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明金专利>正文

一种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1987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4: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模具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其包括前内模、后内模、若干个后模镶件、螺纹镶件、马达;后内模置于前内模上而构成内模;螺纹镶件套设于后模镶件而构成镶件,镶件与内模的凹槽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内螺纹盖体的型腔;后模镶件的中心设置有分流道、注胶口,分流道通过注胶口与型腔的内侧中心连通;马达通过齿轮驱动机构与若干个螺纹镶件传动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可同时注塑多个产品,且马达可通过齿轮驱动机构驱动若干个螺纹镶件同时转动,实现多个产品同时制作内螺纹。因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注塑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较低。进一步,注胶口位于型腔的内侧中心,可避免影响产品的外形、美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其包括前内模、后内模、若干个后模镶件、螺纹镶件、马达;后内模置于前内模上而构成内模;螺纹镶件套设于后模镶件而构成镶件,镶件与内模的凹槽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内螺纹盖体的型腔;后模镶件的中心设置有分流道、注胶口,分流道通过注胶口与型腔的内侧中心连通;马达通过齿轮驱动机构与若干个螺纹镶件传动连接。本技术可同时注塑多个产品,且马达可通过齿轮驱动机构驱动若干个螺纹镶件同时转动,实现多个产品同时制作内螺纹。因此,本技术注塑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较低。进一步,注胶口位于型腔的内侧中心,可避免影响产品的外形、美观。【专利说明】一种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
本技术涉及模具
,尤其涉及一种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
技术介绍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要用到内螺纹盖体,如:塑胶杯盖、塑胶药瓶盖等。其中,现有技术用于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大多是将注胶口设置在内螺纹盖体的顶端端面中心,导致产品的外形不好、不美观。另外,现有技术用于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大多只能逐个注塑产品,注塑速度较慢,生产效率不高;虽然有些模具可以一次性注塑多个产品,但是需要多套模具配合,模具结构复杂、造价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注塑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较低的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包括前内模、后内模、若干个后模镶件、若干个用于制作内螺纹的螺纹镶件、马达;所述后内模置于前内模上而构成内模,该内模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螺纹镶件套设于后模镶件而构成镶件,该镶件的底部置于所述内模的凹槽内,使所述镶件与所述内模的凹槽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内螺纹盖体的型腔;所述后模镶件的中心设置有分流道、注胶口,所述分流道通过注胶口与所述型腔的内侧中心连通;所述马达通过齿轮驱动机构与所述若干个螺纹镶件传动连接。 其中,还包括气缸顶推板,所述气缸顶推板的两侧设置有起推动作用的气缸,所述气缸顶推板与所述前内模固定连接;所述螺纹镶件的上方设置有圆柱。 其中,所述型腔为四个,所述齿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第二齿轮、四个用于带动所述螺纹镶件转动的第三齿轮、第四齿轮;所述第一齿轮安装于所述马达的输出轴,且所述第一齿轮通过第二齿轮与其中一个第三齿轮传动连接;所述四个第三齿轮呈矩阵排列,而所述第四齿轮位于所述四个第三齿轮的中间,使所述第四齿轮均与所述四个第三齿轮啮口 ο 其中,所述第三齿轮套设于所述螺纹镶件的顶部外侧。 其中,还包括模胚,所述模胚设置有主流道,该主流道位于所述若干个分流道的上方,且主流道与所述若干个分流道连通。 本技术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可同时注塑多个产品,且马达可通过齿轮驱动机构驱动若干个螺纹镶件同时转动,实现多个产品同时制作内螺纹。因此,本技术注塑速度快、生产效率高、结构简单、造价较低。进一步,注胶口位于型腔的内侧中心,可避免影响产品的外形、美观。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横向剖面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的纵向剖面示意图。 图4为本技术的齿轮驱动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生产的内螺纹盖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生产的内螺纹盖体的剖面示意图。 在图1?6中包括: I——前内模,2——后内模,3——后模镶件,31——分流道,32——注胶口,4——螺纹镶件,5——马达,6——型腔,71——第一齿轮,72——第二齿轮,73——第三齿轮,74——第四齿轮,8——气缸顶推板,81——气缸,82——圆柱,9——模胚,91——主流道,10-内螺纹盖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详细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所描述的本技术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无需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请参考图1?6,本技术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包括前内模1、后内模2、若干个后模镶件3、若干个用于制作内螺纹的螺纹镶件4、马达5。后内模2置于前内模I上而构成内模,即前内模I与后内模2组成内模,该内模开设有若干个凹槽。螺纹镶件4套设于后模镶件3而构成镶件,即螺纹镶件4与后模镶件3组成镶件,该镶件的底部置于内模的凹槽内,使镶件与内模的凹槽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内螺纹盖体10的型腔6。当然,螺纹镶件4为可转动地设于后模镶件3,且螺纹镶件4的底部外侧开设有用于制作内螺纹的螺纹。后模镶件3的中心设置有分流道31、注胶口 32,分流道31通过注胶口 32与型腔6的内侧中心连通,使塑料可注入型腔6中,成型盖体。马达5通过齿轮驱动机构与若干个螺纹镶件4传动连接,使马达5可通过齿轮驱动机构驱动若干个螺纹镶件4同时转动,实现多个产品同时制作内螺纹,即完成内螺纹盖体10的制作,再脱模取出产品即可。 其中,本技术还包括气缸81顶推板8,气缸81顶推板8的两侧设置有起推动作用的气缸81,气缸81顶推板8与前内模I固定连接。在制作内螺纹完成后,气缸81可以驱动气缸81顶推板8顶起前内模I,使前内模I与后内模2分离,取出产品。螺纹镶件4的上方设置有圆柱82,在成型时,圆柱82抵住螺纹镶件4,使螺纹镶件4不会后退;在制作内螺纹时,圆柱82会后退一端距离,使螺纹镶件4制作内螺纹并后退;而在重新合模时,圆柱82会复位,再顶住螺纹镶件4。 在本实施例中,型腔6为四个,即前内模I与后内模2组成的内模设置有四个凹槽,且四个凹槽呈“田”字型排列,后模镶件3、螺纹镶件4均为四个。其中,齿轮驱动机构包括第一齿轮71、第二齿轮72、四个用于带动螺纹镶件4转动的第三齿轮73、第四齿轮74 ;第一齿轮71安装于马达5的输出轴,且第一齿轮71通过第二齿轮72与其中一个第三齿轮73(例如:本实施例为左下角的第三齿轮73)传动连接;四个第三齿轮73呈矩阵(具体说,为“田”字型)排列,而第四齿轮74位于四个第三齿轮73的中间,使第四齿轮74均与四个第三齿轮73啮合。其驱动原理为:马达5带动第一齿轮71转动,再由第一齿轮71带动第二齿轮72转动,而第二齿轮72带动与其啮合的哪个第三齿轮73转动,这个第三齿轮73则带动第四齿轮74转动,从而由第四齿轮74带动其它三个第三齿轮73转动,实现四个第三齿轮73转动。 其中,第三齿轮73套设于螺纹镶件4的顶部外侧,从而可以通过齿轮驱动机构驱动四个螺纹镶件4转动。 其中,还包括模胚9,模胚9设置有主流道91,该主流道91位于若干个分流道31的上方,且主流道91与若干个分流道31连通,使塑料可通过主流道91分流至若干个分流道31。 本技术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其具体工作原理为:首先,通过主流道91注入塑料;然后,塑料通过主流道91分流至四个分流道31,再通过四个分流道31分别注入其对应的型腔6中,实现盖体的成型;接着,控制圆柱82往上移动20毫米,再由马达5通过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作内螺纹盖体的模具,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内模、后内模、若干个后模镶件、若干个用于制作内螺纹的螺纹镶件、马达;所述后内模置于前内模上而构成内模,该内模开设有若干个凹槽;所述螺纹镶件套设于后模镶件而构成镶件,该镶件的底部置于所述内模的凹槽内,使所述镶件与所述内模的凹槽之间形成用于成型内螺纹盖体的型腔;所述后模镶件的中心设置有分流道、注胶口,所述分流道通过注胶口与所述型腔的内侧中心连通;所述马达通过齿轮驱动机构与所述若干个螺纹镶件传动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明金
申请(专利权)人:曹明金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