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61149 阅读:5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9 20:2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体入口、液体入口和混合液出口,气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设置在同一轴向线上,气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结合部是环形喷口,环形喷口形成的夹角a为45~80度,环形喷口入口端有环绕的环形液体腔,环形液体腔与液体入口连接;环形喷口可开闭、形成的宽度可调节;液体入口沿环形液体腔径向或切线方向设置。本发明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改变传统的混合结构,采用液体出口具有一定斜度的环装喷口喷射,能产生比传统喷口更大的负压,吸入更多的气体,产生更高的发泡倍数,流体流动无阻力,装置无后坐力,喷射距离更远,混合液出口可调节甚至关闭,从而调节液体流量,混合装置结构更简洁,操作方便,降低系统设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体入口、液体入口和混合液出口,气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设置在同一轴向线上,气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结合部是环形喷口,环形喷口形成的夹角a为45~80度,环形喷口入口端有环绕的环形液体腔,环形液体腔与液体入口连接;环形喷口可开闭、形成的宽度可调节;液体入口沿环形液体腔径向或切线方向设置。本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改变传统的混合结构,采用液体出口具有一定斜度的环装喷口喷射,能产生比传统喷口更大的负压,吸入更多的气体,产生更高的发泡倍数,流体流动无阻力,装置无后坐力,喷射距离更远,混合液出口可调节甚至关闭,从而调节液体流量,混合装置结构更简洁,操作方便,降低系统设备成本。【专利说明】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消防设备设计制造领域,尤其属于压缩空气、泡沫、水消防用混合设备 的设计制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气液混合装置。
技术介绍
在消防灭火设备中,空气、泡沫、水混合在实现多类火灾灭火时常常应用,现有的 混合装置通常采用文丘里原理设计结构,气液混合装置采用气体入口开口在喷射管的侧 面、进气方向在液体的外层,液体喷口为圆孔或多个圆孔或高目数滤网发泡的方法。 如中国专利申请201310060259. 0公开了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实现气液混合 的混合腔,混合腔为空心圆柱体,圆柱体的一端是液体进口,另一端是混合液出口,混合腔 圆柱体侧壁有气体入口,混合腔与液体进口结合部有挡板构成的旋流发生装置,挡板上有 沿混合腔圆柱体轴向倾斜对称设置的多个通孔,混合腔与混合液出口结合部设置有圆筒形 滤网发泡装置。该申请采用了在混合腔圆柱体侧壁设置气体入口的结构。 中国专利200720052344. 2公开了负压式压缩空气A类泡沫灭火装置,其中包括 气液混合器,如该专利说明书附图5所示,该泡沫混合器是负压式混合器,在泡沫混合器壳 体上安装混合器喷嘴,在泡沫混合器喷嘴前端形成一个负压腔,喉管与负压腔相通,在泡沫 混合器上设置的泡沫进口连通在负压腔上,当水流经过泡沫混合器上的混合器喷嘴时,喷 嘴的喷射口突然缩小,使水流加速,水流射向喷嘴前端的喉管,水流形成的水柱通过负压腔 时,将负压腔内的空气带走,在负压腔内产生真空,从而将泡沫液吸入。泡沫液通过负压式 混合器与水混合。不管管路中水压高还是低,泡沫液都能与水充分混合。 上述气液混合装置均采用了气体入口开口在喷射管的侧面、进气方向在液体的外 层,液体喷口为圆孔或多个圆孔或高目数滤网发泡的方法。该结构的气液混合装置形成真 空能力小,气液混合均匀度不高,喷射距离近,发泡倍数低等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根据现有技术的不足公开了一种气液混合装置。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是提 出一种发泡倍数更高,喷射压力进一步提高,操作更方便的气液混合装置。 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体入口、液体入口和混合液出口,其特征在于:所述气 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设置在同一轴向线上,气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结合部是环形喷口,环 形喷口形成的液体射流方向与轴向线的夹角a为45?80度,环形喷口入口端有环绕的环 形液体腔,环形液体腔一侧与液体入口连接。 所述环形喷口可开闭、形成的宽度可调节。 所述环形喷口的流道壁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圈。 所述环形喷口由气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结合部相互匹配的斜面构成。 所述混合液出口可沿轴向线移动。 所述气体入口与混合液出口管径相同。 所述液体入口沿环形液体腔径向或切线方向设置。 本专利技术有益性:本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改变传统的混合结构,采用液体出口具有一 定斜度的环装喷口喷射,能产生比传统喷口更大的负压。吸入更多的气体,产生更高的发泡 倍数,实验证明可提高发泡倍数1?5倍;混合腔是一个中空管道,跟传统喷口相比降低液 体、气体以及气液混合流体的阻力,无后坐力,使混合液喷射距离更远,实验证明喷射距离 可提高10?40% ;采用可调节的混合液出口结构,出口可任意旋转调节,改变环形喷口的 缝隙的甚至关闭,从而调节液体流量,可替代专门的液体阀门,混合装置结构更简洁,操作 方便,降低系统设备成本。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沿径向设置液体入口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沿径向设置液体入口端面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沿切线设置液体入口外形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专利技术气液混合装置沿切线设置液体入口横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1是气体入口,2是液体入口,3是弹性密封圈,4是环形喷口,5是混合液出 口,6是环形液体腔,a是环形喷口形成的液体射流方向与轴向线的夹角,Η是环形喷口宽 度。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具体的描述,实施例只用于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的 说明,不能理解为对本专利技术保护范围的限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上述专利技术的内容作出 的一些非本质的改进和调整也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 结合图1至图5。 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体入口 1、液体入口 2和混合液出口 5,气体入口 1与混合液 出口 5设置在同一轴向线上,气体入口 1与混合液出口 5结合部是环形喷口 4,环形喷口 4 形成的液体射流方向与轴向线的夹角a为45?80度,环形喷口 4入口端有环绕的环形液 体腔6,环形液体腔6 -侧与液体入口 2连接。 环形喷口 4可开闭、形成的宽度Η可调节。 环形喷口 4的流道壁上设置有弹性密封圈3。 环形喷口 4由气体入口 1与混合液出口 5结合部相互匹配的斜面构成。 混合液出口 5可沿轴向线移动。 气体入口 1与混合液出口 5管径相同。 如图1所示,气液混合装置可以采用套管结构,即气体入口 1套管,液体入口 2套 管和混合液出口 5套管。气体入口 1套管与液体入口 2套管的构成环形液体腔6的管道通 过螺纹密封固定连接,固定连接后气体入口 1套管外壁与液体入口 2套管内壁形成部分环 形液体腔6,气体入口 1套管前端的端面是与混合液出口 5套管匹配的结合部,端面为斜面, 斜面上嵌入了环形的弹性密封圈3 ;混合液出口 5套管同样与液体入口 2套管构成环形液 体腔6的管道通过螺纹密封连接,混合液出口 5套管可通过旋转沿轴线前后移动,混合液出 口 5套管外壁与液体入口 2套管内壁形成部分环形液体腔6,混合液出口 5套管后端的端面 是与气体入口 1套管匹配的结合部,端面为斜面;气体入口 1斜面与混合液出口 5斜面配合 构成环形喷口 4,环形喷口 4可通过混合液出口 5套管旋转沿轴线前后移动调节宽度大小甚 至关闭,关闭时弹性密封圈3可较好实现密封。 气体入口 1斜面与混合液出口 5斜面的倾斜决定环形喷口 4的液体射流方向,通 过研究发现环形喷口 4形成的液体射流方向与轴向线的夹角a为45?80度可实现较好的 气液混合。环形喷口 4入口端宽度大于或等于出口端宽度,所谓入口端是环形喷口 4位于 环形液体腔6-端,当环形喷口 4入口端宽度等于出口端宽度时的出流系数大约为0. 63,当 环形喷口 4入口端宽度大于出口端宽度形成夹角为1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液混合装置,包括气体入口(1)、液体入口(2)和混合液出口(5),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入口(1)与混合液出口(5)设置在同一轴向线上,气体入口(1)与混合液出口(5)结合部是环形喷口(4),环形喷口(4)形成的液体射流方向与轴向线的夹角(a)为45~80度,环形喷口(4)入口端有环绕的环形液体腔(6),环形液体腔(6)与液体入口(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胡翔王靖李再成余正兵
申请(专利权)人:成都自能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