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奕明专利>正文

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40517 阅读:2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12 15:0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包括内导管和外管,所述的内导管穿过外管、且前后两端均位于外管外部,在内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支气管塞的悬挂夹,所述外管的内径略大于悬挂夹的外径。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支气管塞在对支气管进行封堵的过程中,对人体无需全麻、气管插管、喉罩等复杂的置入流程,而可在局麻下经常规支气管镜技术将支气管塞准确送达目标支气管,节省费用、降低风险、简化技术,有利于支气管塞置入技术的推广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包括内导管和外管,所述的内导管穿过外管、且前后两端均位于外管外部,在内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支气管塞的悬挂夹,所述外管的内径略大于悬挂夹的外径。本技术的支气管塞在对支气管进行封堵的过程中,对人体无需全麻、气管插管、喉罩等复杂的置入流程,而可在局麻下经常规支气管镜技术将支气管塞准确送达目标支气管,节省费用、降低风险、简化技术,有利于支气管塞置入技术的推广应用。【专利说明】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
本技术涉及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
技术介绍
支气管封堵术是治疗难治性气胸的重要技术之一,采用支气管塞对支气管进行封堵的是支气管封堵术的主要方法,但目前支气管塞的置入主要采用全麻下以气管插管或喉罩建立人工通道,再以活检钳经支气管镜工作通道伸出夹住支气管塞的后端将其送入目标支气管,对于角度大的支气管常难以把支气管塞准确放置到位。更重要的是这种支气管塞置入方法增加了费用及技术难度,使其难以在临床上普及、无法惠及广大患者。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解决传统支气管封堵技术复杂、不便的缺陷。 为解决此技术问题,本技术采取以下方案: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包括内导管和外管,所述的内导管穿过外管、且前后两端均位于外管外部,在内导管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支气管塞的悬挂夹,所述外管的内径略大于悬挂夹的外径。 悬挂夹可以夹持带有支气管塞的悬挂线圈,在将本技术的支气管塞置入支气管内之后,可以通过内导管和外管之间的相对移动,在外管侧壁的作用下将悬挂夹内的悬挂线圈推下,从而将支气管塞留在支气管内,实现封堵。 进一步的,所述的悬挂夹包括固定部和弹性夹持部,所述的固定部呈环状固定套接在内导管的前端,所述的弹性夹持部呈片状连接在固定部上,弹性夹持部延内导管长度方向延伸、且弹性夹持部与内导管外壁之间形成夹持支气管塞的夹腔。 这种结构的悬挂夹,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进一步的,所述内导管的后端设置有手柄部。通过该手柄部主要方便拉动内导管,从而将悬挂夹内的悬挂线圈推开。 进一步的,所述外管的长度为800?1200mm,外管的直径为2.5?3mm,内导管的直径为2?2.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固定部和弹性夹持部为一体结构。 进一步的,在置入器的后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制内导管移动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在外管的后端部的卡口,内导管的后端部形成有扣子,该扣子扣于该卡口内; 当内导管向前推动,扣子随内导管移动至卡口顶部时,内导管前端的工作部具有从外管中伸出的最大长度M ;当内导管向后推动,扣子随内导管移动至卡口底部时,内导管前端的工作部缩回外管中,该卡口的长度为N,所述的M与N相等且数值范围为10?15mm。 进一步的,所述的支气管塞置入器还包括支气管塞,所述的支气管塞为锥形体结构,在支气管塞的前端设置有悬挂线圈,该支气管塞经悬挂线圈与悬挂夹卡接,在支气管塞的后端还设置有回收线圈。 通过采用前述技术方案,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的支气管塞在对支气管进行封堵的过程中,对人体无需全麻、气管插管、喉罩等复杂的置入流程,而可在局麻下经常规支气管镜技术将支气管塞准确送达目标支气管,节省费用、降低风险、简化技术,有利于支气管塞置入技术的推广应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的支气管塞置入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支气管塞置入器上悬挂有支气管塞时的结构图; 图3是图2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4是图2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5是悬挂夹安装在内导管前端部的结构视图; 图6是支气管塞置入器在将支气管塞脱挂后的示意图; 图7是图6中C出的局部放大图; 图8是悬挂架随内管进入外管时的状态图; 其中,1、夕卜管,2、内导管,3、悬挂夹,4、手柄部,5、支气管塞,6、悬挂线圈,31、固定部,32、弹性夹持部,7、卡口,8、扣子,9、回收线圈。 【具体实施方式】 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参考图1至图8所示,本实施例公开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包括内导管2和外管I,内导管2穿过外管1、且前后两端均位于外管I外部,在内导管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支气管塞5的悬挂夹3,悬挂夹3整体紧贴在内导管2的外层,外管I的内径略大于悬挂夹3的外径。此处悬挂夹3外部尺寸与外管I内径之间差不多,只需要悬挂夹3能进入到外管I内便可。 支气管塞置入器还包括支气管塞5,支气管塞5为锥形体结构,在支气管塞5的前端设置有悬挂线圈6,该支气管塞5经悬挂线圈6与悬挂夹3卡接,在支气管塞5的后端还设置有回收线圈9,该回收线圈9的作用是,待支气管病治愈后,可以用支气管镜活检钳夹住回收线圈9,将支气管塞5取出。 悬挂夹3夹持带有支气管塞5的悬挂线圈6,在将支气管塞5置入支气管内之后,可以通过内导管2和外管I之间的相对移动,在外管I侧壁的作用下将悬挂夹3内的悬挂线圈6推下,从而将支气管塞5留在支气管内,实现封堵。 如图3所示,悬挂夹3包括固定部31和弹性夹持部32,固定部31和弹性夹持部32为一体结构,经开模一体制造形成;固定部31呈环状固定套接在内导管2的前端,弹性夹持部32呈片状连接在固定部31上,弹性夹持部32延内导管2长度方向延伸、且弹性夹持部32与内导管2外壁之间形成夹持支气管塞5上悬挂线圈6的夹腔。 这种结构的悬挂夹3,结构简单,制造方便,成本较低,适合大规模的生产制造。 内导管2的后端设置有手柄部4。该手柄部4主要起两个作用,首先是通过该手柄部4主要方便拉动内导管2,带动从而将悬挂夹3内的悬挂线圈6推开,其次还具有对内导管2的方向调节作用,经该手柄部4可以方便转动内导管2,进而调节设置在内导管2上支气管塞5的方向。外管I的长度为800?1200mm,外管I的直径为2.5?3mm,内导管2的直径为2?2.5mm,优选2.3mm。 在置入器的后端部设置有用于限制内导管2移动的限位机构,该限位机构包括在外管I的后端部的卡口 7,内导管2的后端部形成有扣子,该扣子8扣于该卡口 7内。 当内导管2向前推动,扣子8随内导管2移动至卡口 7顶部时,扣子8阻止内导管2继续向前移动,此时,内导管2前端的工作部具有从外管I中伸出的最大长度M ;当内导管2向后推动,扣子8随内导管2移动至卡口 7底部时,内导管2前端的工作部缩回外管中,该卡口 7的长度为N,M与N相等且数值范围为10?15mm。 当扣子8移动至卡口 7的顶部时,此时的支气管置入器处于原位状态,即图2所示;当扣子8移动至卡口 7的底部时,此时的支气管置入器处于脱挂状态,即图6所示。 通过扣子8带动内导管2前后移动,并能使扣子8在卡口 7向后移动时使套接在内导管2前端悬挂夹3上的支气管塞5脱落,也可以控制内导管2在外管I内的伸缩长度。 使用本技术支气管置入器的封堵技术具有以下步骤: 1、支气管塞5的前端用外科缝线缝扎一个直径2?3mm的悬挂线圈6备用; 2、经支气管镜将导丝先送达目标支气管内,然后退出支气管镜留下导丝; 3、将支气管塞5经悬挂线圈6悬挂于内导管2前端的悬挂夹3上,即将悬挂线圈6夹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支气管塞置入器,其特征是,包括内导管(2)和外管(1),所述的内导管(2)穿过外管(1)、且前后两端均位于外管(1)外部,在内导管(2)的前端设置有用于夹持支气管塞(5)的悬挂夹(3),所述外管(1)的内径略大于悬挂夹(3)的外径。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奕明
申请(专利权)人:曾奕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