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91046 阅读:10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8: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立式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控制装置,在所述立式支架上安装有栽培槽,营养液循环装置分别与栽培槽、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栽培槽包括U型管和支撑直管两种结构,所有U型管与支撑直管间隔设置,在支撑直管和U型管上均设有数个栽培口;在支撑直管的一端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弯头。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优点是:大大提高培育植物面积,将平面培育方式转变为立体培育方式,有效地利用空间;营养液循环装置将营养液不断地提供给栽培口内的植物,并通过时控开关来控制进液泵的运行,节省时间及劳动力,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立式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控制装置,在所述立式支架上安装有栽培槽,营养液循环装置分别与栽培槽、控制装置相连接。所述栽培槽包括U型管和支撑直管两种结构,所有U型管与支撑直管间隔设置,在支撑直管和U型管上均设有数个栽培口;在支撑直管的一端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弯头。本技术的优点是:大大提高培育植物面积,将平面培育方式转变为立体培育方式,有效地利用空间;营养液循环装置将营养液不断地提供给栽培口内的植物,并通过时控开关来控制进液泵的运行,节省时间及劳动力,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专利说明】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
本技术涉及管道式无土培育植物的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壁挂式培育植物装 置。
技术介绍
目前,水培装置多采用并列的一根或多根可移动的栽培管槽进行培育,是利用生 长季节和设施条件大面积生产的栽培装置,此传统方式多用于大面积农田,并且装置结构 庞大,不适合家庭、办公小环境等地使用,由于家庭栽培量小,不能有效的节约空间,观赏 性、实用性不强。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节约空间的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壁挂式培育植物 装置,包括立式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控制装置,在所述立式支架上安装有栽培槽,营养液 循环装置分别与栽培槽、控制装置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槽有多个并从上至下依次水平设置在两根立柱之间,在位于 最上端的栽培槽上设有进液口,在位于最下端的栽培槽上设有出液口;营养液从进液口进 入后呈弓字型的流向依次经过各栽培槽中,最后通过出液口进入营养液循环装置中。 进一步地,所述栽培槽包括U型管、支撑直管两种结构,所有U型管与支撑直管间 隔设置,在支撑直管和U型管上均设有数个栽培口,在支撑直管的一端上设有开口朝上的 弯头。开口朝上的弯头设计有利于增加管内氧气,利于植物根系发育。 进一步地,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包括贮液箱、进液泵、进液管、回流管,所述进液泵 设在贮液箱内;进液管一端与进液泵连接、另一端与进液口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回流管相 连。 进一步地,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时控开关、电源,所述进液泵分别与时控开关、电源 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贮液箱安装在支架的底部。 有益效果:本技术的优点是:大大提高培育植物面积,将平面培育方式转变 为立体培育方式,有效地利用空间;营养液循环装置将营养液不断地提供给栽培口内的植 物,并通过时控开关来控制进液泵的运行,进而控制营养液的流动次数,及时补充植物所需 营养及根系所需氧气,更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如图1和图2所示,一种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立式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5、 控制装置,立式支架由左立柱2和右立柱1组成,在左立柱2和右立柱1之间并从上至下依 次水平安装有多个栽培槽,在位于立式支架最上端的栽培槽上设有进液口 4,在位于立式支 架最下端的栽培槽上设有出液口;进液口 4靠近右立柱1。 栽培槽包括U型管3、和支撑直管7两种形式,在支撑直管7的一端上设有开口朝 上的弯头6,并且弯头6与支撑直管7相通;所有U型管3与支撑直管7间隔设置,在支撑 直管7和U型管3上均设有数个栽培口 8。本技术中开口朝上的弯头6设计有利于增 加管内氧气,利于植物根系发育。 为了使营养液从进液口 4进入后呈弓字型的流向依次经过各栽培槽中,最后通过 出液口进入营养液循环装置5中,那么在两根立柱中并在相邻两栽培槽之间设置有不能通 过液体的实心管,并且实心管的位置不能妨碍弯头6与支撑直管7相通;所有实心管是按照 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交替设置在左立柱2和右立柱1中,即在最靠近进液口 4处的右立柱1 中并在第二根栽培槽与第三根栽培槽之间设有第一个实心管,然后在左立柱2中并在第二 根栽培槽与第三根栽培槽之间设有第二个实心管,然后再在右立柱1中并在第三根栽培槽 与第四根栽培槽之间设有第三个实心管,以此类推。 上述营养液循环装置5包括贮液箱、进液泵、进液管、回流管,所述进液泵设在贮 液箱内;进液管一端与进液泵连接、另一端与进液口 4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回流管相连。其 中贮液箱安装在支架的底部。 上述控制装置包括时控开关、电源,所述进液泵分别与时控开关、电源连接。进液 泵连接在时控开关上,预先设置的时控开关设置好24小时营养液循环次数及每次循环间 隔时间,营养液在设置好的时间内进行流动,省电及增加栽培管内氧气量。 实施例:本技术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包括直径50mm的PVC管、直径50mm的 PVC弯头6、三通、四通,和直径110mm的PVC管及配套直径110mm转直径50mm套头。 首先,取直径50mm的PVC管,按照孔距6cm,孔直径2cm的规格制取11根作为栽培 槽的支撑直管7 ;然后选取长度为4. 5cm的直径50mm的PVC管作为上述不能通过液体的实 心管,截取若干根;其中4. 5cm的PVC管部分是不过水的,然后按照弓字型的液体流向的需 要使用长度为4. 5cm的直径50mm的PVC管。 其次,根据需氧量原则,设置合理的增氧口,为本技术设置合理的营养液循环 系统。 在组成过程中,将上述PVC管和弯头6、三通、四通按需整理好,按照上述壁挂式培 育植物装置的结构从上至下开始组装,根据不同的需求可适当调节高度和弯头6的数量。 最后,直径110mm的PVC管作为贮液箱,截取长度为20cm的直径50mm的PVC管2 根,然后通过上述2根长度为20cm的直径50mm的PVC管、配套直径110mm转直径50mm套 头将贮液箱与栽培槽连为一体,它能解决贮液箱笨重难以移动的缺点。【权利要求】1. 一种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控制装置, 立式支架由左立柱和右立柱组成,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并从上至下依次水平安装有多个 栽培槽,在位于立式支架最上端的栽培槽上设有进液口,在位于立式支架最下端的栽培槽 上设有出液口;营养液从进液口进入后呈弓字型的流向依次经过各栽培槽中,最后通过出 液口进入营养液循环装置中;每个所述栽培槽包括U型管和支撑直管两种结构,所有U型管 与支撑直管间隔设置,在支撑直管和U型管上均设有数个栽培口;在支撑直管的一端上设 有开口朝上的弯头;在两根立柱中并在相邻两栽培槽之间设置有不能通过液体的实心管, 并且实心管的位置不能妨碍弯头与支撑直管相通;所有实心管是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 交替设置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中。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营养液循环装置包 括贮液箱、进液泵、进液管、回流管,所述进液泵设在贮液箱内;进液管一端与进液泵连接、 另一端与进液口连接;所述出液口与回流管相连。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贮液箱安装在立式 支架的底部。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装置包括时控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壁挂式培育植物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立式支架、营养液循环装置、控制装置,立式支架由左立柱和右立柱组成,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之间并从上至下依次水平安装有多个栽培槽,在位于立式支架最上端的栽培槽上设有进液口,在位于立式支架最下端的栽培槽上设有出液口;营养液从进液口进入后呈弓字型的流向依次经过各栽培槽中,最后通过出液口进入营养液循环装置中;每个所述栽培槽包括U型管和支撑直管两种结构,所有U型管与支撑直管间隔设置,在支撑直管和U型管上均设有数个栽培口;在支撑直管的一端上设有开口朝上的弯头;在两根立柱中并在相邻两栽培槽之间设置有不能通过液体的实心管,并且实心管的位置不能妨碍弯头与支撑直管相通;所有实心管是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分别交替设置在左立柱和右立柱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慧洪文龙嵇怡颜志明史红林宋强强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