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热源和香味抽吸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53190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1 10: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碳热源(10):该碳热源(10)具有:圆筒部(11),其设置有一个在碳热源(10)的纵轴方向(L)通气连通的空洞(11A);点火端部(12),其设置在比圆筒部(11)更靠近碳热源(10)的点火侧,在点火端部(12)的点火侧的端面(E)形成有与空洞(11A)连通的槽(12A)。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碳热源和香味抽吸具
本专利技术涉及碳热源和香味抽吸具。
技术介绍
以前,关于具有碳热源,并利用该碳热源产生的热对香味发生源进行加热的香味抽吸具提出了各种方案。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一种香味抽吸具,其具有碳热源,为了提高点火性,在点火面(点火侧的端面)形成有横切点火面的凸条槽。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一种香味抽吸具,其具有圆柱形状的碳热源,该谈热源具有直径1.5mm~3mm的贯通孔。在此,优选用于香味抽吸具的碳热源满足以下条件。第一个条件为,在从燃烧开始时到初期抽吸(吸烟)时为止的期间,点火性良好,供给充分的热量。另外,第二个条件为,从中期一直到后期的抽吸(吸烟)时,发热量的变动少,供给稳定的热量。针对于此,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碳热源利用形成在点火面的槽,能够在从燃烧开始时到初期抽吸时为止的期间提高点火性,但是仅通过增大打火机等点火源与点火端部的接触面积,从燃烧开始时到初期抽吸时为止的期间的空气流路未构成为有效地传递热到点火端部,因此其效果不充分。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的碳热源假定用于在碳热源产生的热经由该碳热源的包围部件、保持部件向香味发生源传递的结构的香味抽吸具,因此在碳热源用于碳热源产生的热主要利用对流传热向香味发生源传递的结构的香味抽吸具的情况下,会产生难以在从中期一直到后期的抽吸时供给稳定热量的问题。另外,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的碳热源跨过全长形成为均匀的圆柱形状,即,在点火面未形成有槽等,因此利用通常市售打火机等点火源难以有效地将热传递到点火面,在从燃烧开始时到初期抽吸时的期间,难以获得良好的点火性。如这些专利文献1和专利文献2所述,在现有一体成型的碳热源中,难以使从燃烧开始时到初期抽吸时良好的点火性和从中期一直到后期的抽吸时安定的热量供给并存。现有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5-10383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表2010-53553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第一特征的柱状形状的碳热源具有:筒部,其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通气连通的空洞;点火端部,其设置在比所述筒部更靠近所述碳热源的点火侧。在所述点火端部的所述点火侧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空洞连通的槽。所述点火端部具有在设置于所述筒部的所述空洞的延长方向上与所述空洞连通的空隙。所述槽与所述空隙分别形成。第一特征中,所述槽在所述点火端部的侧面露出。第一特征中,所述筒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空洞的直径与所述碳热源的外径之间的差为1mm以上。第一特征中,所述筒部和所述点火端部一体成形。第一特征中,在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上,所述碳热源的尺寸为10mm~30mm。在与所述纵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碳热源的尺寸为4mm~8mm。第一特征中,在与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空洞的尺寸为1mm~4mm。本专利技术第二特征的香味抽吸具具备第一特征所具有的碳热源。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具有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碳热源的香味抽吸具的图。图2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碳热源的图。图3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碳热源的图。图4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形成在碳热源点火面的槽的一个示例的图。图5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的形成在碳热源点火面的槽的一个示例的图。图6是用于说明本实施方式的制造碳热源10的方法的图。图7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1的图。图8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图。图9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1的碳热源的图。图10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1的碳热源的图。图11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变形例2的碳热源的图。具体实施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参照图1至图6,说明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式的香味抽吸具1。在此,图1是从侧面方向观察本实施方式的香味抽吸具1的图,图2(a)是从侧面方向Z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碳热源10的图,图2(b)是从点火面方向X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碳热源10的图,图2(c)是从点火面E的相反面(抽吸侧的端面)方向Y观察本实施方式的碳热源10的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香味抽吸具1具备:香味发生源2、碳热源10、保持香味发生源2和碳热源10的保持部3。香味发生源2通过传递由碳热源10产生的热而散发香味。作为香味发生源2,例如,能够使用烟叶,并能够采用香烟(纸卷烟)所使用的通常烟丝烟叶、鼻烟所使用的粒状烟叶、卷烟、成形烟等烟原料。另外,作为香味发生源2,也可以采用多孔质原材料或者非多孔质原材料的载体。另外,卷烟是将片状的再造烟叶成形为卷状而获得,并在内部具有流路。另外,成形烟是通过对粒状烟叶进行模具型成形而获得。并且,作为上述香味发生源2使用的烟叶原料或者载体也可以含有期望的香料。保持部3也可以由例如将矩形形状的厚纸弯曲成圆筒状并将两侧缘部合在一起而形成为中空的圆筒体的纸管构成。另外,在保持部2内部,通过在碳热源10与香味发生源2之间配置具有空隙部或者通气性的不燃部件,使碳热源10与香味发生源2构成为不邻接。另外,如图1所示,通过使碳热源10的至少一部分从保持部3露出,能够提高碳热源10的燃烧状态的可视性。如图2和图3所示,碳热源10为圆柱形状,并具备圆筒部11和点火侧端部12。如图2(a)所示,在圆筒部11上设置有与碳热源10的纵轴方向L通气连通的空洞11A。另外,如图2(c)所示,该空洞11A也可以具有跨过碳热源10的全长,并具有与圆筒部11的中心轴相同中心轴的同轴圆柱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能够容易进行空洞11A的制造工序。在此,在从中期一直到后期的抽吸时,为了供给稳定的热量,即,为了抑制自然燃烧时(非吸烟时)的发热量与抽吸时的发热量之间的变动量,优选减小抽吸时的流入空气与燃烧区域之间的接触面积的形状。因此,例如,如图2(a)所示,通过仅具有单一空洞11A的圆筒形状,能够抑制在自然燃烧时的发热量与在抽吸时的发热量之间的变动量。在此,空洞11A的直径R1与碳热源(圆筒部11)的外径R2之间的差(圆筒部11的壁厚)根据碳热源的碳混合比例等适当选择用于获得充分点火性的数值,可以构成为1mm以上,优选1.5mm以上,更优选2.0mm以上。利用该结构,用户能够进行充分的香味抽吸次数。另外,空洞11A的直径R1也可以构成为1mm以上,优选1.5mm以上,更优选,2.0mm以上。利用该结构,能够减少抽吸时所产生的压力损失。或者,该空洞11A也可以具有圆锥形状等那样的,沿着纵轴方向L直径不同的形状。在这种情况下,在从中期一直到后期的抽吸时,能够精密控制供给的热量。如图2(a)所示,点火端部12设置在比圆筒部11更靠近碳热源10的点火侧(点火面E)侧的位置。点火端部12在设置于圆筒部11的空洞11A的延长方向上具有与空洞11A连通的空隙。在第一实施方式中,点火端部12的空隙具有比空洞11A小的直径。不过,点火端部12的空隙也可以具有与空洞11A相同的直径。另外,如图2(b)和图3所示,在点火端部12的点火面E上形成有与空洞11A连通的槽12A。应注意的是槽12A与点火端部12的空隙分别形成。即,在跨过碳热源整体形成有沿着纵轴方向L的空洞,并且空洞在点火端E露出的实施方式中,应注意的是在点火端E露出的空洞并不相当于槽12A。根据该结构,由于缩小“点火面E的面积(除了形成有槽12A的部分的面积以外的面积)”,并增大“槽12A的槽壁的面积”,因此打火机等点火源的热有效地传递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碳热源和香味抽吸具

【技术保护点】
一种碳热源,为柱状形状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具有:筒部,其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通气连通的空洞;点火端部,其设置在比所述筒部更靠近所述碳热源的点火侧,在所述点火端部的所述点火侧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空洞连通的槽,所述点火端部具有在设置于所述筒部的所述空洞的延长方向上与所述空洞连通的空隙,所述槽与所述空隙分别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3.30 JP 2012-0831841.一种碳热源,为柱状形状的碳热源,具有:筒部,其设置有一个在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通气连通的空洞;点火端部,其设置在比所述筒部更靠近所述碳热源的点火侧,所述碳热源的特征在于,在所述点火端部的所述点火侧的端面形成有与所述空洞连通的槽,所述点火端部具有在设置于所述筒部的所述空洞的延长方向上与所述空洞连通的空隙,所述槽与所述空隙分别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槽在所述点火端部的侧面露出。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空洞的直径与所述碳热源的外径之间的差为1mm以上。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和所述点火端部一体成形。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上,所述碳热源的尺寸为10mm~30mm,在与所述纵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碳热源的尺寸为4mm~8mm。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在与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空洞的尺寸为1mm~4mm。7.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具有圆筒形状,所述空洞的直径与所述碳热源的外径之间的差为1mm以上。8.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和所述点火端部一体成形。9.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所述筒部和所述点火端部一体成形。10.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热源的纵轴方向上,所述碳热源的尺寸为10mm~30mm,在与所述纵轴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所述碳热源的尺寸为4mm~8mm。11.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碳热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碳热源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秋山健小林朋广山田学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烟草产业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