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括双弹性增强元件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70386 阅读:1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轮胎(1),其包括至少一个,并且优选地至少两个胎体类增强结构(6),所述胎体类增强结构中的一个在内部而另一个在外部,可选地一个或多个胎冠增强结构(2),至少一个由双弹性织物制成的圆周双弹性增强元件(10),所述使用的织物是双弹性编织物,或网眼织物,形成网眼的环结能够在编织的方向和垂直于编织的方向彼此相对移动,所述双弹性增强件被设计为沿增强结构的一部分基本上平行地延伸。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包括至少一个由双弹性织物(bielastic fabric)制成的圆周双弹性增强元件的轮胎。
技术介绍
在传统方式中,轮胎持续不断地承受各种机械应力,其直接结果是某些设计不良的产品比那些考虑了更苛刻的需求的产品具有更短的寿命。对于农用轮胎,其不断地承受耕种土壤的恶劣环境和多种不可预见的状况,通常处于重负载下,并且为了限制压实的效果并提高效率而使用低压,因此上述状况尤其存在。
技术实现思路
因此,本专利技术的第一主题是一种轮胎,其包括至少一个(优选地至少两个)胎体(带束斜交或径向,bias-belted or radial)类的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中的一个位于内部,而另一个位于外部,每个所述的胎体类增强结构从胎圈向所述侧壁在圆周方向延伸,并且锚固在胎圈中轮胎的每一侧,胎圈的底座将安装在轮缘座上,每个胎圈通过侧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侧壁沿径向向外与胎面相交,所述轮胎还包括至少一个由双弹性织物制成的圆周双弹性增强元件,其中所述使用的织物是双弹性编织物(bielastic knit),即环结网眼织物(loop mesh fabric),所述网眼形成的环结能够在编织的方向和垂直于编织的方向彼此相对移动,所述双弹性增强件以这样的方式定位从而沿(胎体或胎冠增强类的)增强结构的一部分基本上平行地延伸。双弹性增强元件的使用改进了对裂纹扩展的抵抗力。因此能够改进产品的持久性和耐用性。有利地,取决于所希望的精确性能,将从相对于胎体和/或胎冠类增强结构(如果存在胎冠增强件)的多个潜在位置中选择出增强元件的位置:例如,在内侧或在外侧或在两个结构-->之间。几个双弹性增强件也可以占据多个这些位置的结合。诸如此类的结构在农用轮胎中尤其有利。在使用中,大多数农用轮胎需要适应它们的充气压力从而与地面的类型相适应:道路或耕种土壤,为了限制地面的压实并且减小作物被伤害的风险,在后一种情况下压力明显地降低。例如,一些轮胎具有用于沿道路行驶的3.2bar的标称压力,为了在耕地上行驶,该压力不得不减小为1bar。使用的压力通常是速度(通常在10到90km/h的范围之间)和负载(每个轮胎几乎为15吨)的函数。为了使得这些变化更容易,某些农用车辆配备了可以容易地控制或改变轮胎压力的装置。最近,设计为始终以相同的压力在道路上运行和/或在耕种土地上行驶的低压农用轮胎已经上市了。农用轮胎通常还具有凸耳,当在松软的地面上使用时,其有助于牵引。有利地,所述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大部分位于对应于H/2位置的径向外侧的侧壁部分上。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轮胎包括至少一个胎冠增强结构,每个胎冠增强结构都包括一系列的胎冠增强细线,每个细线都横向地定位。根据另一示例性实施例,所述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大部分位于轮胎的胎冠区域中。根据一个有利的实施例,所述双弹性增强元件具有对应于弧L的1/10的最小长度,弧L基本上对应于胎体类增强结构在对应于H/2的位置与通过点N并且垂直于与肩部外部的交点的直线之间的路径,通过胎面(凸耳的顶部)轴向外侧端的表面的切线与侧壁的径向外侧端之间的交点在轮胎外表面上的正交投影,在轮胎的肩部区域中限定肩部的端点N。有利地,增强元件的长度大于弧L的长度的70%,并且优选地还大于弧L的长度的80%。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双弹性织物具有至少一个并且优选地具有以下的所有性能:至少8%的弹性拉伸,网目大小为小于或等于每分米150网眼并且优选地小于或等于每分米200网眼。所述织物优选地包括从聚酰胺、聚酯(polyesters)、人造纤维、棉、-->毛、芳族聚酰胺(aramide)、丝和亚麻中选出的至少一种材料。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织物包含一定比例的弹性细线。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织物或编织物的厚度在0.2mm到2mm之间,并且优选地在0.4mm到1.2mm之间。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织物或编织物具有通常在70到700g/m2之间,并且优选地在140到410g/m2之间的基本重量。根据另一个有利的实施例,双弹性编织物由热固性聚合物与热塑性聚合物中选择出的至少一种聚合物制成。根据另外一个有利的实施例,胎冠增强结构包括相对设置并且基本上角度对称的两个或更多细线结构。细线的所述角度优选地在5到70°的范围之间。胎体类增强结构的细线和胎冠增强细线可以具有类似的性质(例如都是织物)或可替换地可以具有不同的性质:例如,胎体类增强结构的细线是织物类型,而胎冠增强细线是金属类型。有利地,使用的织物是双弹性编织物,即,环结网眼织物,所述网眼形成的环结能够在编织的方向和垂直于编织的方向彼此相对移动。双弹性的意思是所述的材料具有在至少两个基本上垂直的方向上,并且优选地在所有方向上具有弹性的性能。因此使用弹性纤维制造这些织物或编织物并非必须。为了使材料更容易使用并且利于弹性恢复,可以在小部分中配置这些材料。然而,如果希望仅仅用机械分离,弹性基体(matrix)的使用可以使分离能力得到改进。术语双弹性织物还包括具有经受可逆的弹性变形的能力但不是必须通过编织来获得的结构。特别地,这些可以是通过钩织(crocheting)或环结(looped)或针刺(needle-punched)组件获得的结构。环结的交错形成了可以在两个基本垂直的方向上弹性变形的网。在利用双弹性编织物的有利情况下,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该双弹性编织物的变形能力尤其来自于这种网状结构,形成编织物的纤维在网的内部彼此相对滑动。通常,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双弹性编织物的弹性拉伸在两个拉伸方向中的至少一个上至少为10%。有利地该拉伸为50%以上,或更有利地为100%以上。当然这些性能是指编织物结合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上之前的性能。双弹性编织物在将被保护的区域中的布置方向有利地使编织物具有最大拉伸能力的方向与作用在所述区域中的最高应力的方向平行。附图说明参照附图,通过阅读根据本专利技术的轮胎的一个示例性实施例,本专利技术的其它特征以及优点将会变得显而易见,其中:图1a显示了通过半个轮胎的剖面图,该轮胎具有一个侧壁和一部分胎冠,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第一示例;图1b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第二示例;图1c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第三示例;图2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第四示例;图3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第五示例;图4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几个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第五示例;图5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几个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另一示例;图6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几个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另一示例;图7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几个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另一示例,这次是在胎冠区域中;图8a和8b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剖面,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更多的示例;图9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视图,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另一示例;图10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视图,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另一示例;-->图11显示了类似于图1a的视图,其中显示了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定位的最后一个示例。具体实施方式文字部分中,术语“下部”将用于表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轮胎,包括至少一个,并且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胎体类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中的一个位于内侧,而另一个位于外侧,每个所述的胎体类增强结构从胎圈向所述侧壁在圆周方向延伸,并且锚固在胎圈中轮胎的每一侧上,胎圈的底座将安装在轮缘座上,每个胎圈通过侧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侧壁沿径向向外与胎面相交,所述轮胎还包括至少一个由双弹性织物制成的圆周双弹性增强元件,其中所述使用的织物是双弹性编织物,即环结网眼织物,由所述网眼形成的环结能够在编织的方向和垂直于编织的方向彼此相对移动,所述双弹性增强件的定位方式使其沿增强结构的一部分基本上平行地延伸。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FR 2005-10-27 05111221、一种轮胎,包括至少一个,并且优选地包括至少两个胎体类增强结构,所述增强结构中的一个位于内侧,而另一个位于外侧,每个所述的胎体类增强结构从胎圈向所述侧壁在圆周方向延伸,并且锚固在胎圈中轮胎的每一侧上,胎圈的底座将安装在轮缘座上,每个胎圈通过侧壁沿径向向外延伸,侧壁沿径向向外与胎面相交,所述轮胎还包括至少一个由双弹性织物制成的圆周双弹性增强元件,其中所述使用的织物是双弹性编织物,即环结网眼织物,由所述网眼形成的环结能够在编织的方向和垂直于编织的方向彼此相对移动,所述双弹性增强件的定位方式使其沿增强结构的一部分基本上平行地延伸。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大部分位于对应于H/2位置的径向外侧的侧壁部分中。3、根据权利要求1和2之一所述的轮胎,包括至少一个胎冠增强结构,每个胎冠增强结构都包括一系列的胎冠增强细线,每个细线都以横向延伸的方式定位。4、根据权利要求1或3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双弹性增强元件的大部分位于轮胎的胎冠区域中。5、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轮胎,其中所述双弹性增强元件具有对应于弧L的1/10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S迪舍曼E拉库尔
申请(专利权)人:米其林技术公司米其林研究和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FR[法国]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