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75978 阅读:12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2 10:00
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涉及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SF6和N2混合气体无法进行分离,造成SF6气体不能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装置由混合气体入口管、缓冲罐、干燥器、压力传感器、网布式过滤器、压缩机、风冷器、热交换器、制冷机组、精馏塔、提纯罐、碱液槽、真空泵、液态灌装机及气体出口管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用于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涉及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本技术解决现有技术存在SF6和N2混合气体无法进行分离,造成SF6气体不能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装置由混合气体入口管、缓冲罐、干燥器、压力传感器、网布式过滤器、压缩机、风冷器、热交换器、制冷机组、精馏塔、提纯罐、碱液槽、真空泵、液态灌装机及气体出口管组成。本技术用于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专利说明】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涉及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
技术介绍
SF6气体是重要的绝缘介质,以其优良的绝缘性能和灭弧性能被广泛应用于高压电气设备中。但在实际应用中SF6气体在应用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SF6气体属于高温室效应气体,其温室效应指数为CO2的23900倍,被《京都议定书》列为受限制的六种温室气体之一。SF6是分子量较大的重气体,液化温度较一般普通气体高,在压力较大、温度过低环境下,容易液化,因此不适用于高寒地区。此外SF6气体价格昂贵,不适用于用气量大的电气设备。因此,工业中开始采用SF6和N2混合气体作替代单一的SF6气体作为绝缘介质,以有效地克服SF6气体的不足。 在混合气体中,SF6占40%?50% (体积比),N2占50%?60% (体积比),因此可以节省50%以上的SF6气体用量。但对于采用SF6和N2混合气体作绝缘和灭弧介质的高压电气设备,仍存在设备检修、故障处理和退役时混合气体的回收处理问题;回收后的混合气体需要进行分离和净化处理,SF6气体应进行循环利用,但由于N2其中含有较多的空气,而且无法进一步分离,且为了保证六氟化硫电气设备安全运行,净化处理后的SF6气体质量应符合技术标准(GB/T 12022-2006工业六氟化硫)的要求:3?6气体纯度>99.9%,水分含量< 4(^171,空气< 0.04%,四氟化碳< 0.04%,因此,使得SF6气体不能进行循环利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是要解决现有技术存在SF6和N2混合气体无法进行分离,造成SF6气体不能进行循环利用的问题,而提供了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 本技术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由混合气体入口管、一级干燥器、二级干燥器、第一压力传感器、网布式过滤器、压缩机、风冷器、-40°C制冷机组的第一热交换器、-40°C制冷机组的第二热交换器、-80°C制冷机组的第三热交换器、精馏塔、提纯罐、第二缓冲罐、液态灌装机及气体出口管组成;混合气体入口管与手动球阀C1的入口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1的出口端与电磁阀V2入口端相连接,在手动球阀C1与电磁阀V2之间设有压力表,电磁阀V2的出口端与稳压阀F1的一端相连接,稳压阀F1的另一端与一级干燥器的入口端相连接,一级干燥器的出口端与二级干燥器的入口端相连接,二级干燥器的出口端与网布式过滤器一端相连接,在二级干燥器与网布式过滤器之间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网布式过滤器的另一端与手动球阀C3 —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3的另一端与压缩机入口端相连接,压缩机出口端与风冷器的一端相连接,风冷器的另一端与单向阀S1的入口端相连接,单向阀S1的出口端与_40°C制冷机组的第一热交换器入口端相连接,在单向阀S1的出口端与_40°C制冷机组的第一热交换器入口端之间设有压控开关,_40°C制冷机组的第一热交换器的出口端分别与电磁阀V3的入口端及电磁阀V5的入口端相连接,且电磁阀V3的入口端与电磁阀V5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3的出口端与手动球阀C4的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4的另一端与精馏塔相连接,所述的精馏塔内设有-40°C制冷机组的第二热交换器;所述的-40°C制冷机组的第一热交换器上设有制冷剂进口阀D1 ;所述的-40°C制冷机组的第二热交换器上设有制冷剂进口阀D2 ;精馏塔上端与手动球阀C9 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9的另一端与电磁阀V6的一端相连接,电磁阀V6的另一端与手动球阀Cltl的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ltl的另一端与第二缓存罐下端相连接,第二缓存罐上端与手动球阀C12的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12的另一端与电磁阀V7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7的出口端与电磁阀V9的入口端相连接;精馏塔下端与提纯罐相连通,提纯罐内设有-80°C制冷机组的第三热交换器,提纯罐内底部设有电加热棒,提纯罐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提纯罐外部底端设有称重传感器;所述的_80°C制冷机组的第三热交换器上设有制冷剂出口阀C13及制冷剂入口阀C14 ;提纯罐下端与手动球阀C5的一端相连通,手动球阀C5的另一端与手动球阀C6的一端相连通,手动球阀C6的另一端与液态灌装机的入口端相连接,液态灌装机的出口端与单向阀S2的入口端相连接,单向阀S2的出口端与电磁阀V4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4的出口端分别与手动球阀C7的入口端、电磁阀V5的出口端及电磁阀V9的出口端相连接,且电磁阀V5的出口端分别与电磁阀V9的出口端及手动球阀C7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9的出口端与手动球阀C7的入口端相连接,在电磁阀V4与手动球阀C7之间设有第三安全阀及压力表,手动球阀C7的出口端与气体出口管相连通。 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可以对以SF6和N2混合气体为绝缘和灭弧介质的运行高压电气设备中的气体进行分离和净化处理,净化处理后的SF6气体符合新气质量标准,可循环使用,以减少SF6气体的排放量,达到环保节能的目标。本装置结构合理,气体净化处理效率高,安全性高,实用性强,具有较广泛的推广价值。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结合图1,本实施方式是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由混合气体入口管1、一级干燥器3、二级干燥器4、第一压力传感器5、网布式过滤器6、压缩机7、风冷器8、-40°C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40°C制冷机组12的第二热交换器10、-80°C制冷机组13的第三热交换器11、精馏塔14、提纯罐15、第二缓冲罐16、液态灌装机19及气体出口管20组成;混合气体入口管I与手动球阀Q21的入口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fl的出口端与电磁阀V223入口端相连接,在手动球阀Cfl与电磁阀V223之间设有压力表,电磁阀V223的出口端与稳压阀匕24的一端相连接,稳压阀匕24的另一端与一级干燥器3的入口端相连接,一级干燥器3的出口端与二级干燥器4的入口端相连接,二级干燥器4的出口端与网布式过滤器6—端相连接,在二级干燥器4与网布式过滤器6之间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网布式过滤器6的另一端与手动球阀C325 —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325的另一端与压缩机7入口端相连接,压缩机7出口端与风冷器8的一端相连接,风冷器8的另一端与单向阀Sf6的入口端相连接,单向阀Sf6的出口端与_40°C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入口端相连接,在单向阀SP6的出口端与_40°C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入口端之间设有压控开关27,-40°C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的出口端分别与电磁阀V328的入口端及电磁阀V5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一种六氟化硫和氮气混合气体分离净化处理装置由混合气体入口管(1)、一级干燥器(3)、二级干燥器(4)、第一压力传感器(5)、网布式过滤器(6)、压缩机(7)、风冷器(8)、‑40℃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40℃制冷机组(12)的第二热交换器(10)、‑80℃制冷机组(13)的第三热交换器(11)、精馏塔(14)、提纯罐(15)、第二缓冲罐(16)、液态灌装机(19)及气体出口管(20)组成;混合气体入口管(1)与手动球阀C1(21)的入口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1(21)的出口端与电磁阀V2(23)入口端相连接,在手动球阀C1(21)与电磁阀V2(23)之间设有压力表,电磁阀V2(23)的出口端与稳压阀F1(24)的一端相连接,稳压阀F1(24)的另一端与一级干燥器(3)的入口端相连接,一级干燥器(3)的出口端与二级干燥器(4)的入口端相连接,二级干燥器(4)的出口端与网布式过滤器(6)一端相连接,在二级干燥器(4)与网布式过滤器(6)之间设有第一压力传感器(5),网布式过滤器(6)的另一端与手动球阀C3(25)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3(25)的另一端与压缩机(7)入口端相连接,压缩机(7)出口端与风冷器(8)的一端相连接,风冷器(8)的另一端与单向阀S1(26)的入口端相连接,单向阀S1(26)的出口端与‑40℃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入口端相连接,在单向阀S1(26)的出口端与‑40℃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入口端之间设有压控开关(27),‑40℃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的出口端分别与电磁阀V3(28)的入口端及电磁阀V5(40)的入口端相连接,且电磁阀V3(28)的入口端与电磁阀V5(40)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3(28)的出口端与手动球阀C4(29)的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4(29)的另一端与精馏塔(14)相连接,所述的精馏塔(14)内设有‑40℃制冷机组(12)的第二热交换器(10);所述的‑40℃制冷机组(12)的第一热交换器(9)上设有制冷剂进口阀D1(12‑1);所述的‑40℃制冷机组(12)的第二热交换器(10)上设有制冷剂进口阀D2(12‑2);精馏塔(14)上端与手动球阀C9(30)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9(30)的另一端与电磁阀V6(31)的一端相连接,电磁阀V6(31)的另一端与手动球阀C10(32)的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10(32)的另一端与第二缓存罐(16)下端相连接,第二缓存罐(16)上端与手动球阀C12(33)的一端相连接,手动球阀C12(33)的另一端与电磁阀V7(34)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7(34)的出口端与电磁阀V9(39)的入口端相连接;精馏塔(14)下端与提纯罐(15)相连通,提纯罐(15)内设有‑80℃制冷机组(13)的第三热交换器(11),提纯罐(15)内底部设有电加热棒(15‑5),提纯罐(15)中部设有温度传感器(15‑4),提纯罐(15)外部底端设有称重传感器(15‑6);所述的‑80℃制冷机组(13)的第三热交换器(11)上设有制冷剂出口阀C13(13‑1)及制冷剂入口阀C14(13‑2);提纯罐(15)下端与手动球阀C5(41)的一端相连通,手动球阀C5(41)的另一端与手动球阀C6(42)的一端相连通,手动球阀C6(42)的另一端与液态灌装机(19)的入口端相连接,液态灌装机(19)的出口端与单向阀S2(43)的入口端相连接,单向阀S2(43)的出口端与电磁阀V4(44)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4(44)的出口端分别与手动球阀C7(46)的入口端、电磁阀V5(40)的出口端及电磁阀V9(39)的出口端相连接,且电磁阀V5(40)的出口端分别与电磁阀V9(39)的出口端及手动球阀C7(46)的入口端相连接,电磁阀V9(39)的出口端与手动球阀C7(46)的入口端相连接,在电磁阀V4(44)与手动球阀C7(46)之间设有第三安全阀(45)及压力表,手动球阀C7(46)的出口端与气体出口管(20)相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国兴姜子秋关艳玲付丽君王磊
申请(专利权)人:国家电网公司黑龙江省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