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8374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4: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电气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该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包括上箱体和下基础,下基础包括框体、连接在框体底部的底板和连接在框体顶部的顶板,上箱体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顶板上,从而使上箱体和下基础固定连接在一起,将框体的高度控制为50cm~100cm,从而降低了下基础的高度,减小了下基础的体积,变电站现场建造时,可以直接将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一体运往现场直接放入坑体中填埋,这样不用再重新在现场临时制作基础,相对于现有的基础结构和建造方式,建设周期极大地得到了缩短,下基础占地空间变小,安装效率得到了提高,且这种结构的下基础结构简单,土建成本较低。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该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包括上箱体和下基础,下基础包括框体、连接在框体底部的底板和连接在框体顶部的顶板,上箱体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顶板上,从而使上箱体和下基础固定连接在一起,将框体的高度控制为50cm~100cm,从而降低了下基础的高度,减小了下基础的体积,变电站现场建造时,可以直接将本技术的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一体运往现场直接放入坑体中填埋,这样不用再重新在现场临时制作基础,相对于现有的基础结构和建造方式,建设周期极大地得到了缩短,下基础占地空间变小,安装效率得到了提高,且这种结构的下基础结构简单,土建成本较低。【专利说明】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
本技术涉及电气设备
,尤其涉及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在电力设备行业中,常用的变电站主要有欧式箱式变电站和美式箱式变电站,这两种变电站主要包括上箱体和下基础,上箱体中主要包括低压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及高压室等,在变电站安装时,通常是在地面开挖深坑,然后在深坑中现场制作下基础,下基础的高度通常至少150cm,下基础中的内侧壁上通常设置有扶梯以方便工人进入下基础的内部空间安装和检修电缆,所述下基础的侧面设置有百叶窗,以使基础透气,方便进入基础内作业的工人的呼吸,所述基础的底部开设有积水坑,避免下基础内积水对电缆造成影响。 然而,现有的变电站下基础在安装时由于需要现场开挖深坑制作,且需要工人进入下基础内安装电缆,所以下基础的高度较高和体积较大,现场安装比较麻烦,建设周期较长,占地空间大,且这种结构的下基础结构复杂,需要设置扶梯、百叶窗及积水坑等附属设施,土建成本较高。另外,工人在基础内安装电缆时,上箱体中的气体绝缘开关设备中的六氟化硫泄漏会通过上箱体底部进入下基础中对下基础中操作工人的人身安全造成影响。 因此,针对以上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一 )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以解决现有的变电站箱体结构存在的下基础高度较高、体积较大、结构复杂、土建成本高和人身安全性差的问题。 ( 二 )技术方案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其包括上箱体和下基础,下基础包括框体、连接在框体底部的底板和连接在框体顶部的顶板,所述上箱体固定连接在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穿孔,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穿孔,所述框体的高度为50cm?100cm。 其中,所述框体与所述底板一体形成。 其中,所述框体与所述顶板一体形成。 其中,所述上箱体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在顶板上。 其中,所述紧固件为螺栓组件。 其中,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通信线穿过的通信线穿孔,所述框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通信线穿过的通信线穿孔。 其中,所述顶板上的通信线穿孔设置在远离电缆穿孔的位置;所述框体侧面上的通信线穿孔设置在远离电缆穿孔的位置。 其中,所述框体的下部向内逐渐收紧而形成收紧部,所述收紧部上具有斜面,所述通信线穿孔和电缆穿孔设置在该斜面上。 其中,所述下基础的材质为钢筋混凝土。 其中,所述下基础中含有防渗固化材料。 (三)有益效果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本技术提供的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中,上箱体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顶板上,从而使上箱体和下基础固定连接在一起,将框体的高度控制为50cm?100cm,从而降低了下基础的高度,减小了下基础的体积,变电站现场建造时,可以直接将本技术的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一体运往现场直接放入坑体中填埋,这样不用再重新在现场制作土建基础,相对于现有的基础结构和建造方式,建设周期极大地得到了缩短,下基础占地空间变小,安装效率得到了提高,工人不用进入到下基础中作业,避免了人身安全事故的发生,且这种结构的下基础结构简单,土建成本较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侧视的示意图; 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中下基础的俯视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图2中A-A向剖视图。 图中,1:上箱体;2:下基础;3:底板;4:顶板;5:闻压电缆穿孔;6:低压电缆穿孔;7:通信线穿孔;8:框体;9:地平面。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如图1、图2和图3所示,本技术提供的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包括上箱体I和下基础2,上箱体I中设置有低压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及高压室,下基础2包括框体8、连接在框体8底部的底板3和连接在框体8顶部的顶板4,上箱体I通过螺栓组件固定连接在顶板4上,当然,上箱体I和顶板4也可通过其他常规的固定连接方式连接,框体8、顶板4和底板3形成相对密封的底舱,所述顶板4上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穿孔,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穿孔,所述框体8的高度为50cm?100cm。其中,电缆穿孔包括设置在框体8 —侧的高压电缆穿孔5和设置在框体8另一侧的低压电缆穿孔6。 上述技术方案中,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的下基础2与上箱体I预装连接形成一整体结构,具体地,下基础2的顶板4与上箱体I固定连接,上箱体I中电缆可通过下基础2的顶板4上的电缆穿孔传入下基础2的框体8内,然后从框体8侧面的电缆穿孔穿出,其中,框体8的高度为50cm?100cm,从而使下基础2体积较小,且可以满足电缆的弯曲度,方便电缆安装。变电站现场建造时,可以直接将本技术的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一体运往现场,将下基础2放入较浅的坑体中后进行回填即可,此时,下基础2与上箱体I整体结构高出地平面9的高度也有所降低,也不用再重新在现场制作土建基础,相对于现有的基础结构和建造方式,建设周期极大地得到了缩短,下基础2占地空间变小,安装效率得到了提高,且这种结构的下基础2结构简单,不需要设置扶梯、百叶窗及积水坑等附属设施,土建成本较低。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8与所述底板3 —体形成,从而在电缆穿好后,将框体8与顶板4固定安装即可,这样形成的下基础2密封性相对较好,防止下基础2内渗水,且便于与上箱体I固定连接为一体,安装后之后在一起输送至现场。 当然,所述框体8与顶板4可一体形成,在电缆穿好后,将框体8和底板3固定安装即可,这样形成的下基础2密封性相对较好,同样可防止下基础2内渗水,且便于与上箱体I固定连接为一体,安装后之后在一起输送至现场。 优选地,所述顶板4上设置有用于通信线穿过的通信线穿孔7,所述框体8的侧面设置有用于通信线穿过的通信线穿孔7,以满足上箱体I内电力设备与外部通信的要求,实现电力设备的智能化运行。 一般地,所述顶板4上的通信线穿孔7设置在远离电缆穿孔的位置;所述框体8侧面上的通信线穿孔7设置在远离电缆穿孔的位置,防止通信受电缆的影响。 进一步地,所述框体8的下部向内逐渐收紧而形成收紧部,所述收紧部上具有斜面,通信线穿孔7和电缆穿孔可设置在斜面,从而可便于走线,且减小了下基础2的体积。 所述下基础2的材质为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装变电站箱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括上箱体和下基础,下基础包括框体、连接在框体底部的底板和连接在框体顶部的顶板,所述上箱体固定连接在顶板上,所述顶板上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穿孔,所述箱体的侧面设置有用于电缆穿过的电缆穿孔,所述框体的高度为50cm~100c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颖张磊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华电瑞通电力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