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钢输送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07716 阅读: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4:0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冷轧带钢始终保持平直,不会产生窝边或因窝边拉裂断带,最终使带钢一直保持在轧制中心线的带钢输送装置。包括工作台、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工作台上设置有传送辊,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均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工作台的两侧;其中,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第一滑轨、第一滑台、第一液压油缸和光电接近开关组;防跑偏机构包括升降台、第二滑轨、第二滑台、第二液压油缸和滑轮组;第一光电接近开关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分别与第二液压油缸和传送辊电连接,并且第一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运动,第二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传送辊的开启与关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使冷轧带钢始终保持平直,不会产生窝边或因窝边拉裂断带,最终使带钢一直保持在轧制中心线的带钢输送装置。包括工作台、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工作台上设置有传送辊,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均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工作台的两侧;其中,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第一滑轨、第一滑台、第一液压油缸和光电接近开关组;防跑偏机构包括升降台、第二滑轨、第二滑台、第二液压油缸和滑轮组;第一光电接近开关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分别与第二液压油缸和传送辊电连接,并且第一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运动,第二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传送辊的开启与关闭。【专利说明】带钢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带钢加工生产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带钢输送装置。
技术介绍
冷轧带钢,在第一道次开卷轧制过程中、或进行下一步加工过程中,需要将冷轧带钢自冷轧钢卷,拉伸并输送至加工区域;为防止带钢跑偏,现有技术中通常在加工区域或轧机入口两侧装有一对立辊,使带钢始终保持在轧制中心线,便于后面几道次顺利轧制或进入下一加工工序。但在实际使用中,由于部分带钢镰刀弯、楔形板等板型缺陷严重,带钢会产生较大的横向推力,偏离其中心线,在一侧立辊处形成窝边,严重时,窝边处被撕裂,造成开卷断带。 有鉴于上述的缺陷,本设计人,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结构的带钢输送装置,使其更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使冷轧带钢始终保持平直,不会产生窝边或因窝边拉裂断带,最终使带钢一直保持在轧制中心线的带钢输送装置。 本专利技术的带钢输送装置,包括工作台、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传送辊,所述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均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工作台的两侧;其中, 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第一滑轨、第一滑台、第一液压油缸和光电接近开关组,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定位台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台在第一滑轨上朝向所述工作台方向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滑台上设置有第一光电接近开关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所述第一光电接近开关与工作台的间距小于第二光电接近开关与工作台的间距; 所述防跑偏机构包括升降台、第二滑轨、第二滑台、第二液压油缸和滑轮组,所述升降台沿垂直水平方向做升降运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滑台在第二滑轨上朝向所述工作台方向的相对滑动,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并用于顶压在所述工作台上相对移动的带钢边缘的侧面、顶面和底面; 所述第一光电接近开关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和传送辊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运动,所述第二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传送辊的开启与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台上设置有支架,所述滑轮组包括上滑轮和下滑轮,所述上滑轮的顶部连接有第三液压油缸的输出端,并且所述上滑轮的底部设置有插接转轴,所述第三液压油缸固定在所述支架的顶部;所述下滑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相对转动,所述下滑轮的轴向设置有通孔,并在通孔内设置有轴承;所述第三液压油缸用于推动所述插接转轴在所述轴承内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 进一步的,所述上滑轮包括连接板、上转盘、第一上滑轮部和第二上滑轮部,所述连接板固定在所述第三液压油缸的输出端,所述上转盘在所述连接板的底部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上滑轮部和第二上滑轮部依次固定在所述上转盘的底部轴向上,所述第一上滑轮部的直径大于第二上滑轮部的直径,所述插接转轴垂直固定在所述第二上滑轮部的底部轴向上。 具体的,所述第一上滑轮部的厚度大于第二上滑轮部的厚度。 具体的,所述支架上还设置有导向板,所述导向板上设置有轴套,所述第三油缸的输出端穿过所述轴套与所述连接板固定相连。 进一步的,所述下滑轮包括下转盘、第一下滑轮部和第二下滑轮部,所述下转盘在所述第二滑台的顶面相对转动,所述第一下滑轮部和第二下滑轮部依次固定在所述下转盘的顶部轴向上,所述第一下滑轮部的直径大于第二下滑轮部的直径。 具体的,所述第一下滑轮部的厚度大于第二下滑轮部的厚度。 具体的,所述下转盘与第一下滑轮部之间还固定有齿轮盘,所述第二滑台上设置有与齿轮盘相平行的顶压齿轮,所述顶压齿轮与所述齿轮盘相啮合。 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滑台与第二液压油缸之间还设置有缓冲弹簧。 借由上述方案,本专利技术至少具有以下优点:这样,使冷轧带钢始终保持平直,不会产生窝边或因窝边拉裂断带,最终使带钢一直保持在轧制中心线。 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俯视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中防跑偏机构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参见图1和图2所示,一种带钢输送装置,包括工作台1、定位机构2和防跑偏机构3,工作台I上设置有用于传送钢带4的传送辊11,定位机构2和防跑偏机构3均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工作台I的两侧;其中,定位机构2包括定位台21、第一滑轨22、第一滑台23、第一液压油缸(图中未示出)和光电接近开关组,第一滑轨22设置在定位台I上,第一液压油缸用于推动第一滑台23在第一滑轨22上朝向工作台I方向的相对滑动,第一滑台23上设置有第一光电接近开关24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25,第一光电接近开关24与工作台I的间距小于第二光电接近开关25与工作台I的间距;防跑偏机构3包括升降台31、第二滑轨32、第二滑台33、第二液压油缸34和滑轮组35,升降台31沿垂直水平方向做升降运动,第二滑轨32设置在升降台31上,第二液压油缸34用于推动第二滑台33在第二滑轨32上朝向工作台I方向的相对滑动,滑轮组35设置在第二滑台33上、并用于顶压在工作台上相对移动的带钢边缘的侧面、顶面和底面;第一光电接近开关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分别与第二液压油缸和传送辊电连接,并且第一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运动,第二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传送辊的开启与关闭。 本专利技术的带钢输送装置,第二滑台33上设置有支架36,滑轮组35包括上滑轮51和下滑轮52,上滑轮51的顶部连接有第三液压油缸37的输出端,并且上滑轮51的底部设置有插接转轴38,插接转轴的底端设置有方便插入的斜面,第三液压油缸37固定在支架36的顶部;下滑轮52在第二滑台33上相对转动,下滑轮52的轴向设置有通孔39,并在通孔内设置有轴承40 ;第三液压油缸37用于推动插接转轴38在轴承40内沿轴向方向的相对移动。 本专利技术的带钢输送装置,上滑轮51包括连接板511、上转盘512、第一上滑轮部513和第二上滑轮部514,连接板固定在第三液压油缸的输出端,上转盘在连接板的底部相对转动,第一上滑轮部和第二上滑轮部依次固定在上转盘的底部轴向上,第一上滑轮部的直径大于第二上滑轮部的直径,插接转轴垂直固定在第二上滑轮部的底部轴向上;第一上滑轮部的厚度大于第二上滑轮部的厚度;支架36上还设置有导向板41,导向板上设置有轴套42,第三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钢输送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工作台、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所述工作台上设置有传送辊,所述定位机构和防跑偏机构均为两组、并分别设置在工作台的两侧;其中,所述定位机构包括定位台、第一滑轨、第一滑台、第一液压油缸和光电接近开关组,所述第一滑轨设置在所述定位台上,所述第一液压油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一滑台在第一滑轨上朝向所述工作台方向的相对滑动,所述第一滑台上设置有第一光电接近开关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所述第一光电接近开关与工作台的间距小于第二光电接近开关与工作台的间距;所述防跑偏机构包括升降台、第二滑轨、第二滑台、第二液压油缸和滑轮组,所述升降台沿垂直水平方向做升降运动,所述第二滑轨设置在所述升降台上,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用于推动所述第二滑台在第二滑轨上朝向所述工作台方向的相对滑动,所述滑轮组设置在所述第二滑台上、并用于顶压在所述工作台上相对移动的带钢边缘的侧面、顶面和底面;所述第一光电接近开关和第二光电接近开关分别与所述第二液压油缸和传送辊电连接,并且所述第一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第二液压油缸的伸缩运动,所述第二光电接近开关用于控制所述传送辊的开启与关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贺卿
申请(专利权)人:苏州奥林五金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