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马文庄专利>正文

石板刻字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60313 阅读:36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石刻用笔,由电机、传动部件、主轴钻夹、外套及笔尖组成,其特征是在外套下端及钻夹外侧增设了一个护套,笔尖的刻字端包覆了金刚石颗料,采用形式为球顶或尖锥顶或圆柱顶,能加工U形方口圆底字形,刻工精湛,保持原有字画笔锋,较手工刻字速度提高10-20倍,是石刻爱好者的理想工具。(*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本技术涉及一种石刻工具,属于电动刻字笔。众所周知,传统的石碑、石板刻字均属人工锤凿而成,速度很慢,且质量不易保证,中国专利申请号为89220427.3的快速刻写金属、大理石笔,由脉冲电路、线圈盒、笔体、调节杆、铁芯、笔尖、套管、胶圈、弹簧座、弹簧组成,其刻字是靠笔尖的往复振动来完成的,其原理与人工锤类似,只能加工斜口尖底或斜口圆底字,要刻方口圆底字,特别是小字就不易做到,而且加工的字口参差不齐,微小的凸点不易保留,所以,不易刻出原有的书风。本技术的目的就提供一种能保持原有书风的石板刻字笔,特别适用于小字加工。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利用原有电钻的原理,对其进行改进而成,这种石刻用笔,主要由电机1、传动部件2、主轴3、钻夹4、外套5及笔尖6组成,电机1与主轴3之间的传动部件2可采用软轴传动、皮带传动、齿轮变速传动或直联传动,主轴3与钻架4之间采用直联,由钻夹4夹持笔尖6,其特征在于外套5的下端钻夹4的外侧设有防护套7,用于刻字时用手推动笔尖移动,所用笔尖6的刻字端顶部包复了金刚石颗粒,用于旋转磨削刻字。本技术所述的笔还可通过下列方式实现:所述刻字笔的笔尖6的刻字端顶部的形状为球形或尖锥形或圆柱形。本技术所述的石板刻字笔,其在电机通过传动部件将动力-->传给主轴及钻夹,带动笔尖旋转,其对石板进行连续磨削刻字,能加工U型方口圆底字形,尤其加工小字,能较好的表达原有字形的笔锋,而且刻字速度快,相当于手工刻字的10-20倍,同时能保留细微的凸点。下面结合视图对本技术作详细描述:图1是本技术直联传动或齿轮变速传动式的刻字笔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皮带传动式的刻字笔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刻字笔的笔尖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软轴传动式的刻字笔的示意图。图中:1电机        2传动部件        3主轴        4钻夹        5外套        6笔尖        7防护套,其中1电机为微型电机,通过传动部件2将动力传递给主轴3,主轴3与钻夹4直联为一体,笔尖6由钻夹4夹持,主轴3的外侧有外套5防护及定位,外套下端或钻夹的外侧配有防护套7,其中传动部件2的结构为直联或皮带式或软轴式或齿轮变速式传动型式,笔尖6的刻字端顶部为球形或尖锥形或圆柱形,且包复了一层金刚石颗粒,当电机转动时,通过电机轴与之相联的传动部件2再传递到主轴3上,带动钻夹4及所夹持的笔尖6旋转,一手持外套5,一手控制防护套7使其移动,这样就可以任意连续的在石板的平面上刻出所需的字形。以上也是本技术的最佳实施例。采用本技术所述的石板刻字笔,能较好的完成小字的精细加工,保持原字形的笔锋,且成本低,较手工刻字提高速度10-20倍,尤其可加工U型方口圆底字,深受人们欢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刻用笔,主要由电机1、传动部件2、主轴3、钻夹4外套5及笔尖6组成,传动部件2联接电机1与主轴3,主轴3与钻夹4之间采用直联,由钻夹4夹持笔夹6,其特征在于外套5的下端钻夹4的外侧设有防护套7,所用笔尖6的刻字端顶部包复了金刚石颗粒。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石刻用笔,主要由电机1、传动部件2、主轴3、钻夹4外套5及笔尖6组成,传动部件2联接电机1与主轴3,主轴3与钻夹4之间采用直联,由钻夹4夹持笔夹6,其特征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文庄
申请(专利权)人:马文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