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足连杆行走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30401 阅读:4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16:1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足连杆行走机构,设于机架左、右两侧的连杆机构包括中间的V形曲柄、V形曲柄前后的前、后连杆和前、后摇杆,摇杆的下端铰连于机架,连杆的内端铰连于V形曲柄的曲杆上端,连杆的杆体铰连于摇杆的上端,连杆的外侧设置竖直的行走杆,行走杆通过辅助杆件连接连杆的外端;连杆驱动机构设于机架内,包括输出轴、中间轴和输入轴以及输入齿轮、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输入齿轮包括相互间歇错开170°的左、右不完全齿轮,所述输出轴的两端为左、右V形曲柄下端于机架上的铰连点。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齿轮组件带动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机构在传动控制上的复杂性,增加了机构的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四足连杆行走机构,设于机架左、右两侧的连杆机构包括中间的V形曲柄、V形曲柄前后的前、后连杆和前、后摇杆,摇杆的下端铰连于机架,连杆的内端铰连于V形曲柄的曲杆上端,连杆的杆体铰连于摇杆的上端,连杆的外侧设置竖直的行走杆,行走杆通过辅助杆件连接连杆的外端;连杆驱动机构设于机架内,包括输出轴、中间轴和输入轴以及输入齿轮、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输入齿轮包括相互间歇错开170°的左、右不完全齿轮,所述输出轴的两端为左、右V形曲柄下端于机架上的铰连点。本技术通过齿轮组件带动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机构在传动控制上的复杂性,增加了机构的灵活性。【专利说明】四足连杆行走机构(—)
:本技术涉及机械原理学构件,具体为一种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四足连杆行走机构,也可用于开发娱乐机器人玩具。(二)
技术介绍
:机械原理是机械专业最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为更加直观的展现连杆机构创新设计的教学内容,常常采用一些教具辅助教学。当前所用教具在功能、结构、性能等方面存在不足,仍有继续提高和改进的空间。(三)
技术实现思路
:拟从简洁、直观、灵活、便携的目的出发,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四足连杆行走机构。本技术四足连杆行走机构之技术方案,包括连杆机构和连杆驱动机构,所不同的是所述连杆机构对称设于机架的左、右两侧,每侧连杆机构包括中间的V形曲柄、对称设于V形曲柄前后的前、后连杆和前、后摇杆,所述前、后摇杆的下端分别铰连于机架上,前、后连杆的内端分别铰连于V形曲柄的前、后曲杆上端,前、后连杆的杆体分别铰连于前、后摇杆的上端,前、后连杆的外侧分别设置竖直的前、后行走杆,所述前、后行走杆分别通过前、后辅助杆件连接于前、后连杆的外端;所述连杆驱动机构设于机架内部,包括左、右设置的输出轴、中间轴和输入轴以及输入齿轮、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相互啮合的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分别同轴固装于中间轴和输出轴上,同轴固装于输入轴上的输入齿轮包括相互间歇错开170°的前、后不完全齿轮,前、后不完全齿轮分别与中间齿轮和输出齿轮啮合,所述输出轴的两端为左、右V形曲柄的下端于机架上的铰连点。进一步的设计:所述辅助杆件包括上、中、下接杆,上位接杆的两端分别铰连行走杆上端与连杆外端,中位接杆的两端分别铰连行走杆上端与摇杆的杆体,下位接杆的两端分别铰连行走杆的杆体与摇杆下端的铰连点。所述连杆驱动机构的动力采用直流伺服电机,所述输入轴连接直流伺服电机的转轴。本技术的有益效果:1、本技术四足连杆行走机构通过曲柄摇杆机构带动腿部运动,从而可实现类似动物的迈足运动。2、本技术采用直流伺服电机驱动,通过齿轮组件带动曲柄摇杆机构运动,在一定的程度上减少了机构在传动控制上的复杂性,增加了机构的灵活性。(四)【专利附图】【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实施方式的左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实施方式的右侧立体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1、图2实施方式中曲柄连杆驱动机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号标识:1、机架;2、V形曲柄;3、连杆;4、摇杆;5、行走杆;6、输出轴;7、中间轴;8、输入轴;9、输入齿轮;10、中间齿轮;11、输出齿轮;12、接杆;13、直流伺服电机。(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所示实施方式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四足连杆行走机构包括机架I (相当于机器人的机身)、连杆机构和连杆驱动机构。所述机架I包括两侧左、右竖板和连接左、右竖板底部的水平底板,如图1、图2所/Jn ο所述连杆机构为两套,两套连杆机构分别于机架I的左、右竖板外侧上对称设置,每套连杆机构包括中间的V形曲柄2、对称设于V形曲柄2前后的前、后连杆3和前、后摇杆4,所述V形曲柄2的下端铰连于机架I的对应竖板上,所述前、后摇杆4的下端分别铰连于机架I的对应竖板上,前、后连杆3的内端分别铰连于V形曲柄2的前、后曲杆上端,前、后连杆3的杆体分别铰连于前、后摇杆4的上端;前曲杆、前连杆3和前摇杆4以及后曲杆、后连杆3和后摇杆4形成在机架I 一侧的前、后两付对称的曲柄连杆机构,前、后两付对称的曲柄连杆机构在机架I两侧对称设置;前、后、左、右连杆3的外侧分别设置竖直的行走杆5 (相当于机器人的行走足),所述行走杆5分别通过辅助杆件连接所对应的连杆3外端;所述辅助杆件包括上、中、下接杆12,斜向的上位接杆12两端分别铰连行走杆5的上端与连杆3的外端,横向的中位接杆12两端分别铰连行走杆5的上端与摇杆4的杆体中部,横向的下位接杆12两端分别铰连行走杆5的杆体中部与摇杆4下端的铰连点,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连杆驱动机构设于机架I的底板之上,左、右竖板之间,主要由输出轴6、中间轴7、输入轴8、输入齿轮9、中间齿轮10、输出齿轮11和直流伺服电机13构成,所述输出轴6、中间轴7和输入轴8位相互平行形成空间结构且垂直于左、右竖板,所述输入齿轮9安装于输入轴8,输入齿轮9为左、右两个不完全齿轮,左、右两个不完全齿轮的齿部错开170°,所述中间齿轮10安装于中间轴7,所述输出齿轮11安装于输出轴6,其中输出齿轮11与中间齿轮10啮合,左不完全齿轮与中间齿轮10啮合,右不完全齿轮与输出齿轮11啮合;所述输出轴6和中间轴7通过轴承于竖板上安装,所述输入轴8的一端通过轴承于竖板上安装,输入轴8的另一端连接直流伺服电机13的转轴,所述直流伺服电机13安装于机架I的底板上;所述输出轴6的两轴端位置对应于左、右V形曲柄2的下端铰链位置,输出轴6的轴端伸出竖板与V形曲柄2铰连,如图1、图2、图3所示。所述连杆驱动机构的动力传递:直流伺服电机13带动输入轴8转动,输入轴8带动左、右不完全齿轮运动,当左不完全齿轮和中间齿轮10啮合时(右不完全齿轮空转),中间轴7转动,中间齿轮10带动输出齿轮11正转,最终使输出轴6正转输出动力,传递给外部曲柄连杆机构的V形曲柄2 ;当左不完全齿轮脱离啮合后,右不完全齿轮和输出齿轮11啮合(此时左不完全齿轮空转),输出齿轮11反转,最终使输出轴6反转输出动力,传递给外部曲柄连杆机构的V形曲柄2。通过左、右不完全齿轮与中间齿轮10和输出齿轮11的间歇配合,实现了 V形曲柄2的来回往复连续摆动,带动连杆3做曲线运动,在辅助杆件协助下行走杆5联动:左前行走杆5 (腿)与右后行走杆5 (腿)行动一致,左后行走杆5 (腿)与右前行走杆5 (腿)行动一致,利用连杆3的曲线特性,当一对行走杆5 (腿)运动处于曲线的直线段时则着地不动,而另一对行走杆5 (腿)则处在曲线段做迈足运动,从而可实现类似动物的迈足运动。【权利要求】1.四足连杆行走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和连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对称设于机架(I)的左、右两侧,每侧连杆机构包括中间的V形曲柄(2)、对称设于V形曲柄(2)前后的前、后连杆(3)和前、后摇杆(4),所述前、后摇杆(4)的下端分别铰连于机架(I)上,前、后连杆⑶的内端分别铰连于V形曲柄⑵的前、后曲杆上端,前、后连杆⑶的杆体分别铰连于前、后摇杆(4)的上端,前、后连杆(3)的外侧分别设置竖直的前、后行走杆(5),所述前、后行走杆(5)分别通过前、后辅助杆件连接前、后连杆(3)的外端;所述连杆驱动机构设于机架(I)内,包括左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四足连杆行走机构,包括连杆机构和连杆驱动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杆机构对称设于机架(1)的左、右两侧,每侧连杆机构包括中间的V形曲柄(2)、对称设于V形曲柄(2)前后的前、后连杆(3)和前、后摇杆(4),所述前、后摇杆(4)的下端分别铰连于机架(1)上,前、后连杆(3)的内端分别铰连于V形曲柄(2)的前、后曲杆上端,前、后连杆(3)的杆体分别铰连于前、后摇杆(4)的上端,前、后连杆(3)的外侧分别设置竖直的前、后行走杆(5),所述前、后行走杆(5)分别通过前、后辅助杆件连接前、后连杆(3)的外端;所述连杆驱动机构设于机架(1)内,包括左、右方向设置的输出轴(6)、中间轴(7)和输入轴(8)以及输入齿轮(9)、中间齿轮(10)和输出齿轮(11),相互啮合的中间齿轮(10)和输出齿轮(11)分别同轴固装于中间轴(7)和输出轴(6)上,同轴固装于输入轴(8)上的输入齿轮(9)包括相互间歇错开170°的左、右不完全齿轮,左、右不完全齿轮分别与中间齿轮(10)和输出齿轮(11)啮合,所述输出轴(6)的两端为左、右V形曲柄(2)下端于机架(1)上的铰连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维奇覃建荣刘建伟黄庭猛辛承楠黄宏广周定礼
申请(专利权)人:桂林电子科技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西;4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