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4295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2: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触控面板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一指纹识别模组,与该基板相贴合;其中,该触控感应结构与该指纹识别模组位于该基板的同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将指纹识别模组之间贴合于基板上,以提供相应的指纹识别功能,保持了基板的完整性,避免了对基板的强度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触控面板领域,提供了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一指纹识别模组,与该基板相贴合;其中,该触控感应结构与该指纹识别模组位于该基板的同侧。本技术通过将指纹识别模组之间贴合于基板上,以提供相应的指纹识别功能,保持了基板的完整性,避免了对基板的强度影响。【专利说明】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尤其是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指纹识别技术凭借其所提供的安全识别功能,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近年来,被应用于智能手机中的指纹识别技术因具有很好的防盗功能和个人手机内容的隐私保护功能,而成为大众关注的焦点,并将成为后续类似电子设备的发展方向。 现有技术中,以智能手机为例,指纹识别器对应于智能手机上的一活动按键设置,例如主页键,活动按键一般是设置在手机保护盖板的专设通孔中,与手机保护盖板间存在缝隙,细小污垢很容易附着于专设通孔的周边,从而影响手机的外观并降低用户体验舒适度。此外,专设通孔往往是在整面的保护盖板上钻开一孔洞并进行打磨而形成,制程难度高,且影响保护盖板的整体应力分布,对保护盖板的强度有损害,如此一来,既影响制程的良率,又影响产品的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一指纹识别模组,与该基板相贴合;其中,该触控感应结构与该指纹识别模组位于该基板的同侧。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指纹识别模组与该基板之间设有一第一黏合层,该第一黏合层用以贴合该指纹识别模组与该基板。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更包含一胶体,围绕于该指纹识别模组设置。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基板上设有一遮蔽层,其中该遮蔽层位于该基板与该指纹识别模组之间,且于该基板上的正投影至少覆盖该指纹识别模组于该基板上的正投影。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基板具有一凹陷部,该凹陷部与该指纹识别模组在该基板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一屏蔽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并环绕于该指纹识别模组。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一屏蔽结构位于该基板与该遮蔽层之间,并环绕于该指纹识别模组设置。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更包含一屏蔽结构,该遮蔽层位于该基板与该屏蔽结构之间,该屏蔽结构环绕于该指纹识别模组设置。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结构包含一电极层、一导线层,该电极层与该导线层相互电性连接,其中,该电极层与该导线层形成于该基板上。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结构与该基板之间设有一第二黏合层,用以贴合该触控感应结构与该基板。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结构包含一电极层、一导线层及一触控基材,该电极层及该导线层相互电性连接,并都形成于该触控基材上,其中,该电极层及该导线层位于该第二黏合层与该触控基材之间。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结构包含一电极层、一导线层及一触控基材,该电极层及该导线层相互电性连接,并都形成于该触控基材上,其中,该触控基材位于该第二黏合层与该电极层及该导线层之间。 在一变化实施例中,该触控感应结构更包含一导电材料层,该导电材料层设置于该触控基材上,其中,该导电材料层与该电极层分别设于该触控基材的不同侧。 本技术通过将指纹识别模组直接贴合于基板上,无需将用于保护产品的基板,即产品的保护盖板,进行穿孔,保证了基板的完整性,维持了基板的自身强度,从而保证了产品性能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正面示意图; 图2为图1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3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图标结构示意图; 图3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基板不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指纹识别模组及基板结构不意图; 图5A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B为本技术实施例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触控感应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1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图8为图1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可以理解的是,下文中所提及的“上”、“下”的位置关系,是根据图示的位置描述,以方便对技术方案的清楚描述,并不是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的限制。 请同时参照图1及图2,图1为本技术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正面示意图,图2为图1沿剖面线AA’的剖视图,显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100包含基板11,触控感应结构12设置于基板11上,指纹识别模组13与基板11相贴合,根据图2所示,触控感应结构12设置在基板11的下表面,指纹识别模组13与基板11的下表面相贴合,换言之,指纹识别模组13与触控感应结构12是位于基板11的同侧。 基板11由经过强化的玻璃或硬质塑料基材形成,其可作为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100的保护盖板,其中,基板11的上表面可供用户直接进行触控操作。为保证指纹识别模组13能更准确的进行指纹识别,基板11的厚度较佳为小于或等于0.3mm。基板11的下表面设置有遮蔽层14,遮蔽层14位于基板11与指纹识别模组13之间,其在基板11上的正投影覆盖指纹识别模组13在基板11上的正投影。遮蔽层14由不透光的油墨或者光阻材料形成,用以遮蔽位于基板11下的一些不透明的元件,如指纹识别模组等。遮蔽层14可为单层的结构,亦可为由多层材料堆叠而形成的多层结构,本技术不作限制。本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100中,遮蔽层14所在区域定义为非可视区V2,除非可视区V2之外的区域为可视区VI。非可视区V2中包含指纹识别区V21,指纹识别模组13设置于非可视区V2内,其所在的区域定义为指纹识别区V21。 请参照图3A,图3A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图标结构示意图。为了将指纹识别区V21与非可视区V2的其他部分区别开来,使得用户可准确、方便地在指纹识别区V21上进行操作,本技术的实施例通过将遮蔽层14部分镂空,并于镂空处填充颜色不同于遮蔽层14的遮光材料,以形成图标结构140,用以指示指纹识别区V21,图3A所示的实施例中,图标结构140环绕非可视区V21设置,于本技术的其他实施例中,图标结构140也可以是其他图案形状,本技术对图标结构140的标识方式并不做限制。 请参照图3B,图3B为本技术的实施例中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的基板示意图,其绘示了本技术中另一种指示指纹识别区V21的实施例。基板11于指纹识别区V21自上表面(供用户进行触控操作的表面)向下表面(与上表面相对的表面)的方向凹陷形成凹陷部110,凹陷部110在基板11上的正投影与指纹识别模组13在基板11上的正投影相互重叠,用户在凹陷部110进行按压操作,以进行指纹信号输入。 指纹识别模组13通过第一黏合层15与基板11相贴合,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一触控感应结构设置于该基板上;一指纹识别模组,与该基板相贴合;其中,该触控感应结构与该指纹识别模组位于该基板的同侧。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裕文陈江萍陈浩张羽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