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20920 阅读:12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3: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座,固定在三角座上端的固定三角,固定在三角座下端的双击气缸,所述三角座及固定三角中开设活动三角通道,所述活动三角通道中设置活动三角,及对活动三角复位的复位件,所述双击气缸的活塞杆作用于活动三角的下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改单一的固定三角为活动三角与固定三角的配合,无需拆装三角,直接通过活动三角的自动变化,改变纬编机的织针运动轨迹,使织针在最佳的运动条件下运行,具有平稳而连续的加速度,确保织针在成圈过程中的工艺点要求和受力特点,为实现各类花型组织编织提供了可靠的功能保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座,固定在三角座上端的固定三角,固定在三角座下端的双击气缸,所述三角座及固定三角中开设活动三角通道,所述活动三角通道中设置活动三角,及对活动三角复位的复位件,所述双击气缸的活塞杆作用于活动三角的下端。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改单一的固定三角为活动三角与固定三角的配合,无需拆装三角,直接通过活动三角的自动变化,改变纬编机的织针运动轨迹,使织针在最佳的运动条件下运行,具有平稳而连续的加速度,确保织针在成圈过程中的工艺点要求和受力特点,为实现各类花型组织编织提供了可靠的功能保障。【专利说明】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
本技术涉及一种纬编机械针织机的三角机构,尤其涉及一种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
技术介绍
现有纬编机械针织机中三角机构一般是固定不变,三角块固定安装在三角座上,三角块不能自动变换不同的出针轨迹;此种结构对生产加工及产品开发的约束较大,编织不同组织时,需要手动进行更换三角,操作繁杂不便,单一的出针轨迹制约了织物的多样化;另外,过多的三角数量抬高了针织机的制造成本,也不利于三角机构的安装和维护。综上所述,现有单一的固定三角结构以及由其引伸出的上述弊端,局限了它的使用范围和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改变双面针织圆机上盘固定三角结构为固定三角与活动三角的结合,达到在不降低装配精度的条件下,消除针织圆机操作不便、通用性差等缺陷,通过活动三角的自动变化,来改变纬编机的织针运动轨,使织针在最佳的运动条件下运行,具有平稳而连续的加速度,确保织针在成圈过程中的工艺点要求和受力特点。 本技术的上述技术目的主要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解决的: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座,固定在三角座上端的固定三角,固定在三角座下端的双击气缸,所述三角座及固定三角中开设活动三角通道,所述活动三角通道中设置活动三角,及对活动三角复位的复位件,所述双击气缸的活塞杆作用于活动三角的下端。 作为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完善和补充,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措施:所述双击气缸内设有半位活塞缸、全位活塞缸、分别与半位活塞缸和全位活塞缸联通的进气通道,所述半位活塞缸与全位活塞缸之间设有限位部,所述半位活塞缸和全位活塞缸中分别设置半位活塞杆和全位活塞杆,所述全位活塞杆作用于活动三角的下端,所述半位活塞杆上端穿过限位部上的通孔作用于全位活塞杆的下端。 所述的半位活塞杆和全位活塞杆分别与半位活塞缸、全位活塞缸之间设有密封圈。 所述活动三角呈“T”字形,所述复位件为复位簧,复位簧的下端抵触在一设置在活动三角通道内的圆盘上,上端抵触在活动三角通道的壁体上,所述全位活塞杆通过圆盘作用于活动三角的下端。 所述活动三角的肩部与竖向杆部之间设有内凹环。 所述双击气缸上的两进气通道分别通过气管与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的电磁阀与一高压起源连接。 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改单一的固定三角为活动三角与固定三角的配合,无需拆装三角,直接通过活动三角的自动变化,改变纬编机的织针运动轨迹,使织针在最佳的运动条件下运行,具有平稳而连续的加速度,确保织针在成圈过程中的工艺点要求和受力特点,为实现各类花型组织编织提供了可靠的功能保障。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本技术活动三角复位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本技术活动三角半位驱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本技术活动三角全位驱动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实施例: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如图1-3所示,它包括三角座3,固定在三角座3上端的固定三角1,固定在三角座3下端的双击气缸6,所述三角座3及固定三角I中开设活动三角通道,所述活动三角通道中设置活动三角3,及对活动三角3复位的复位件4,所述双击气缸6的活塞杆作用于活动三角3的下端。所述双击气缸6上的两进气通道11分别通过气管与一电磁阀连接,所述的电磁阀与一高压起源连接。 所述双击气缸6内设有半位活塞缸、全位活塞缸、分别与半位活塞缸和全位活塞缸联通的进气通道11,所述半位活塞缸与全位活塞缸之间设有限位部12,所述半位活塞缸和全位活塞缸中分别设置半位活塞杆8和全位活塞杆7,所述全位活塞杆7作用于活动三角3的下端,所述半位活塞杆8上端穿过限位部12上的通孔作用于全位活塞杆7的下端。为了确保密封性,提高动作可靠性,所述的半位活塞杆8和全位活塞杆7分别与半位活塞缸、全位活塞缸之间设有密封圈。 具体来说,所述活动三角3呈“T”字形,所述复位件4为复位簧,复位簧的下端抵触在一设置在活动三角通道内的圆盘5上,上端抵触在活动三角通道的壁体上,所述全位活塞杆7通过圆盘5作用于活动三角3的下端。所述活动三角3的肩部与竖向杆部之间设有内凹环31。 如图2所示,当高压气源10的压缩空气经气管作用于与双击气缸6联结的电磁阀9,从双击气缸6下端的进气通道进气,驱动半位活塞杆8和全位活塞杆7 —起向上移动,动力作用在圆盘5上,与圆盘5相连的活动三角2受到动力作用,完成半位打出,从而形成对高脚针的出针轨迹控制。与此同时,圆盘5与三角座3之间的复位弹簧4呈被压缩状态。 如图3所示,当高压气源10的压缩空气经气管作用于与双击气缸6联结的电磁阀9,从双击气缸6中部的进气通道进气,驱动全位活塞杆7向上移动,半位活塞杆8则向下移动,动力作用在圆盘5上,与圆盘5相连的活动三角2受到动力作用,完成全位打出,从而形成对高低脚针的出针轨迹控制。与此同时,圆盘5与三角座3之间的复位弹簧4呈全压缩状态。 反之,当活动三角2需要复位时,双击气缸6内的气体排出并停止工作,作用在圆盘5上的动力消失,由于复位簧4回弹的作用力,活动三角2复位,如图1所示。 综上所述,由图2到图3再到图1的各种动作,完成活动三角2的自动伸缩,实现织针轨迹的自动变化。 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在上述实施例中,本技术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座(3),固定在三角座(3)上端的固定三角(I),固定在三角座(3 )下端的双击气缸(6 ),所述三角座(3 )及固定三角(I)中开设活动三角通道,所述活动三角通道中设置活动三角(3),及对活动三角(3)复位的复位件(4),所述双击气缸(6)的活塞杆作用于活动三角(3)的下端。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双击气缸(6)内设有半位活塞缸、全位活塞缸、分别与半位活塞缸和全位活塞缸联通的进气通道(11 ),所述半位活塞缸与全位活塞缸之间设有限位部(12),所述半位活塞缸和全位活塞缸中分别设置半位活塞杆(8)和全位活塞杆(7),所述全位活塞杆(7)作用于活动三角(3)的下端,所述半位活塞杆(8)上端穿过限位部(12)上的通孔作用于全位活塞杆(7)的下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气动双击式三角机构,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角座(3),固定在三角座(3)上端的固定三角(1),固定在三角座(3)下端的双击气缸(6),所述三角座(3)及固定三角(1)中开设活动三角通道,所述活动三角通道中设置活动三角(3),及对活动三角(3)复位的复位件(4),所述双击气缸(6)的活塞杆作用于活动三角(3)的下端。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建卫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佰源机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