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校伟专利>正文

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620093 阅读:11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1-06 13: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报警器、集成电路、电池和开关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方便,无需占用人力、劳动强度小、监测及时,能在患者体温超出正常设定值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有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报警器、集成电路、电池和开关组成。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方便,无需占用人力、劳动强度小、监测及时,能在患者体温超出正常设定值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有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专利说明】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 >J-U ρ?α装直。
技术介绍
在神经外科手术过程中,患者的体温需要随时监视。这项工作目前均采用医护人员使用普通体温表随时测量,这种工作方式存在有占用人力、劳动强度大、监测不及时等缺陷,严重威胁手术的顺利进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就是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 其技术方案是: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报警器、集成电路、电池和开关组成,电池的正极通过开关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报警器的一端、集成电路的14脚、第一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可调电阻与集成电路的I脚及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可调电阻与集成电路的5脚、6脚及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2脚相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8脚相连接,报警器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第一阳极与集成电路的3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第二阳极与集成电路的10脚相连接, 集成电路的9脚与集成电路的4脚相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集成电路的7脚、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及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CD4011。 其中,所述发光二极管为共阴极的双色发光二极管。所述报警器为蜂鸣器。所述三极管的型号为8050。所述第一可调电阻和第二可调电阻均采用阻值为470—510Κ的多圈可调电阻。所述集成电路的I脚与其7脚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集成电路的5脚与其7脚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所述第一二极管和第二二极管封装在一护套内作为温度传感器,其与电路之间通过屏蔽线连接。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具有以下优点:设计合理、结构简单、容易制作、使用方便,无需占用人力、劳动强度小、监测及时,能在患者体温超出正常设定值时,自动发出声光报警,及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有利于保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一种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一种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由阻值为IK的第一电阻R1、阻值为100K的第二电阻R2、阻值为5.1K的第三电阻R3、阻值为IK的第四电阻R4、阻值为100K的第五电阻R5、第一可调电阻W1、第二可调电阻W2、容量为0.02u的第一电容Cl、容量为0.02u的第二电容C2、型号为2AP9的第一二极管D1、型号为2AP9的第二二极管D2、型号为8050的三极管T、发光二极管RD (共阴极的双色发光二极管)、报警器L、型号为⑶4011的集成电路IC、6V的电池DC和开关K组成。电池DC的正极通过开关K与第四电阻R4的一端、第五电阻R5的一端、报警器L的一端、集成电路IC的14脚、第一电阻Rl的一端及第二电阻R2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Rl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可调电阻Wl与集成电路IC的I脚及第一二极管Dl的负极相连接,第四电阻R4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可调电阻W2与集成电路IC的5脚、6脚及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相连接,第二电阻R2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2脚相连接,第五电阻R5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IC的8脚相连接,报警器L的另一端与三极管T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T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R3与发光二极管RD的阴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RD的第一阳极与集成电路IC的3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RD的第二阳极与集成电路IC的10脚相连接,集成电路IC的9脚与集成电路IC的4脚相连接,电池DC的负极与集成电路IC的7脚、三极管T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Dl的正极及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RD为共阴极的双色发光二极管。报警器L为蜂鸣器。第一可调电阻Wl和第二可调电阻W2均采用阻值为470— 510K的多圈可调电阻。集成电路IC的I脚与其7脚之间连接有第一电容Cl,集成电路IC的5脚与其7脚之间连接有第二电容C2,第一电容Cl及第二电容C2用于滤除干扰波。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封装在一护套I内作为温度传感器,其与电路之间通过屏蔽线2连接。 制作本技术时,按照电路原理图图1,将电子元件连接在一电路板上并安装在一壳体内,将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封装在一护套I内作为温度传感器,其与电路板之间通过屏蔽线2连接。 工作原理:集成电路IC为四2输入与非门电路,当两输入端有一个输入为O,输出就为1,当输入端均为I时,输出为0,当两个输入端都为O时,输出是I。将第一二极管Dl和第二二极管D2封装在一护套I内制作的温度传感器,置于患者腋下或通过胶布粘贴在患者其它医嘱部位。遵医嘱设定患者体温范围,如设置患者体温低于36°C及高于39°C时报 m 目O 当温度传感器中第一二极管Dl及第二二极管D2感知患者体温正常时,集成电路IC的I脚与其2脚均呈高电平,其3脚输出低电平;集成电路IC的5脚与其6脚均呈低电平,其4脚输出高电平,则集成电路IC的8脚与其9脚均呈高电平,集成电路IC的10输出低电平;因此,发光二极管RD的双阳极处均无电压而不发光,三极管也不导通,无声光报警,表示患者体温正常。 当温度传感器中第一二极管Dl感知患者体温过高(如高于39°C)时,第一二极管Dl的反向电阻会减小,使集成电路IC的I脚呈低点位,集成电路IC的2脚在第二电阻的作用下呈高电位,因此,集成电路IC的3脚输出高电平,这个高电平通过发光二极管RD的第一阳极驱动三极管导通,报警器L发出警音,发光二极管RD的一色发光(如红色),此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患者体温高于正常值;当温度传感器中第二二极管D2感知患者体温过低(如低于36°C )时,第二二极管D2的反向电阻会增大,使集成电路IC的5、6脚呈高点位,集成电路IC的4脚输出低电平,集成电路IC的8脚在第五电阻的作用下呈高电位,因此,集成电路IC的10脚输出高电平,这个高电平通过发光二极管RD的第二阳极驱动三极管T导通,报警器L发出警音,发光二极管RD的另一色发光(如绿色),此时提醒医护人员注意患者体温低于正常值。 本技术制作完毕的调节方法:首先将本装置的温度传感器放置在一恒温箱内,调节恒温箱内温度稳定在36°C上,并把第一可调电阻Wl的滑动臂移至最下端,然后将第二可调电阻W2调至使发光二极管RD的绿色发光与不发光的临界处;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神经外科手术用体温自动监视装置,其特征在于:由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四电阻、第五电阻、第一可调电阻、第二可调电阻、第一电容、第二电容、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三极管、发光二极管、报警器、集成电路、电池和开关组成,电池的正极通过开关与第四电阻的一端、第五电阻的一端、报警器的一端、集成电路的14脚、第一电阻的一端及第二电阻的一端相连接,第一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一可调电阻与集成电路的1脚及第一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四电阻的另一端通过第二可调电阻与集成电路的5脚、6脚及第二二极管的负极相连接,第二电阻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2脚相连接,第五电阻的另一端与集成电路的8脚相连接,报警器的另一端与三极管的集电极相连接,三极管的基极通过第三电阻与发光二极管的阴极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第一阳极与集成电路的3脚相连接,发光二极管的第二阳极与集成电路的10脚相连接,集成电路的9脚与集成电路的4脚相连接,所述电池的负极与集成电路的7脚、三极管的发射极、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及第二二极管的正极相连接;所述集成电路的型号为CD40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校伟
申请(专利权)人:王校伟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