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腕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28707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4 1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腕带,包括:腕带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腕带本体两侧的第一手带和第二手带;所述第一手带的端部设有卡针,所述第二手带上设有使卡针插入的卡孔,所述第一手带上连接有在所述卡针与所述卡孔卡合后、再将所述卡针固定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手带互相连接,且非破损状态下无法拆卸。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腕带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手带上的卡针与第二手带上的卡孔卡接,再将卡扣与第一手带连接,以固定住卡针,从而使佩戴者只能通过破坏卡扣与第一手带的连接才能将其取下,从而防止了随意的人为拆卸。并且,该腕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操作非常方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腕带,包括:腕带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腕带本体两侧的第一手带和第二手带;所述第一手带的端部设有卡针,所述第二手带上设有使卡针插入的卡孔,所述第一手带上连接有在所述卡针与所述卡孔卡合后、再将所述卡针固定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手带互相连接,且非破损状态下无法拆卸。本技术的腕带在使用时,先将第一手带上的卡针与第二手带上的卡孔卡接,再将卡扣与第一手带连接,以固定住卡针,从而使佩戴者只能通过破坏卡扣与第一手带的连接才能将其取下,从而防止了随意的人为拆卸。并且,该腕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操作非常方便。【专利说明】一种腕带
本技术涉及监控
,尤其涉及一种腕带。
技术介绍
在住院患者监护的过程中,通常需要在这些人员的手腕或脚腕上系上一个腕带,并安装电子标签或传感器等装置,从而实现诸如身份识别、定位跟踪以及体征监测等功能。然而,在对目标对象的实际监护的过程中,腕带经常会被人为拆卸,无法继续对目标对象进行准确有效的监护。 现有技术中,防拆腕带多采用内置防拆电子回路的方式来实现,如申请号为200810006898.8的专利“防剪式腕带射频监控装置”、申请号为200910247516.5的专利“基于阻值检测的防拆电子腕带”。这些方案都是通过检测电子回路的状态来实现防拆设计,优点是一旦腕带打开,电子回路状态即会发生改变,从而产生告警信号,缺点是结构复杂,防水难度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提出一种腕带,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腕带,包括:腕带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腕带本体两侧的第一手带和第二手带; 所述第一手带的端部设有卡针,所述第二手带上设有使卡针插入的卡孔, 所述第一手带上连接有在所述卡针与所述卡孔卡合后、再将所述卡针固定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手带互相连接,且非破损状态下无法拆卸。 优选地,所述卡扣包括卡扣本体以及设于所述卡扣本体上的固定部,所述第一手带上设有固定孔; 所述固定部与所述固定孔相连接。 优选地,所述固定部包括多个呈周向排布的子固定部,且该多个子固定部沿中心轴对称排列; 每个所述子固定部的远离所述卡扣本体的一侧设有凸台,所述凸台朝背离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凸起; 每个所述子固定部与所述中心轴的间隙大于所述凸台的凸起尺寸,且所述凸台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固定孔的半径; 连接时,多个所述子固定部同时穿过所述固定孔,每个所述凸台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中心轴运动,并在穿过所述固定孔后凭借所述子固定部自身的弹性恢复至起始位置,以与所述第一手带卡合。 优选地,多个所述子固定部包围形成具有开口的中心通孔,且多个所述凸台的外轮廓构成具有开口的圆台形状; 所述圆台沿远离所述卡扣本体的方向渐缩,且所述圆台的外轮廓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所述圆台与所述固定孔的直径差小于等于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 优选地,所述固定孔为阶梯孔,且所述阶梯孔的较大部分的孔径大于所述圆台的外轮廓的最大直径。 优选地,所述卡扣本体上设有凹槽,且所述凹槽与所述卡针一一对应。 优选地,所述卡针为两个,且所述固定孔位于两个所述卡针之间。 优选地,所述子固定部大于两个。 优选地,所述子固定部与所述卡扣本体的连接处的壁厚小于2_。 优选地,所述圆台的最大横截面直径为6.5-6.7mm,所述固定孔的直径为 4.9-5.1mm,所述中心通孔的直径为1.8-2.2mm。 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使用时,先将第一手带上的卡针与第二手带上的卡孔卡接,再将卡扣与第一手带连接,以固定住卡针,从而使佩戴者只能通过破坏卡扣与第一手带的连接才能将其取下,从而防止了随意的人为拆卸。并且,该腕带结构简单,成本低廉,安装操作非常方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腕带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腕带上的腕带扣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的腕带上的腕带扣与第一手带的连接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通过具体实施例并参见附图,对本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腕带经常会被人为拆卸的问题,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腕带,如图1所示,包括:腕带本体1,分别连接于所述腕带本体I两侧的第一手带2和第二手带3; 所述第一手带2的端部设有卡针4,所述第二手带3上设有使卡针4插入的卡孔7, 所述第一手带2上连接有在所述卡针4与所述卡孔7卡合后、再将所述卡针4固定的卡扣5 ;且所述卡扣5与所述第一手带2连接,且非破损状态下无法拆卸,即,只有在外力作用下破坏卡扣5与第一手带2的连接,才能使两者脱离。 可见,本技术实施例的腕带是通过将卡针4与卡孔7卡合后,再通过卡扣5固定住卡针4,从而防止卡针4与卡孔7脱开。并且,通过设置卡扣5与第一手带2的连接为不可拆卸连接,以避免人为地将卡扣5拆下。 其中,为了对卡针4进行限位,卡扣5上设有凹槽53,且所述凹槽53与所述卡针4一一对应。优选地,鉴于第一手带2端部的空间有限,参见图3,本实施例设置卡针4为两个,固定孔6为一个,且固定孔6位于两个卡针4之间。 另外,卡扣5与第一手带2的不可拆卸连接的方式有很多,如铆接、粘接、焊接等等,本实施例便不再一一列举。下面对本实施例中的卡扣5与第一手带2的连接结构进行说明。 本实施例中,参见图2和图3,卡扣5包括卡扣本体51以及设于所述卡扣本体51上的固定部52,所述第一手带2上设有固定孔6 ;固定部52与固定孔6互相为不可拆卸连接。 其中,固定部52包括多个呈周向排布的子固定部520,且该多个子固定部520沿中心轴(图中未示出)对称排列。每个所述子固定部520的远离所述卡扣本体51的一侧设有凸台54,所述凸台54朝背离所述中心轴的方向凸起。 每个所述子固定部520与所述中心轴的间隙大于所述凸台54的凸起尺寸,以保证子固定部520在穿过固定孔6时可以有足够的收缩量;且所述凸台54的外周面与所述中心轴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固定孔6的半径,以保证凸台54在穿过固定孔6后可以与第一手带2卡合。其中,凸台54的外周面指的是凸台54背离中心轴的一侧的周面。 连接时,多个所述子固定部520同时穿过所述固定孔6,每个所述凸台54在外力的作用下朝向所述中心轴运动,并在穿过所述固定孔6后凭借所述子固定部520自身的弹性恢复至起始位置,以与所述第一手带2卡合。 本实施例中,子固定部520为大于两个。 并且,为了实现上述子固定部520的可以在穿过固定孔6后自动恢复,子固定部520的材质可以选择为具有弹性的塑料、金属等,本实施例中优选为塑料,以节省成本。 优选地,该凸台54可以为多种结构,但为了使其更加容易地穿过固定孔6,本实施例中,多个所述子固定部520包围形成具有开口 56的中心通孔55,且多个所述凸台54的外轮廓构成具有开口 56的圆台形状;所述圆台沿远离所述卡扣本体51的方向渐缩(即圆台的横截面直径沿远离卡扣本体51的方向逐渐减小),且所述圆台的外轮廓的最大直径大于所述固定孔6的直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腕带,其特征在于,包括:腕带本体,分别连接于所述腕带本体两侧的第一手带和第二手带;所述第一手带的端部设有卡针,所述第二手带上设有使卡针插入的卡孔,所述第一手带上连接有在所述卡针与所述卡孔卡合后、再将所述卡针固定的卡扣;所述卡扣与所述第一手带互相连接,且非破损状态下无法拆卸。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燕玲吕征南
申请(专利权)人:普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