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顾志康专利>正文

一种利用伐桩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49099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3 13:3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利用伐桩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的方法。该方法包括毛竹砍伐步骤、伐桩破碎步骤、施肥步骤、覆盖步骤;所述毛竹砍伐步骤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砍伐毛竹留下伐桩;所述伐桩破碎步骤为:利用伐桩机械切割伐桩使伐桩的顶部位于地面以下,伐桩机械同时切破伐桩内部的蜡质和竹簧并保持切面平滑;所述施肥步骤为:伐桩内部盛放肥料,利用竹鞭和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将肥料输送至周围的毛竹;所述覆盖步骤为:就地用竹屑、竹叶或泥土进行覆盖。本发明专利技术技术简便易用,肥料随竹林水土流失造成竹林面源污染的概率较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省工、省肥的优点,并能加速伐桩腐烂,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包括毛竹砍伐步骤、伐桩破碎步骤、施肥步骤、覆盖步骤;所述毛竹砍伐步骤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砍伐毛竹留下伐桩;所述伐桩破碎步骤为:利用伐桩机械切割伐桩使伐桩的顶部位于地面以下,伐桩机械同时切破伐桩内部的蜡质和竹簧并保持切面平滑;所述施肥步骤为:伐桩内部盛放肥料,利用竹鞭和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将肥料输送至周围的毛竹;所述覆盖步骤为:就地用竹屑、竹叶或泥土进行覆盖。本专利技术技术简便易用,肥料随竹林水土流失造成竹林面源污染的概率较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省工、省肥的优点,并能加速伐桩腐烂,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专利说明】一种利用伐粧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的方法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
,特别涉及一种利用伐桩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的方 法。
技术介绍
毛竹生长快、产量高、吸收土壤养分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伐竹挖笋带走了大量的 营养物质,竹林养分不能及时满足其正常生长需要,从而造成林地养分匮乏,而残留的伐桩 和根系一时不能腐烂分解,所含的养分大多为暂不可用状态,因此必须通过施肥来补充营 养物质,才能保证毛竹林的可持续生产。 毛竹林所需要的营养元素,除氮、磷、钾外一般都可以从土壤中得到满足,氮、磷、 钾是竹子生长最主要的三要素,需要量大,土壤中常常供肥不足,需通过施肥加以补充。 长期以来,毛竹林施肥的常用方法主要是在林内开沟施肥、在竹子外缘挖穴施肥、 挖笋后笋穴施肥,以及林地抛撒面施。这些传统的毛竹林施肥方法劳动用工量大,施入的肥 料容易流失或被土壤固定,致使竹林管理成本大大提高,从而影响竹林的经济效益。在山区 25度以上陡坡林地开垦施肥,还容易造成水土和肥料的流失。同时我们在使用毛竹资源过 程中,每年都要进行大批量采伐,毛竹采伐过后,竹林中留下了大量的伐桩,伐桩也叫竹蔸 或毛竹蒲头,这些盘根错节的"竹蒲头",存在着限制竹鞭延伸空间,清理则遇到操作繁重, 青壮劳力奇缺,劳动力成本逐年增加等突出矛盾。据调查,一般每个伐桩占用林地〇. 25平 方米以上,并10年以上才能腐烂。由于毛竹林每年进行采伐,林内留有大量的伐桩充塞林 地,缩小了林地的有效生产空间,阻碍了竹鞭和竹笋的生长,一般毛竹林一度约有10 %的 林地被伐桩所占用,严重影响出笋、成竹和产量。 因此,如果再不进行技术创新,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将更加突出,加剧了下游水质的 富营养化进程,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不断上涨,严重影响竹林培育和竹农增收,不利于山 区的社会稳定。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利用伐桩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 的方法,该方法能减少肥料的流失,又能加速伐桩的腐烂。 本专利技术解决所述技术问题的方案是:一种利用伐桩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的方 法,包括毛竹砍伐步骤、伐桩破碎步骤、施肥步骤、覆盖步骤;所述毛竹砍伐步骤为:每年10 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砍伐毛竹留下伐桩;所述伐桩破碎步骤为:利用伐桩机械切割伐桩使 伐桩的顶部位于地面以下,伐桩机械同时切破伐桩内部的蜡质和竹簧并保持切面平滑;所 述施肥步骤为:伐桩内部盛放肥料,利用竹鞭和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将肥料输送至周围 的毛竹;所述覆盖步骤为:就地用竹屑、竹叶或泥土进行覆盖。 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气温较低,雨水较多,伐桩的切口与寒冷、潮湿的空 气直接接触,伐桩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内含水量较大,毛竹纤维输送通道内的水份经过 反复结冰、融化的过程使得毛竹纤维变得脆肉而容易发生腐烂,而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 的孔径也会增大。此时用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输送肥料,肥料会迅速输送给与之相连的 毛竹,减少了肥料随雨水流失的概率,可以大大减少肥料的施加量。另一方面,脆弱的毛竹 纤维被高浓度的肥料水浸润后更容易腐烂变质。利用伐桩机械切割伐桩使伐桩的顶部位 于地面以下,伐桩的顶部又有竹屑、竹叶或泥土进行覆盖,既可以使雨水顺利进入伐桩内, 又能防止肥料随雨水流失。伐桩机械同时切破伐桩内部的蜡质和竹簧并保持切面平滑,使 伐桩内壁全面参与肥料和水分的输送,另一方面有利于伐桩全面地腐烂,采用该方案一般 3?4年左右时间伐桩基本完成腐烂。 该方案以伐桩机械处理为手段,肥料通过处理后的伐桩一竹鞭一竹杆一竹叶形 成一个循环,相当于一个人体的"输液"过程,减少了肥料在土壤中的总量,避免了因肥料流 失而危及水体安全的发生,为毛竹林可持续经营创造条件。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所述伐桩破碎步骤中,需打通伐桩内的全部竹隔,但不能将伐 桩打破或打穿,避免肥料与土壤接触,导致肥料随雨水流失。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所述施肥步骤中,首次施肥量为每个伐桩内施加1〇〇?200 克肥料,次年的施肥量为每个伐桩内施加200?400克肥料。 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利用毛竹的内循环系统传送肥料,避免肥料与土壤接触而造成 的肥料流失,是在不需要增加投入和基础设施前提下的一种自然、经济、精确、高效的施肥 方法。同时,可以避免生产性肥料污染问题的发生。本专利技术与传统的沟施、穴施技术相比, 技术简便易用,肥料随竹林水土流失造成竹林面源污染的概率较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 省工、省肥的优点,并能加速伐桩腐烂,具有较好的社会和生态效益。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包括毛竹砍伐步骤、伐桩破碎步骤、 施肥步骤、覆盖步骤。毛竹砍伐步骤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砍伐毛竹留下伐桩, 伐桩又叫竹蔸或竹蒲头。砍伐的比例为:三度及三度以上的毛竹数量保留5%左右。毛竹 2年称为一度,三度即6年。伐桩破碎步骤为:利用伐桩机械切割伐桩使伐桩的顶部位于地 面以下,伐桩机械同时切破伐桩内部的蜡质和竹簧并保持切面平滑。竹簧是竹子内壁的表 面,非常坚硬,不透水。竹簧不切掉则肥料和水不能及时进入竹鞭导管。伐桩机械可采用本 申请的第三专利技术人于2010年申请的竹蒲头粉碎装置,申请号为201010618058. 4,该申请于 2012年获得专利权。伐桩破碎步骤中,需使用竹蒲头粉碎装置同时打通伐桩内的全部竹隔, 但不能将伐桩打穿或打破。施肥步骤为:伐桩内部盛放肥料,利用竹鞭和毛竹纤维内的输送 通道将肥料输送至周围的毛竹,减少肥料与土壤的接触,既经济高效,又省力环保。肥料种 类与常规相同。施肥量根据肥料种类而定,以碳酸氢铵加菜饼最佳,首次施肥量为每个伐桩 内施加100?200克肥料,相当于常规用量的1/3。次年的施肥量为每个伐桩内施加200? 400克肥料。之后再次通过该伐桩施加肥料的,则每个伐桩内仍施加200?400克肥料。覆 盖步骤为:就地用竹屑、竹叶或泥土进行覆盖,覆盖厚度视伐桩深浅而定,一般5?10公分 即或,避免肥料蒸发,并起到保湿作用。【权利要求】1. ,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竹砍伐步骤、伐 桩破碎步骤、施肥步骤、覆盖步骤;所述毛竹砍伐步骤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砍 伐毛竹留下伐桩;所述伐桩破碎步骤为:利用伐桩机械切割伐桩使伐桩的顶部位于地面以 下,伐桩机械同时切破伐桩内部的蜡质和竹簧并保持切面平滑;所述施肥步骤为:伐桩内 部盛放肥料,利用竹鞭和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将肥料输送至周围的毛竹;所述覆盖步骤 为:就地用竹屑、竹叶或泥土进行覆盖。2. 如权利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利用伐桩机械对毛竹林进行施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毛竹砍伐步骤、伐桩破碎步骤、施肥步骤、覆盖步骤;所述毛竹砍伐步骤为:每年10月下旬至次年的3月,砍伐毛竹留下伐桩;所述伐桩破碎步骤为:利用伐桩机械切割伐桩使伐桩的顶部位于地面以下,伐桩机械同时切破伐桩内部的蜡质和竹簧并保持切面平滑;所述施肥步骤为:伐桩内部盛放肥料,利用竹鞭和毛竹纤维内的输送通道将肥料输送至周围的毛竹;所述覆盖步骤为:就地用竹屑、竹叶或泥土进行覆盖。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顾志康喻玉明杨健
申请(专利权)人:顾志康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