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练习柔道摔倒动作的训练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702889 阅读:1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2-03 11: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练习柔道摔倒动作的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包括:主体部分(110),具有两个腿部(111、113);以及两个脚部(121、123),分别与所述两个腿部(111、113)连接,所述训练装置(100)能够通过所述两个脚部(121、123)站立,并且所述两个脚部(121、123)设置成使得所述训练装置(100)在跌倒后能够通过所述两个脚部(121、123)恢复站立。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训练装置可以通过双脚保持双腿站立的姿势,而且能够在摔倒后能自动复原站立姿势,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并且实现了对训练者身体的良好保护。(*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用于练习柔道摔倒动作的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包括:主体部分(110),具有两个腿部(111、113);以及两个脚部(121、123),分别与所述两个腿部(111、113)连接,所述训练装置(100)能够通过所述两个脚部(121、123)站立,并且所述两个脚部(121、123)设置成使得所述训练装置(100)在跌倒后能够通过所述两个脚部(121、123)恢复站立。根据本技术的训练装置可以通过双脚保持双腿站立的姿势,而且能够在摔倒后能自动复原站立姿势,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并且实现了对训练者身体的良好保护。【专利说明】用于练习柔道摔倒动作的训练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训练装置,特别地,本技术涉及一种柔道训练装置。
技术介绍
柔道是一种有利于人们强身健体的传统运动。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喜欢柔道,并且有一些机构(例如学校)为了增强学生的体质等原因而开设柔道课程。但是,一般初学者恐被对手摔倒和攻击,使用训练装置能够让初学者增加自信心和兴趣,通过反复练习基本动作,则可掌握相关技术和力度。从而,人们产生了对于柔道训练装置的需求。 已知技术中存在一些训练装置,例如,在文献CN201832389U中公开了一种训练装置,但是,不论是其主体的设置还是其腿部和脚部的设置,均使得其仅适用于拳击训练,并不适用于柔道的训练。原因在于,用于拳击的训练装置需要使得其训练装置中的主体上部作出多种拳击动作,从而必须配备有多种气动装置,故训练装置的主体上部将集中训练装置的大部分重量,因而不能够容易地以较小重量实现在跌倒后能够自动恢复站立的训练装置。所以,文献CN201832389U中公开的训练装置不适用于柔道的训练。 还例如,单底座式的真人装置(例如文献CN2474190Y)。虽然这种装置可以具有“不倒翁”的效果,但是这种单底座的装置也不适合柔道练习,例如,根本不能实现对柔道中的定位摔倒(在这种练习中,训练者需要与对手的两个脚部进行接触)等动作的练习。另夕卜,这种单底座式的真人装置的半圆座不易使人靠近,其半圆座平台的边缘经常对训练者脚部造成损害。 特别地,近年来,在一些地方发生了多宗由于柔道练习而致死或重伤的意外事故,练习柔道的人或机构期望一种能够确保练习柔道时提供安全保障和要求的训练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训练装置,其能够适用于柔道初学者训练时使用。一般初学者恐被对手摔倒和攻击,使用本技术的训练装置能够让初学者增加自信心和兴趣,通过反复练习基本动作,则可掌握相关技术和力度。 根据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用于练习柔道摔倒动作的训练装置,该训练装置包括:主体部分,具有两个腿部;以及两个脚部,分别与两个腿部连接,两个脚部分别与地面接触从而使训练装置站立,其中,两个脚部的底部具有圆弧面,训练装置的重心被设置成低于圆弧面所在球体的球心,使得训练装置在跌倒后能够恢复站立。 进一步地,两个脚部中的每一个脚部的重量为11公斤,而主体部分的重量不超过I公斤,由此主体部分与两个脚部的重量之比为小于或等于1:22。 进一步地,两个脚部与两个腿部分别具有管状构件,通过相应脚部的管状构件和相应腿部的管状构件相互套合,使得两个脚部能拆卸地连接于主体部分。 进一步地,两个脚部与两个腿部的管状构件在相互套合的部分使用至少两根螺栓固定。 进一步地,两个脚部具有金属芯部和包覆金属芯部的包覆部,包覆部由弹性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包覆部在金属芯部的外部通过PU发泡方法形成。 进一步地,包覆部的硬度为邵氏A硬度值(Shore A value)80以上以及邵氏D硬度值(Shore D value) 70 以下。 进一步地,两个脚部中的每一个均形成为包括位于下部的半球形部和位于上部的圆锥形部。 进一步地,主体部分具有弹性骨架,并且在所述弹性骨架之上覆盖有布料或纸张。 进一步地,弹性骨架为竹条、塑胶、或金属材料。 进一步地,两个腿部之间的夹角介于15度至80度。 进一步地,训练装置用于柔道训练。 通过本技术的各种实施例,至少可以实现以下效果中的一种或多种: I)根据本技术的训练装置可以通过双脚保持双腿站立的姿势,而且能够在摔倒后能自动复原站立姿势。训练装置具有与真人一样的两条腿,从而更加真实地模拟了真人训练的情形,并且大大提高了训练效率。该训练装置能够在摔倒后自动回复到原来的站立姿势,使得使用者不需要在完成击倒动作后再将训练装置抬起来复位。而训练装置的重量一般在25kg左右,重量较小,而且该训练装置的自动复位功能有助于减少由于弯腰拾起重物而被弄伤的机率。 相比之下,对于传统的单底座式真人装置(例如文献CN2474190Y),如果以“不倒翁”作为设计原理、并且使训练装置的尺寸与真人(例如,中学生的平均165cm的身高)一样高的话,则训练装置的重量远超过30kg,甚至达到35kg以上,不能满足实际需要(例如,这种过大的重量很难满足对于中学生训练者的实际需要),而且在摔倒后能自动复原站立姿势的功能难以实现。 2)根据本技术的训练装置的整体重量可以形成得比较轻(例如约30kg),有利于身高较小或者初学者的使用。 3)脚部的设置(例如脚部形状的设置)更加有利于训练者的使用,并且防止了对训练者身体的损害。 4)根据本技术的训练装置的脚部可以方便地进行拆卸,不但方便了其组装、搬运、储藏,而且还使得训练装置具有更大的适用范围。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附图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用于帮助进一步理解本技术。附图图解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来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附图中相同的部件用相同的标号表示。图中示出: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训练装置的正视图; 图2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训练装置的一个脚部的视图; 图3示意性地示出了脚部的金属芯部和包覆部的视图; 图4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训练装置站立时的侧视图;以及 图5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训练装置的侧视图,其中示出了训练装置在跌倒时自动恢复站立的过程。 参考标号列表: 100训练装置 110主体部分 111、113 腿部 115、117 臂部 119 头部 120、121、123 脚部 1211 半球形部 1213 圆锥形部 1215 支柱 1217金属芯部 1220 包覆部 α 两个腿部之间的夹角 1、II训练装置的摔倒位置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参照示出了本技术示例性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进行更全面的描述。但是,本技术可以以多种不同形式来实施,而不应该仅限于这里所阐述的示例性实施例来构造。当然,提供这些示例性实施例是为了使本公布更全面和完整,并能够向本领域技术人员充分传达本技术的范围。 下面,将参照附图详细解释本技术。 如图1-2所示,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的训练装置100包括:主体部分110和脚部120。主体部分110具有两个腿部111、113。进一步地,主体部分110还可以具有臂部115、117和头部119,从而实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练习柔道摔倒动作的训练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训练装置包括: 主体部分(110),具有两个腿部(111、113);以及 两个脚部(121、123),分别与所述两个腿部(111、113)连接,所述两个脚部(121、123)分别与地面接触从而使所述训练装置(100)站立,其特征在于: 所述两个脚部(121、123)的底部具有圆弧面,所述训练装置(100)的重心被设置成低于所述圆弧面所在球体的球心,使得所述训练装置(100)在跌倒后能够恢复站立。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姚光耀
申请(专利权)人:德圣企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中国香港;8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