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湿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77212 阅读: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机壳内;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折弯管;节流件,所述节流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节流件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件的出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具有第二折弯管,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具有加工工序简单、加工难度低、加工成本低、制造效率高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除湿机,所述除湿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机壳内;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折弯管;节流件,所述节流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节流件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件的出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具有第二折弯管,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具有加工工序简单、加工难度低、加工成本低、制造效率高等优点。【专利说明】 除湿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除湿机。
技术介绍
现有的除湿机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统称为换热器)均采用U形管,且该U形管外穿散热片(通常为铝箔)。该U形管涨管后再与半圆管焊接在一起,以便形成封闭通道。因此,现有的除湿机存在工序多、加工复杂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技术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具有加工工序简单、加工难度低、加工成本低、制造效率高等优点的除湿机。 根据本技术的除湿机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 ;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机壳内;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折弯管;节流件,所述节流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节流件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件的出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具有第二折弯管,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 根据本技术的除湿机通过使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从而在制造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时,无需进行焊接,只需将一体的管路折弯即可。由此可以在确保所述除湿机的除湿效果基本不变的情况下,极大地简化所述除湿机的加工工序、降低所述除湿机的加工难度、降低所述除湿机的加工成本、提高所述除湿机的制造效率。 因此,根据本技术的除湿机具有加工工序简单、加工难度低、加工成本低、制造效率闻等优点。 另外,根据本技术上述的除湿机还可以具有如下附加的技术特征: 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至少一个为蛇形管或波纹管。由此可以使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结构更加合理,且可以提高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所述至少一个的换热效率。 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一个包括:多个U形管,多个所述U形管间隔开地设置;和多个弧形的连接管,每个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U形管中的一个相连,每个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相邻两个所述U形管中的另一个相连。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所述除湿机进一步包括风扇,所述风扇设在所述机壳内且与所述蒸发器和所述冷凝器相对,其中所述蒸发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所述冷凝器位于所述蒸发器与所述风扇之间。通过设置所述风扇,从而可以使潮湿的环境空气更加容易地、快速地进入到所述机壳内,由此可以提高所述除湿机的除湿效率。 所述除湿机进一步包括蜗壳,所述蜗壳内具有风道且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风扇设在所述风道内。由此可以使潮湿的环境空气更加容易地、快速地进入到所述机壳内,从而可以提高所述除湿机的除湿效率。 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至少一个上设有散热片。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所述第二折弯管上设有散热片。由此可以进一步提高所述除湿机的除湿效果。 所述除湿机进一步包括接水盘,所述接水盘内具有集水腔且所述集水腔的侧壁上设有排水口,所述接水盘设在机壳内且位于所述蒸发器的下方,其中所述第一折弯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设在所述集水腔内。通过将所述第一折弯管的进口端和出口端设在所述集水腔内,从而可以对所述冷凝器进行多次散热。由此可以有效地提高所述冷凝器的换热效率,降低所述冷凝器的排气温度和制冷剂的冷凝温度。 所述除湿机进一步包括隔板,所述隔板设在所述集水腔内且将所述集水腔分隔为第一子集水腔和第二子集水腔,所述隔板的上沿位于所述集水腔的侧壁的上沿的下方,所述排水口设在所述第二子集水腔的侧壁上,其中所述第一子集水腔与所述蒸发器相对,所述第一折弯管的出口端设在所述第一子集水腔内,所述第一折弯管的进口端设在所述第二子集水腔内。由此可以使所述除湿机的结构更加合理。 所述除湿机进一步包括排水管,所述排水管与所述排水口相连。由此可以更加方便地、容易地将所述第二子集水腔内的冷凝水排出。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沿A-A方向的剖视图; 图3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的蒸发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除湿机10、 机壳101、压缩机102、冷凝器103、第一折弯管1031、节流件104、蒸发器105、第二折弯管1051、风扇106、蜗壳107、接水盘109、第一子集水腔1091、第二子集水腔1092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旨在用于解释本技术,而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 下面参考图1-图7描述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10。如图1-图7所示,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10包括机壳101、压缩机102、冷凝器103、节流件104和蒸发器105。 机壳101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压缩机102设在机壳101内。冷凝器103设在机壳101内,冷凝器103的进口与压缩机102的出口相连,冷凝器103具有第一折弯管1031。节流件104设在机壳101内,节流件104的进口与冷凝器103的出口相连。蒸发器105设在机壳101内,蒸发器105的进口与节流件104的出口相连,蒸发器105的出口与压缩机102的进口相连。蒸发器105具有第二折弯管1051,第一折弯管1031和第二折弯管1051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也就是说,第一折弯管103I和第二折弯管1051中的至少一个由一体的管路折弯形成,即第一折弯管1031和第二折弯管1051中的至少一个无需焊接加工。 现有的除湿机的冷凝器和蒸发器(统称为换热器)均采用U形管,且该U形管外穿散热片(通常为铝箔)。该U形管涨管后再与半圆管焊接在一起,以便形成封闭通道。因此,现有的除湿机存在工序多、加工复杂的缺陷。 根据本技术实施例的除湿机10通过使第一折弯管1031和第二折弯管1051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从而在制造第一折弯管1031和第二折弯管1051中的所述至少一个时,无需进行焊接,只需将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除湿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机壳,所述机壳具有进风口和出风口;压缩机,所述压缩机设在所述机壳内;冷凝器,所述冷凝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冷凝器的进口与所述压缩机的出口相连,所述冷凝器具有第一折弯管;节流件,所述节流件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节流件的进口与所述冷凝器的出口相连;和蒸发器,所述蒸发器设在所述机壳内,所述蒸发器的进口与所述节流件的出口相连,所述蒸发器的出口与所述压缩机的进口相连,所述蒸发器具有第二折弯管,所述第一折弯管和所述第二折弯管中的至少一个一体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雷江敬强俞茂汕陈振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美智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