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81037 阅读:13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26 13:4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其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间距为5~15mm,外边框内部设有厚度与外边框一致的粗筋条。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制作蓄电池极板,涂膏时厚度易控制,一致性好;筋条与铅膏接触面积大,改善电流分布,铅膏与筋条距离近,减缓铅膏软化带来的容量损失,从而提高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其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间距为5~15mm,外边框内部设有厚度与外边框一致的粗筋条。本专利技术用于制作蓄电池极板,涂膏时厚度易控制,一致性好;筋条与铅膏接触面积大,改善电流分布,铅膏与筋条距离近,减缓铅膏软化带来的容量损失,从而提高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专利说明】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
本专利技术涉及铅酸蓄电池行业,具体涉及一种新型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铅酸电池板栅合金技术的发展,由板栅腐蚀造成的电池失效日趋减少,但是铅膏软化依然是电池失效的主要原因之一。市场上较多的电池极板是铅膏包裹板栅,电池在工作中势必出现铅膏的软化。现有的铅酸蓄电池板栅内筋条间距较大,内筋条厚度一般略小于外边框厚度,涂膏后极板厚度难控制,一致性不好。这将直接导致电池压缩比下降,隔膜与极板间压力减小会加剧电池内酸液分层,还会引起距离筋条较远的铅膏无法参与反应,引起电池容量衰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板栅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涂膏后极板厚度一致,改善极板内电流分布,提高电池性能和使用寿命的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其改进之处是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内筋条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之间的间距为5?15mm。 所述外边框内部设有粗筋条,粗筋条的厚度与外边框厚度一致。 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这种结构板栅在涂片时更加容易控制,极板厚度较均匀,单片极板凃膏量更容易控制,极板一致性较好;由于厚度均匀,组装后极板间压缩比相近,提高电池性能;2、板栅内筋条较细,分布较密集,增大筋条与铅膏接触面积,改善极板内电流分布;铅膏与内筋条距离较近,减缓铅膏软化带来的容量损失;3、外边框内部设有粗筋条,增加板栅强度;4、铸板后冲压板栅外边框,增加金属晶格密度,增加边框强度和耐腐蚀能力。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板栅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A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板栅中的内筋条2细而密,内筋条呈圆柱形,其直径为外边框I厚度的1/2,本例中内筋条之间的间距为10mm,内筋条直径为2mm。外边框的内部设有纵向和横向的粗筋条3,粗筋条的厚度与外边框厚度一致。【权利要求】1.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其特征是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内筋条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之间的间距为5?15mm。2.按权利要求1所述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其特征是所述外边框内部设有粗筋条,粗筋条的厚度与外边框厚度一致。【文档编号】H01M4/73GK104167554SQ201410362009【公开日】2014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14年7月28日 优先权日:2014年7月28日 【专利技术者】段好强, 吴宏亮 申请人: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铅酸蓄电池板栅结构,包括外边框和内筋条,其特征是所述内筋条细而密,内筋条厚度或直径小于等于外边框厚度的1/2,但大于等于1.2mm,内筋条之间的间距为5~15mm。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段好强吴宏亮
申请(专利权)人:双登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