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史鸣雷专利>正文

物联网防伪酒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7056 阅读:9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21:09
一种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而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且控制装置与锁闭装置通过电路相连,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电池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锁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必须进行联网认证、且由外部远程开启,使造假者采用原有的模仿或者收购酒瓶的方式进行造假则无法得到认证中心的认证,最终导致无法造假。此外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可以经过清洗和消毒反复多次使用,降低了包装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酒瓶的
,具体说是一种通过联网验证酒瓶内酒品真伪并由远程控制开瓶的物联网防伪酒瓶
技术介绍
物联网的英文名称叫The Internet of thing,其是一种通过射频识别(RFID)、红外感应器、全球定位系统、激光扫描器等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把任何物体与互联网相连接,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对物体的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控和管理的网络。顾名思义,物流领域的物联网系统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设备把物流装备与互联网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更加智慧的物联体系,满足和服务于人类需求活动对移动的物流装备的远程跟踪、监测与监控。近年来,随着酒类产业的迅速发展,酒产品市场竞争激烈。一些假冒伪劣名酒充斥市场,坑害消费者。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品牌名酒厂家,为防止仿冒造假名酒的侵害,常常不断更新防伪形式。但是,由于所采用的防伪技术使用不当或其技术根本无法防伪遏止假冒伪劣产品等等因素,导致“防伪”不防“伪”现象日渐猖獗,严重扰乱了正当市场竞争机制,给正规厂家和消费者带来了巨大损失。纵观当今国内外酒类商品的防伪现状,目前酒类制造企业使用的防伪技术大致分为:包装防伪和电子防伪。酒类包装防伪技术主要有两大类:信息防伪和破坏防伪。常用的信息防伪包装形式有:包装材料防伪、激光打印及激光光刻防伪、激光全息图技术等。这一类防伪包装的生产具备一定的科技含量,给造假者带来一定的难度;但其缺点在于:酒瓶包装可以被回收再次使用。酒类电子防伪主要以无线射频技术(RFID)技术为主,该技术是通过射频识别读写器、网络和防伪数据库服务器来进行数据输入和验证的过程的,同时数据部分采用某种算法来增强安全性管理。该技术的整个实现过程是从加密到解密的一个相互认证的过程;缺点在于RFID技术存在易于复制的问题。以上两类技术均存在的问题是:首先这些防伪方式不够直观,验证方式对于普通消费者来说比较复杂,不易直观的分辨真伪;其次这些防伪方式普遍属于一次性防伪,防伪成本很高,尤其是中高端酒类,包装成本占总成本的一个很高的比率。同时废弃的包装也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环保处理压力,客观上增大了商品流通的社会总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通过联网验证酒瓶内酒品真伪并由远程控制开瓶的物联网防伪酒瓶。本技术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而上述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且控制装置与锁闭装置通过电路相连,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电池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锁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本技术还可以采用以下技术措施:所述的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设置在上部瓶体内;内胆固定在下部瓶体内,且内胆和下部瓶体之间设置缓冲层。所述的控制装置又包括: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CPU模块相连接。所述的电池分别与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电路连接;光伏模块中包括太阳能电池和充电电路,太阳能电池通过充电电路与电池相连接。所述的传感器模块中设置加速度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所述的通讯模块中又包括无线通讯模块和有线通讯模块,由有线通讯模块中向外引出USB端口。所述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分别设置相互配合的螺纹,且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通过上述螺纹紧密螺接,锁闭装置为带有伸缩螺杆的步进电机,步进电机设置在上部瓶体内,在上部瓶体的侧壁上设置对应于伸缩螺杆且贯穿上部瓶体侧壁的通孔,同时在下部瓶体对应于上述通孔向外延长线的位置设置凹孔,处于锁定状态的伸缩螺杆前端从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穿出并旋入到下部瓶体侧壁的凹孔内,处于开启状态的伸缩螺杆前端收回到上部瓶体侧壁上的通孔内。所述的通孔设置在上部瓶体的螺纹区域内,而凹孔设置在下部瓶体的对应螺纹区域内;伸缩螺杆的前端设置外螺纹,在凹孔内同时设置与伸缩螺杆前端相配合的内螺纹。本技术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上部瓶体与下部瓶体相互结合,并通过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与下部瓶体进行结合状态限定,从而将存放酒液的内胆封存在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构成的外壳中,控制装置通过网络连接远端的认证中心,认证中心通过对接收到的酒瓶信息和存储信息进行比对,从而验证酒瓶即酒液的真伪;酒液验证通过后,认证中心依消费者意愿将开启指令发送至酒瓶中的控制装置,再由控制装置驱动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之间形成的结合限定状态解除。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必须进行联网认证、且由外部远程开启,使造假者采用原有的模仿或者收购酒瓶的方式进行造假则无法得到认证中心的认证,最终导致无法造假。此外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可以经过清洗和消毒反复多次使用,客观上降低了包装成本,减轻了社会的环保压力,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巨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锁定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开启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控制装置部分的示意图;图6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在认证时的流程图;图7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进行开瓶操作时的流程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参照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物联网防伪酒瓶的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锁定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图4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锁闭装置在开启状态时的局部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中控制装置部分的示意图。如图1至5所示,本技术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而上述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1和下部瓶体2,上部瓶体1和下部瓶体2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且控制装置与锁闭装置通过电路相连,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电池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锁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物联网防伪酒瓶,包括酒瓶本体,其特征在于:上述酒瓶本体又包括相互结合的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形成酒瓶本体的外壳,在外壳内部设置带有封盖的内胆,同时在外壳内还设置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控制装置通过网络与远端认证中心的主机相连接,且控制装置与锁闭装置通过电路相连,而锁闭装置将上部瓶体和下部瓶体相固定,电池分别与控制装置和锁闭装置通过电路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锁闭装置和电池设置在上部瓶体内;内胆固定在下部瓶体内,且内胆和下部瓶体之间设置缓冲层。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控制装置又包括: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其中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光伏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分别与CPU模块相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物联网防伪酒瓶,其特征在于:电池分别与CPU模块、加密防伪模块、移动通讯模块、通讯模块、传感器模块、RFID模块和显示模块通过电路连接;光伏模...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史鸣雷胡滨耿耿
申请(专利权)人:史鸣雷胡滨耿耿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天津;1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