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长袖男上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6549 阅读:91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9 10: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袖男上装,包括有衣身,所述衣身两侧的肩膀部上分别连接有衣袖,在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的接合部形成有袖窿底位,由所述衣身的肩膀部及所述肩膀部的延长线构成了所述衣身的前袖中线,所述衣袖与所述前袖中线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角的度数范围为5.5°-33.7°,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部分叠合在所述袖窿底位上形成了第一袖裆、第二袖裆,所述第一袖裆固定在衣袖上,所述第二袖裆固定在衣身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衣袖和衣身的重叠部分设置形状相同的、直线块状或曲线块状的第一袖裆和第二袖裆,由此,在手臂运动时,袖窿底部重叠的面料(第一袖裆、第二袖裆)加大了运动性能,可防止袖窿底位受牵拉力过大破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长袖男上装,包括有衣身,所述衣身两侧的肩膀部上分别连接有衣袖,在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的接合部形成有袖窿底位,由所述衣身的肩膀部及所述肩膀部的延长线构成了所述衣身的前袖中线,所述衣袖与所述前袖中线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角的度数范围为5.5°-33.7°,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部分叠合在所述袖窿底位上形成了第一袖裆、第二袖裆,所述第一袖裆固定在衣袖上,所述第二袖裆固定在衣身上。本技术通过在衣袖和衣身的重叠部分设置形状相同的、直线块状或曲线块状的第一袖裆和第二袖裆,由此,在手臂运动时,袖窿底部重叠的面料(第一袖裆、第二袖裆)加大了运动性能,可防止袖窿底位受牵拉力过大破损。【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服装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长袖男上装。 一种长袖男上装
技术介绍
男上装是对男性穿的上装的一种统称。 现有技术中,当使用者穿上长袖男上装以后,由于上肢活动主要集中在前后、左右 或上下摆动,在前后、左右摆动时对服装影响较小,因为胸围在服装结构设计中已加有放松 量,当上肢摆动时,衣袖会牵拉着前胸宽和后背宽两部位,而这两部位的尺寸也已经根据胸 围进行了适当的加大。 但是,当手臂上下摆动时,衣袖的袖窿底位在上肢向上提时所受的牵拉最大,整件 衣服会随着手臂举起向上吊起,特别是袖窿底位放松量不够时尤为明显,长期使用或者用 力过猛都有可能会导致袖窿底位破损,这在现实生活中已经得到了明显的体现。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的技术现状而提供一种袖窿底位不 易破损的长袖男上装。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种长袖男上装,包括有衣身,所述衣身两侧的肩膀部上分别连接有衣袖,在所述 衣袖与所述衣身的接合部形成有袖窿底位,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衣身的肩膀部及所述肩膀 部的延长线构成了所述衣身的前袖中线,所述衣袖与所述前袖中线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 倾角的度数范围为5. 5° -33.7°,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部分叠合在所述袖窿底位上形成 了形状相同的第一袖裆和第二袖裆,所述第一袖裆固定在衣袖上,所述第二袖裆固定在衣 身上,所述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直线块状或曲线块状。 作为本技术中上述长袖男上装的优选,所述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菱 形。 作为本技术中上述长袖男上装的改进,所述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扇 形。 作为本技术中上述长袖男上装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倾角的度数为3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在衣袖和衣身的重叠部分设置形状相 同的、直线块状或曲线块状的第一袖裆和第二袖裆,由此,在手臂运动时,袖窿底部重叠的 面料(第一袖裆、第二袖裆)加大了运动性能,可防止袖窿底位受牵拉力过大破损。通过将衣 袖和前袖中线的倾角范围限定在5. 5° -33. 7°,在不改变整件衣服外观效果的同时,增加 了衣服的舒适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中常见的长袖男上装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为袖窿底位的布料在被牵拉时的伸长率变化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一个实施例中采用直线块状袖裆长袖男上装的主视图; 图4为本技术另一个实施例中采用曲线块状袖裆的长袖男上装的主视图。 附图标记: 1、衣身;2、衣袖;3、袖窿底位;3. 1、前袖中线;4、第一袖裆;5、第二袖裆;α、倾 角。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如图3和图4所示,本实施例为一种长袖男上装,包括有衣身1,所述衣身两侧的肩 膀部上分别连接有一条衣袖2,衣袖是通过针线缝制在衣身的肩膀部上。 在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的接合部形成有袖窿底位3,由所述衣身的肩膀部及所述 肩膀部的延长线构成了所述衣身的前袖中线3. 1,所述衣袖与所述前袖中线之间形成有倾 角α,所述倾角的度数范围为5. 5° -33.7°,这里根据人机工程学的原理,在进行市场调 研分析之后,优选地择取适用于大多数中等身材人群的倾角度数30°。 所述衣袖2与所述衣身部分叠合在所述袖窿底位上形成了形状相同的第一袖裆4 和第二袖裆5,所述第一袖裆4固定在衣袖上,所述第二袖裆5固定在衣身上,所述第一袖裆 4、第二袖裆5的形状可以为直线块状如图3所示的那样,上述的第一袖裆4、第二袖裆5的 形状为菱形。 或者所述第一袖裆4、第二袖裆5的形状可以为曲线块状,如图4所示的那样,所述 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扇形。 直线块状或曲线块状的第一袖裆、第二袖裆包含了腋下衣身与衣袖所缺失的量, 同时在展开后又加入了新的松量,增强了衣袖的运动量,从而可以避免袖窿底位受牵拉力 过大导致破损。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权利要求】1. 一种长袖男上装,包括有衣身,所述衣身两侧的肩膀部上分别连接有衣袖,在所述衣 袖与所述衣身的接合部形成有袖窿底位,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衣身的肩膀部及所述肩膀部 的延长线构成了所述衣身的前袖中线,所述衣袖与所述前袖中线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 角的度数范围为5. 5° -33.7°,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部分叠合在所述袖窿底位上形成了 形状相同的第一袖裆和第二袖裆,所述第一袖裆固定在衣袖上,所述第二袖裆固定在衣身 上,所述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直线块状或曲线块状。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袖男上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 菱形。3.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长袖男上装,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 扇形。4. 根据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长袖男上装,其特征在于:所述倾角的度数为 30。。【文档编号】A41D1/00GK203897370SQ201420334392【公开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请日期:2014年6月21日 优先权日:2014年6月21日 【专利技术者】叶连波 申请人:浙江迪撒服饰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长袖男上装,包括有衣身,所述衣身两侧的肩膀部上分别连接有衣袖,在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的接合部形成有袖窿底位,其特征在于:由所述衣身的肩膀部及所述肩膀部的延长线构成了所述衣身的前袖中线,所述衣袖与所述前袖中线之间形成有倾角,所述倾角的度数范围为5.5°‑33.7°,所述衣袖与所述衣身部分叠合在所述袖窿底位上形成了形状相同的第一袖裆和第二袖裆,所述第一袖裆固定在衣袖上,所述第二袖裆固定在衣身上,所述第一袖裆、第二袖裆的形状为直线块状或曲线块状。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连波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迪撒服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