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唐达列专利>正文

唐转体式潜水员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93417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22:38
唐转体式潜水员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主要部分是可旋转和升降的座椅(或类似载体),通过金属构件联结在主立柱上,座椅配备扶手、安全护栏、操控器、凹形靠背等。操控转体电动机和双联升降绞盘工作,可按潜水员的需要控制座椅从甲板安全区域转至舷外再降至水面,或从舷外水面返回到甲板安全区域,通过多种安全保护装置和结构的配合,帮助潜水员轻松、舒适、安全地完成入水,出水活动。主要适用于干舷3米以内的船甲板、水上平台等设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唐转体式潜水员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主要部分是可旋转和升降的座椅(或类似载体),通过金属构件联结在主立柱上,座椅配备扶手、安全护栏、操控器、凹形靠背等。操控转体电动机和双联升降绞盘工作,可按潜水员的需要控制座椅从甲板安全区域转至舷外再降至水面,或从舷外水面返回到甲板安全区域,通过多种安全保护装置和结构的配合,帮助潜水员轻松、舒适、安全地完成入水,出水活动。主要适用于干舷3米以内的船甲板、水上平台等设施。【专利说明】唐转体式潜水员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通过旋转、升降方式帮助潜水员轻松、舒适、安全地从船甲板 或水上平台安全区域入水、出水的机电装置,主要适用于干舷3米以内的船甲板、平台等设 施。可扩展至大于3米干舷的潜水活动。
技术介绍
目前,国际上有多种潜水员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以下简称吊具),归纳起来,它 们一般由组成某一形状(如门字形、A字形)的摆杆或支架做支撑(以下统称摆杆),用固 定在甲板的绞盘的缆绳通过摆杆支架上的滑轮将吊篮、吊笼、吊筐(以下统称吊笼)及站在 其中的潜水员从船甲板或平台(以下统称甲板)吊入水中,或从水中吊回甲板;另一套绞 盘的缆绳系在摆杆上,收紧或放松缆绳可操控摆杆向舷外的伸出或收回,达到移送吊笼至 舷外或收回至甲板;也见过使用长臂吊车配吊笼输送人员的(不符合相关规范安全要求)。 操作时都必须沿舷边方向左右各至少设置一根软绳系住吊笼,并需安排人员在两边拉控软 绳,防止吊笼旋转和减小平行舷边的摆动,但无法控制垂直船侧板方向的摆动;为了防止吊 笼与船侧板之间在摆动中发生碰撞,潜水员要不停地用撑杆顶离舷侧板;或将吊臂做的很 长,将吊笼远远地伸出舷外;或在水下设锚,在锚与船上固定一缆,用连接环将吊笼与固定 缆相连,防止摆动和碰撞。 国际公约规定,干舷2米及以上的潜水(我国规定为3米)必须使用满足其规定条 件的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当干舷小于2米,允许不使用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可以改用其 它辅助方法如潜水长梯等。查国内和国际涉及潜水相关规范,对载人的吊装设备要求非常 高,致载人吊具设备价格是吊货设备的10倍左右,当干舷小于2米,公司为降低潜水成本, 常不配用吊具,而是配用长梯。潜水员或借助安装在舷边的长梯爬下爬上,或直接从甲板跳 入水中。经过长时间水下活动已非常疲惫的潜水员仍须攀爬长梯才能回到甲板,尤其是那 些身穿厚重潜水服完成水下作业的潜水员回船时,更是异常费力。例如我国对"南海1号" 沉船进行考古打捞时,身着重装的潜水员也是从船甲板直接跳入海水。 还有很多浅水或浅海潜水或水下作业项目,如:探险、捕捞、潜水观光旅游等,没有 使用相关吊具,只设长梯。身背氧气瓶,穿上脚蹼的潜水员因走动不便多是直接跳入水中, 这对于潜水观光旅游项目参加人员大多是缺乏训练的新手来说,更是紧张和惊心动魄。尤 其是返回登船时十分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消除在干舷3米以下的潜水活动中常见的上述困难,本技术以新的思路 开发一种机电装置能将潜水员从甲板轻松安全地运送至水中或从水中运回甲板,而且不会 对船甲板进行大量改动,也不会对原有的人员活动区域产生较大妨碍。 该装置主要部分是可旋转和升降的座椅(或类似载体),通过金属构件联结在主 立柱上,座椅配备扶手、安全护栏、操控器。为防腐蚀,座椅可选工程塑料、不锈钢材料或其 它防腐材料。入水时,潜水员从甲板的安全处走上座椅的踏板,转身坐上座椅,扣上安全护 栏,按动座椅扶手上方的操控器,旋转至舷外与船舷约成直角的位置,这时定位板触动行程 止动开关,停止旋转;再按操控器,座椅下降至水面附近,控制座椅坐板进入水下〇. 3至0. 5 米左右停止下降(一般以水面淹至潜水员胸部为宜);这时潜水员可解开安全护栏,受水 的浮力,潜水员可以轻松地滑入水中。出水时潜水员游至座椅旁边,抓住扶手,收腿踏上座 椅踏板,转身坐上座椅;也可先转身坐上座椅再收腿;扣上安全护栏,操作控制器使座椅升 离水面至定位处,这时定位板触动行程止动开关,停止上升;再操控旋转回到甲板的安全区 域,解开安全护栏,离开座椅。 由于椅坐板深入水下一定深度,坐在椅上的潜水员身体大部分浸入水中,自身重 量减轻许多,大多数人都可以轻松地完成上述动作。 本装置设有两套并行操控器,一套安装在座椅扶手上方,另一套保留在船上,可以 由船上人员直接控制座椅的旋转升降。根据用户的要求和现代技术,操控器可选用有线控 制,也可选用无线控制方式。 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在船甲板靠近舷边约〇. 3米处选点,用螺栓法兰联结方式固定一根主立柱,在主 立柱的上部于船舯方向和平行舷边方向各联结一根L形支架(也可以是其它夹角布局,两 L形支架之间可以加横杆以增加稳定性;较小的船可将其一 L形支架固定在另一侧舷边), 形成三足鼎立,保证主立柱的稳定,还分担座椅转至舷外时产生的力矩。 在主立柱上3. 5米左右高度固定一支撑盘(以干舷2米为例,视干舷实际高度调 整此高度),盘上安装可旋转的圆毂(称为圆毂A),圆毂A上对称安二梁,长梁上安装双联 升降绞盘、滑轮等完成座椅的升降动作,短梁上安装配重以平衡另一端因座椅、潜水员、升 降绞盘、桁架等重量产生的力矩。在圆毂A与支撑盘之间安装平面轴承以减少摩擦,外设防 雨防尘罩。 在任一 L形立柱上部安装一电机,电机通过其轴上的皮带轮1、皮带与圆毂A上的 皮带轮2相联,带动圆毂A旋转,实现连接座椅金属结构转体。 在主立柱的支撑盘下方也安装一圆毂(称为圆毂B),上连一水平梁架,梁端下连 垂直桁架,桁架与座椅靠背和踏板相连。在梁端附近选适当点系主钢缆绳和副钢缆绳。 主立柱的支撑盘下约0. 3米处向下安装长约2. 6米窄金属定位键,该金属键与圆 毂B上的槽配合限制圆毂B在这2. 6米段上的转动,保证座椅不会与舷侧板碰撞和减少晃 动。金属键上方〇. 3米段没有此限制,圆毂B又可以旋转,带动座椅从甲板安全区域转至舷 外或从舷外回到甲板安全区域。理论上,椅背相连的桁架只要距离舷侧板〇. 2米以上就能 完全避免因波浪引起的船和座椅晃动产生碰撞,尤其适用风浪较大的海况潜水作业。利用 金属键上端部和槽端的形状配合,可引导圆毂B下降时自动修正位置,保证定位键顺利滑 入槽口。 主立柱下部设缓冲弹簧,防止所有保险措施都失效时座椅下坠的硬冲击。主立柱 下设集油池,收集从主立柱上流下的润滑油酯和水滴,定期清理,防止污染水域。主立柱外 设防护罩,防止人员触摸立柱受伤。 在座椅旋转和升降的极限点均设有定位板和行程限位止动开关,当运行到极限点 时,定位板触及止动开关,相关电动机立刻断电停车,防止因人员操作失误引发装置损坏。 座椅靠背上设凹槽,尺寸与常用氧气瓶外径加护套相仿,使潜水员能舒适可靠地 靠在椅背上;安全护栏为T形,横的一端铰接在一扶手上,在人的两条大腿之间坚的一端嵌 入椅坐板前部的定位孔中,横的另一端嵌入另一扶手的锁扣中,加保险扣锁紧,防止潜水员 在离心力的作用下甩出和下滑跌落。 现在吊车绞盘已是成熟的技术,应用很广,但是市售的吊车绞盘只有一套或二套 失电停车保护装置,防止因突然失电引起吊缆上的悬挂物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唐转体式潜水员入出水系统吊放装置,主要部分是可旋转和升降的座椅(或类似载体),通过金属构件联结在主立柱上,座椅配备扶手、安全护栏、操控器,其特征是座椅(或类似载体)通过金属构件联结在主立柱上,操控转体电动机和升降绞盘工作,可按潜水员的需要控制座椅从甲板安全区域转至舷外再降至水面,或从舷外水面返回到甲板安全区域,通过机械结构的限制或不限制,达到在需要转动的范围不限制其转动,在不需要转动的范围限制其转动,从而保证座椅在被限制的升降段不会产生转动以及大的晃动,完全消除与船侧板发生碰撞的危险。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达列
申请(专利权)人:唐达列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