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孙晓波专利>正文

一种石雕修复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3067 阅读:38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是一种残损石雕文物的修复方法,系将与原石雕本身相同的石料,经粉碎后与选用的涂料混合成一种石浆涂料,然后根据残损深度和不同部位,采用直接涂敷石浆涂料或用填充材料塑形后喷施石浆涂料的方法修补。该方法解决了国内外石雕文物风化残损修复难题,既能保持原有材质的质感效果,又能起到抗风化延长寿命的作用,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该技术在2019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装饰艺术技术,更具体地说,是一种残损石雕塑件的修复方法。大家知道,一尊泥塑或石膏、水泥塑像一旦残损,用泥、石膏和水泥是很容易修复的,然而一尊石雕塑像一旦残损,特别是风化残损,是无法用石料修复的。我国是古老文明的国家,祖先留下来大量的珍贵的石雕文物遗产,随着历史的变迁,眼看这些石雕文物日益被风化脱落残损,甚至毁灭而无很好的修补办法,使其恢复原貌。目前,我国对一些重要的石雕文物一都是采用泥塑或水泥修补,表面再涂敷合适的材料。这两种方法,由于选用的材质与原石雕材料有本质的差别,根本达不到恢复原貌的效果,甚至有的为了统一材质和色调,把整尊石雕用泥塑手段将其包裹起来,涂敷油性颜料,石雕成了“泥塑”,如《云岗石窟》3号窟大佛的头部和左腿就是采用这种方法,这样显然与整个雕像的材质质感有着很大的差别,更谈不上协调,也失去了石雕的本来面目。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能恢复原貌,又能阻止继续风化延长其寿命的残损石雕的修复方法。本专利技术的主要技术方案选用与原石雕本身相同的石料,经粉碎后与现代涂料混合成一种《石浆涂料》,然后对残损深度及不同部位采用直接涂敷石浆涂料或用填充材料塑形后再喷涂石浆涂料的方法进行修补。本专利技术的具体修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清除修复部位的表层浮灰、油污和风化疏松物,保持表层干燥、坚实;2、在(1)步处理后的基层直接涂一遍透明封底漆或用包括腻子、白水泥浆、砂浆在内的填充材料找平塑形,并预留0.3-0.5厘米深的面层,干燥后涂一遍封底漆;3、用包括木材、厚纸、硬纸板在内的材料,预先刻制的模板遮挡不需要修复的部位;4、将配制的石浆涂料多次喷施于干燥的(2)步修复面层,每次喷施层厚≤1mm,直至达到修复造形标准;5、待表层石浆涂料干燥后再喷一层防水面漆。当(4)步喷施石浆涂料修复后出现光差或色差时,为使整尊石雕文物达到光、色泽统一或不显现修复痕迹,可在(4)步后采取统喷法即将在原石浆涂料中加入石浆涂料重量的50-80%的稀释剂,搅匀后用喷抢在整尊石雕表面喷施1mm厚的石浆涂料;还可以采用晕喷法(也称过渡法)即将稀释后的石浆涂料,用喷抢从修复部位向周围由厚到薄逐步过渡喷施,直至光差或色差消失为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2),当残损深度超过3厘米时,可在修复部位直接固定孔径为0.8-1.2厘米的金属网,在金属网上用麻刀灰打底塑形,然后用水泥沙浆塑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2),当修复断缺肢体时,在修复部位周围打入膨涨螺栓,焊上按造形弯制的钢筋,制成雕塑骨架,在骨架上固定孔径0.8-1.2厘米的金属网,并用麻刀灰打底塑形,然后用水泥沙浆塑形。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步骤(4),在处理包括五官及手在内的细部面层时,待石浆涂料干到七成时,用雕塑刀精心地抹、压、塑、削的方法处理,还可以省去此步,采用较稠的石浆涂料直接对其细部塑形。本专利技术(2)步所述的透明封底漆为上海贵友涂料有限公司生产。所述的白水泥浆(又称素灰)是用白水泥和水调成浆状,所述的砂浆是水泥和砂以1∶2-3的重量比混匀再加水调成浆状,在砂浆和白水泥浆中还可以加入砂浆和白水泥浆重量的6-8%的107胶;所述的腻子为耐水、高强度的腻子,当用水泥砂浆塑形时,应在24小时后浇水养护,为防止坍塌,在养护前面层上撒匀干水泥粉,以加速凝固。本专利技术(4)步所述的原料的石浆涂料是由细石粉、树脂漆和固化剂混合而成“稀面状”原料,使用时掺入石浆涂料重量的25-40%的稀释剂。石浆涂料组成重量比为细石粉∶树脂漆+固化剂为1∶0.3-0.5,树脂漆和固化剂的重量比为1∶1,所述的稀释剂可据使用的树脂漆选用包括醋酸乙酯、醋酸丁酯、醋酸溶纤剂在内的溶剂。所述的细石粉为与石雕本身相同的石料(最好是同一岩层的石料)经粉碎,筛选24~30目的石粉(又称骨料),如果难于找到相同色调石料,可用不同色的石粉根据要修复的石雕本身颜色,采用绘画调色方法调制而成。所述的树脂包括聚氨酯漆、硝基树脂漆、水溶性丙烯酸酯漆、不饱和聚酯漆,最好使用水溶性丙烯酸酯漆。所述的固化剂是根据所用树脂漆来选择合适的固化剂(虞兆年主编,《涂料工艺(第二分册))》,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3,第2版第472页)。本专利技术(5)步所述的防水面漆包括丙烯酸酯聚氨酯漆,可据原石雕文物表面的光泽程度选用亚光型或半亚光面漆,甚至还可以加入消光浆。本专利技术所用的原料和工具,设备均是市售的已知产品。本专利技术的主要优点和效果本专利技术是将美术雕塑、装饰艺术实践和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解决了国内外石雕文物风化残损修复难题。采用本专利技术的修复方法,既能保护原有材质的质感效果,又能起到抗风化延长寿命的作用,如《云岗石窟》石雕文物有2500年历史,现在已风化残损深度平均5厘米左右(最浅约0.5厘米,最深约10厘米),按此计算,每100年风化深度约0.2厘米,如果我们对一尊石雕文物表面喷施1毫米的石浆涂料,再加上其自身的抗风化时间,就等于延长其寿命200年左右,我们知道,一尊珍贵的石雕文物的价值是无法用金钱衡量的,因此本专利技术技术具有不可估量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而且修复方法很容易实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总之,本专利技术的技术对国内外石雕文物的修复和保护领域将是一大贡献。下面通过具体的实例描述本专利技术的特点。实例1本实例为石雕像的胸部残损深度超过5厘米的表层修复方法。附图说明图1为石雕像胸部残损修复示意图。图中1为主筋;2为拉筋;3为膨胀螺栓;4为金属网。由图1所示,首先清除胸部残损部位浮灰等物,在其周围钻孔并打入膨胀螺栓3,主筋1焊接在螺栓上,拉筋2焊在主筋上,在钢筋(1,2)上固定金属网4,然后用麻刀灰先在金属网上打底塑形3层,再用水泥砂浆塑形,预留5mm深的表层,待干燥后涂一层封底漆;遮挡不修复的部位,最后用石浆涂料喷施修复部位,共喷施4次,每次喷施厚度<1毫米,待石浆涂料干燥后喷一层防水面漆。所使用的石浆涂料是由粉碎的25目的石料与水溶性丙烯酸酯漆调和而成,喷施时加入石浆涂料重量的30%的醋酯乙酯。防水面漆为丙烯酸酯聚氨酯漆(市售产品)。实例2本实例为石雕像手臂残损部位的修复方法。图2为石雕像手臂残损部位修复示意图。图中1为膨胀螺栓;2为主筋与膨胀螺栓焊接点;3为主筋;4为箍筋;5为金属网包裹示意;6为手臂残断面。由图2所示,手臂残损截面直径为20厘米,打入6个膨胀螺栓1,螺栓中心距约5厘米,箍筋4和主筋3电焊固定,金属网按5示意与钢筋(3,4)用细铁丝包裹紧。其它过程同实例1。权利要求1.,其特征在于修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清除修复部位的表层浮灰、油污和风化疏松物,保持表层干燥,坚实;(2)在(1)步处理后的基层直接涂一遍透明封底漆或用包括腻子、白水泥浆、砂浆在内的填充物找平塑形,并预留3-5mm深的面层,干燥后涂一遍封底漆;(3)采用包括厚纸、硬纸板、木材在内的材料预先刻制的模板遮挡不需要修复的部位;(4)将预先配制好的石浆涂料多次喷施于已干燥的(2)步修复的面层,每次喷施厚度≤1毫米,直至达到修复造形标准;(5)待表层石浆涂料干燥后再喷一层防水面漆。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4)步以后,可用喷枪在整尊石雕表面喷施1±0.1毫米厚的经稀释后的石浆涂料或用喷枪从修复部位向周围由厚到薄逐渐过渡喷施稀释后的石浆涂料。3.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雕修复方法,其特征在于修复过程包括以下步骤:(1)清除修复部位的表层浮灰、油污和风化疏松物,保持表层干燥,坚实;(2)在(1)步处理后的基层直接涂一遍透明封底漆或用包括腻子、白水泥浆、砂浆在内的填充物找平塑形,并预留3-5mm 深的面层,干燥后涂一遍封底漆;(3)采用包括厚纸、硬纸板、木材在内的材料预先刻制的模板遮挡不需要修复的部位;(4)将预先配制好的石浆涂料多次喷施于已干燥的(2)步修复的面层,每次喷施厚度≤1毫米,直至达到修复造形标准;(5)待表 层石浆涂料干燥后再喷一层防水面漆。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波
申请(专利权)人:孙晓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