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根祥专利>正文

一种自动供水花盆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40177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10 14:16
一种自动供水花盆,包括外盆体、用于提供植物生长环境的内盆体以及供水组件,外盆体与内盆体可拆卸套接,外盆体与内盆体间形成蓄水空腔;供水组件包括吸水柱、进水管;吸水柱固定在内盆体上,该吸水柱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空腔、另一端延伸至内盆体的内腔中;进水管上端形成一进水口、下端导通至蓄水空腔。其设有自动供水装置以及溢水设计能够保证一段时间花盆内植物生长的适量水分,方便室内种植花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一种自动供水花盆,包括外盆体、用于提供植物生长环境的内盆体以及供水组件,外盆体与内盆体可拆卸套接,外盆体与内盆体间形成蓄水空腔;供水组件包括吸水柱、进水管;吸水柱固定在内盆体上,该吸水柱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空腔、另一端延伸至内盆体的内腔中;进水管上端形成一进水口、下端导通至蓄水空腔。其设有自动供水装置以及溢水设计能够保证一段时间花盆内植物生长的适量水分,方便室内种植花草。【专利说明】 一种自动供水花盆
本技术涉及花盆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供水花盆。
技术介绍
目前市面的花盆大多数以单盆进行植物种植,没有设计专用的浇水和施肥通道,浇水方式通常是经土壤上方进行浇灌,这样会带走土壤养份,施肥效果往往也只是停留在土壤的表层,无法渗透底部根茎,容易造成局部烂根。另外,多数花盆没有自动供水装置,盆内土壤无法长期保持一种较恒湿的生长环境,如果不及时定期浇水还将使植物缺水致死;同时,盆内也没有自动溢水设计,当浇水过多或花盆在户外长期下雨的情况下,会导致盆内积水过多使植物死亡。而过多的水往会变成污水积在托盆上,不但严重影响观赏,而且容易滋生细菌影响植物生长环境。 市面上部分花盆未设水位显示装置,即使设有有显示水位的花盆通常也不能较准确在反映出盆内实际的蓄水量,或者直接显示比较脏的水位而影响观赏价值。 部分花盆有分内外盆设计的,外盆经常颜色单一,不能更换;内盆体底部没有起支撑平稳作用的脚,在种植植物或清洗外盆时拿出的内盆不能平稳地放在地上,内盆体容易翻倒,影响植物生长。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供水花盆,其设有供水装置以及溢水设计能够保证一段时间花盆内植物生长的适量水分,方便室内种植花草。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种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用于提供植物生长环境的内盆体以及供水组件,外盆体与内盆体可拆卸套接,外盆体与内盆体间形成蓄水空腔;供水组件包括吸水柱、进水管;吸水柱固定在内盆体上,该吸水柱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空腔、另一端延伸至内盆体的内腔中;进水管上端形成一进水口、下端导通至蓄水空腔。 优选的,内盆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吸水柱穿过的通孔。 优选的,内盆体的底壁下表面固定有与通孔连通的吸水管,吸水柱的下部穿接在吸水管中,吸水柱可由棉,纤维,或纳米材质构成,输送蓄水空腔内的水份至内盆体腔内。 优选的,自动供水花盆包括两根吸水管,内盆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吸水管一一对应的通孔,两根吸水管与进水管呈三角形分布,两根吸水管底端面与进水管底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优选的,进水管顶部与内盆体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栅板,相邻两栅板之间形成施肥通道。 优选的,进水管内设置有显示蓄水空腔内水位的水位计。 优选的,进水口处设有水位计保护罩,水位计保护罩上设有最大水位刻度、最小水位刻度及通气孔,显示水位的同时护水位计不受损或不受植物茎叶卡住。 优选的,内盆体底部设有有透气筛孔,便于内盆体的排水。 优选的,内盆体盆口处设置有使外盆体与内盆体紧密衔接的卡块。 优选的,自动供水花盆配有不同颜色外盆体,便于更换及美观;且外盆体底壁设有溢水管。 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有专用的外盆体,外观及颜色可灵活搭配,在内种植盆上设计有专用的加水通道及施肥通道,水量及肥效更均匀;同时设有专用的蓄水池,且有自动溢水口设计,使内种植盆内的土壤长期保持适度的恒湿状态,此自动给水设计更符合植物生长规律,而专用的外盆蓄水,既清洁又环保。另外纳米级专业水位计,水位显示更直观,而内盆体底的一体式三脚支撑,在种植植物或清洗外盆时拿出的内盆能平稳不翻倒的放置,利于植物生长。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的内盆体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外盆体;2、内盆体;21、通孔;22、吸水管;23、卡块;27、透水筛孔;3、吸水柱;4、进水管;41、水位计;5、水位计保护罩;6、溢水管;7、施肥通道。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1、用于提供植物生长环境的内盆体2以及供水组件,外盆体I与内盆体2可拆卸套接,外盆体I与内盆体2间形成蓄水空腔;供水组件包括吸水柱3、进水管4 ;吸水柱3固定在内盆体2上,该吸水柱3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空腔、另一端延伸至内盆体2的内腔中;进水管3上端形成一进水口、下端导通至蓄水空腔。 内盆体2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吸水柱3穿过的通孔21,内盆体2的底壁下表面固定有与通孔21连通的吸水管22,吸水柱3的下部穿接在吸水管22中;吸水管22有两根,对应两个通孔21与其连通,两根吸水管22与进水管4呈三角形分布,两根吸水管22底端面与进水管4底端面位于同一平面,便于清洗内盆体或种植花草时,内盆体能够平稳放置。 进水管4内设置有测量蓄水空腔内水位的水位计41,进水口处设有水位计保护罩5;进水管4顶部与内盆体2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栅板,相邻两栅板之间形成施肥通道7;内盆体2底壁设有透气筛孔27,内盆体2盆口处设置有使外盆体I与内盆体2紧密衔接的卡块23,外盆体I底壁上设有溢水管6。 在使用时,水从进水管4导入外盆体I与内盆体2间形成蓄水空腔内,吸水管22内的吸水柱3将蓄水空腔内水吸收,导入至内盆体2腔内,为植物生长供水;在蓄水空腔内水量达到溢水管6管口时,多余的水会从管口流出,起到自动溢水的作用,防止水过多直接进入到内盆体中,避免植物根系直接浸在水里。 上述实施方式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不能以此来限定本技术保护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基础上所做的任何非实质性的变化及替换均属于本技术所要求保护的范围。【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用于提供植物生长环境的内盆体以及供水组件,外盆体与内盆体可拆卸套接,外盆体与内盆体间形成蓄水空腔;供水组件包括吸水柱、进水管;吸水柱固定在内盆体上,该吸水柱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空腔、另一端延伸至内盆体的内腔中;进水管上端形成一进水口、下端导通至蓄水空腔;内盆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吸水柱穿过的通孔;内盆体的底壁下表面固定有与通孔连通的吸水管,吸水柱的下部穿接在吸水管中;该自动供水花盆包括两根吸水管,内盆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吸水管一一对应的通孔,两根吸水管与进水管呈三角形分布,两根吸水管底端面与进水管底端面位于同一平面; 进水管内设置有测量蓄水空腔内水位的水位计。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进水口处设有水位计保护罩。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进水管顶部与内盆体边缘之间连接有多个栅板,相邻两栅板之间形成施肥通道。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内盆体底壁设有透气筛孔。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内盆体盆口处设置有使外盆体与内盆体紧密衔接的卡块。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外盆体底壁上设有溢水管。【文档编号】A01G27/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供水花盆,其特征在于,包括外盆体、用于提供植物生长环境的内盆体以及供水组件,外盆体与内盆体可拆卸套接,外盆体与内盆体间形成蓄水空腔;供水组件包括吸水柱、进水管;吸水柱固定在内盆体上,该吸水柱的一端延伸至蓄水空腔、另一端延伸至内盆体的内腔中;进水管上端形成一进水口、下端导通至蓄水空腔;内盆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供吸水柱穿过的通孔;内盆体的底壁下表面固定有与通孔连通的吸水管,吸水柱的下部穿接在吸水管中;该自动供水花盆包括两根吸水管,内盆体的底壁上设置有两个与吸水管一一对应的通孔,两根吸水管与进水管呈三角形分布,两根吸水管底端面与进水管底端面位于同一平面;进水管内设置有测量蓄水空腔内水位的水位计。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根祥
申请(专利权)人:李根祥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