一转动体的外壁沿辐向均匀设有若干中空的横臂,在每一横臂的内腔中活动套置有一连接杆,所述镜架安装在连接杆的自由端,在每一所述连接杆与对应的横臂之间设有锁紧件;在每一所述镜架的背面安装有若干第一反光镜。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小松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国网山东商河县供电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