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件的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063046 阅读:1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装饰板,只是粘接装饰板,不必在粘接之前制作过程或后制作过程进行着色、光泽调整。可保护建材的表面,而且耐水性、耐湿性提高。其解决手段是在整体着色或背面着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胶板表面形成光泽调整层,而且在背面形成粘接剂层。(*该技术在202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由塑胶板构成的装饰板及使用该装饰板的装饰件的制造方法。现有粘于建材表面的板,有如市面上的塑胶板,但由于其未着色或在表面未形成光泽调整,所以,在住宅用的建材、家具、门等建材的表面粘接板,其只是为了保护用板建材表面。因此,在现有的技术中,在粘接板之前对建材着色或进行光泽调整,或者在建材粘接板之后在后制作过程中对表面着色或进行光泽调整,需要在粘接板的前制作过程或后制作过程进行着色、光泽调整。另外,现有在如上述的建材上,使用合板等芯材的表面堆叠顶板并进行表面装饰。该顶板一般在其背面粘接用以补强的纤维质片后,用作装饰件,以此用粘接剂将该装饰件粘在芯材表面,使得叠片。这样在芯材堆叠装饰件后,对表面的顶板研磨而且涂抹涂料而进行着色处理。可是,例如在芯材端部等一般具有曲面,顶板沿着该曲面弯曲堆叠。因此,在研磨装饰件的表面顶板时,曲面部分因机械研磨困难,需要用手研磨,具有生产力差的问题。另外,在涂装时,因无法用滚筒涂抹器涂抹曲面部分,变成由操作员喷漆,生产力或涂料利用率差,尤其在芯材表面、侧面、背面各自堆叠顶板的情况下,需要在涂装背面进行表面涂装或侧面涂装,变成多次涂装,有生产力差的问题。此外,在芯材具有锐利的角度转角等复杂的形状的情况,在将装饰件贴在芯材时,会有过大的拉力作用在顶板上,也有可能会在顶板上发生裂痕或破裂等破损的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装饰板,只是粘接装饰板,不必在粘接的前制作过程或后制作过程进行着色、光泽调整,即可保护建材表面,而且还提高耐水性、耐湿性,又其目的在于提供一可高效率研磨或涂装而且生产力高的装饰件的制造方法。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即提供一种装饰板,其中,在整体着色或背面着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胶板表面形成光泽调整层,而且在背面形成粘接剂层。采用这种构造,本专利技术装饰板是预先进行着色或光泽调整的,只是将该装饰板粘在建材的表面,不必如现有技术一般在粘接板的前制作过程或后制作过程对表面进行着色、光泽调整。而且,在建材的表面粘接装饰板,可保护建材表面,并耐水性、耐湿性提高,又利用塑胶板可抑制自MDF或贴面碎料板、合板等建材的芯材散发甲醛。依据上述特点,在光泽调整层的涂料中调配5~20重量%的硅系树脂。采用这种构造,可利用在光泽调整层的涂料中所添加的硅系树脂,使不透水性能及不透油性能优异,可抑制来自油性墨水、植物油的飞散等的污染。依据上述特点,塑胶板的背面的粘接剂层为高温熔化系粘接剂。采用这种构造,利用加热可简单地将装饰板粘在建材。依据上述特点,塑胶板的厚度为20μm~70μm。采用这种构造,在将装饰板粘在表面为木质材料的建材时,不会埋藏导管的凹陷,不会损耗木质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的制造方法,在顶板的表面用加压滚筒将该装饰板压紧而粘接。采用这种构造,只是将装饰板和顶板重叠后使穿过加压滚筒就可粘接,可容易地制造装饰件。另外,用塑胶板的装饰板保护/补强顶板,在建材的芯材的表面堆叠装饰件时,沿着芯材的表面将顶板弯曲成复杂的形状,也可防止在顶板发生裂痕或破裂等破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在纤维质片的表面粘接顶板,研磨顶板的表面而且进行着色处理后,在顶板的表面用加压滚筒将该装饰板压紧而粘接。采用这种构造,顶板可在平面状下进行研磨或着色处理,不必用手动研磨,可使用研磨装置高生产力的研磨,而且在进行着色处理时可利用滚筒涂抹器高生产力的涂抹涂料。又在芯材堆叠所得到的装饰件时,用塑胶板的装饰板保护/补强顶板,按照复杂的形状弯曲顶板,也可防止在顶板发生裂痕或破裂等破损。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饰板的制造方法,其中,在脱模板的表面粘接纤维质片,而且在纤维质片的表面粘接顶板,在顶板的表面涂装而进行着色处理后,自脱模板剥离将纤维质片和顶板粘接一体化而成的顶板片,在顶板片的顶板表面粘接该装饰板。采用这种构造,将顶板片暂时粘在脱模板的表面,顶板片为柔软而易弯曲的,也因脱模板的刚性,顶板片不会弯曲,在顶板的表面涂装时充分的刮刷,可使涂料充分进入顶板的导管,容易在顶板的表面以漂亮的精加工涂装。又,在芯材堆叠所得到的装饰件时,用塑胶板的装饰板保护/补强顶板,按照复杂的形状弯曲顶板,也可防止在顶板发生裂痕或破裂等破损。下面结合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其中附图说明图1a,图1b和图1c各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装饰板粘在木质材料表面的剖视图;图2a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顶板片剖视图;图2b为顶板片和装饰板的粘接制作过程的省略正视图;图2c为装饰件的剖视图;图3a、图3b和图3c分别表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为将装饰件叠片后的建材剖视图;图5a为装饰件叠片的仿形叠片机的剖视图;图5b和图5c为装饰件叠片的仿形叠片机的简图;图6a为环刚性测试,表示测试片的制作的平面图;图6b为环刚性测试,表示测试方法的省略正视图。本专利技术的装饰板在聚丙烯等着色或背面着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胶板的表面形成以氨基甲酸乙酯系或压克力系的涂料为主要成分,并在其中调配5~20重量%的硅系树脂的光泽调整层,而且在背面形成如高温熔化系粘接剂的粘接剂层而成。在此,为了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胶板的整体着色,可以此当形成塑胶板时在成形树脂中调配着色剂而形成片状。另外,为了在塑胶板的背面着色,可用滚筒涂抹器涂抹着色剂。这样,在背面用滚筒涂抹器涂抹着色剂的情况下,在涂抹着色剂之前最好对塑胶板的背面进行电晕放电处理,使得所涂抹的着色剂坚固的附着。而且,这种进行了着色及光泽调整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胶板例如用于和住宅用建材、家具、门等建材的表面粘接并进行建材的表面装饰。住宅用的建材、家具、门等建材是在MDF或贴面碎料板、合板等芯材的表面堆叠木质单板的顶板等装饰件而成,用粘接剂层粘接这样所得到本专利技术已着色及光泽调整的透明或半透明的装饰板,利用由塑胶板构成的装饰板保护建材的表面,而且经由消光等光泽调整的着色透明或半透明的装饰板,以在着色及光泽调整的状态下看到建材表面,可提高建材的商品价值。在此,构成装饰板1的塑胶板的厚度最好为20μm~70μm(装饰板1和塑胶板的厚度实质上相等)。在建材的表面以木质单板的顶板等木质材料2形成的情况,在木质材料2的表面利用导管3形成凹凸,粘接装饰板1埋藏导管3所引起的凹部而无凹凸时,大为损害木质感。在木质材料2的表面露出的导管3的半径一般为150μm,例如粘接厚度为90μm的装饰板1后,如图1c所示,导管3部分的凹陷变浅,导管3的凹陷变得不明显,损害木质感,但是在粘接厚度为30μm的装饰板1的情况下,如图1a所示,导管3部分的凹陷够深,不会损害木质感。不会损害木质感的装饰板1的厚度如图1b所示,以70μm为极限。为了保证具有木质感,装饰板1愈薄愈佳,但是塑胶板的厚度在制造技术上或价格上等受到限制,以20μm为限度。因此,在本专利技术,构成装饰板1的塑胶板最好厚度为20~70μm。其次,说明使用了用木质单板形成的顶板4的装饰件5,顶板4将原木旋转切片等薄切片而得到的木质薄片,其厚度最好是约0.2~0.4mm。另外,在纤维质片6上可使用无纺布(不织布)等,其厚度最好为约0.05~0.2mm。在纤维质片6的表面涂抹粘接剂后,在其上重叠顶板4后加压,在纤维质片6的表面粘接顶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装饰板,其特征在于,在整体着色或背面着色的透明或半透明的塑胶板表面形成光泽调整层,而且在背面形成粘接剂层。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石川博之加藤隆三前田直彦
申请(专利权)人:松下电工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