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崔立夫专利>正文

多用文房宝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7652 阅读:65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多用文房宝,属于一种文化用品类,集笔挂、笔洗、笔刮和笔架为一体,其笔洗中凸出的筒形笔刮柱上设置一根顶部设有转轴槽的金属拉杆,转轴上套设一伞形带钩笔挂,笔刮柱的中部设有两个向上的爪为笔刮,笔洗底部设置有三个其上沿为两个凸起的笔架,这种文房宝使用携带方便,而且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多用文房宝本技术属于一种文化用品类,尤其涉及的是用于书画过程中挂笔、洗笔的文房宝。目前,文房宝中的笔挂、笔洗、笔架等物件都是单独使用。虽然这些物件使用时有着各自的作用和观赏效果,但是极易在作画时造成混乱,而影响作画者的心绪,同时还有携带不方便的缺点。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为人们提供一种集笔挂、笔洗、笔刮和笔架为一体的多用文房宝,以克服现有文房宝存在的单独设置不便携带的问题。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以缶形笔洗为底托,在笔洗中凸出的筒形笔刮柱上设置一根金属拉杆,拉杆顶部设有转轴槽,转轴槽中设置转轴,轴上套设一伞形带钩笔挂,在笔刮柱的中部外壁上设有两个向上的爪为笔刮,笔洗外部底部呈三足鼎立形式设置有三个其上沿为两个凸起的笔架。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所具有的优点和积极效果是:将笔洗、笔刮、笔挂和笔架组合成一体,可以减少上述物件单独使用时带来的问题,而且便于携带,同时也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达到了一物多用的效果,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结构加以详细的描述。-->图1是本技术的整体装设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结构剖示图;在图1中,1是缶形笔洗,2是笔刮柱,3是笔刮,4是笔架,5是金属拉杆,6是伞形笔挂,7是金属转轴,8是泄水孔。在图2中,呈缶形的笔洗1缶肚向外鼓出,笔洗1内中间凸出竖起与笔洗1为一体的筒形笔刮柱2,笔刮柱2中部外壁上设有与其一体的口向上的爪形笔刮3,缶形笔洗1的底部设有三足鼎立形式与笔洗1底部一体的其上沿形成两个凸起的笔架,笔刮柱2内设有插放安装的拉杆式金属拉杆5,金属拉杆5的顶端开有圆柱形转轴槽,转轴槽中放设金属转轴7,伞形笔挂6中心内芯开有转轴槽,金属转轴7一端设在笔挂6内芯的的转轴槽中,伞形笔挂6的伞形外沿上沿圆周等距离地设置有八个以上的挂钩,笔洗1的底部笔刮柱2附近开有两个泄水孔8,泄水孔8的外孔径边沿凸出子笔洗外壁,封闭泄水孔8的口用橡胶皮塞盖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用文房宝,是由笔洗(1)、笔刮柱(2)、笔刮(3)、金属拉杆(5)、笔挂(6)和笔架(4)构成的,其特征在于:笔洗(1)呈缶形,在缶形的笔洗(1)内中部为一凸出的筒形笔刮柱(2),笔刮柱(2)的中部外壁上设有两个与其一体的开口向上爪形笔刮(3),笔洗(1)的缶肚向外鼓出,笔洗(1)内的底部笔刮柱(2)的附近开有两个泄水孔(8),泄水孔(8)外口径沿凸出于笔洗(1)底部外壁用橡胶皮塞盖紧,笔刮柱(2)中插设有一根金属拉杆(5),金属拉杆(5)顶端设有伞形笔挂(6)。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1.一种多用文房宝,是由笔洗(1)、笔刮柱(2)、笔刮(3)、金属拉杆(5)、笔挂(6)和笔架(4)构成的,其特征在于:笔洗(1)呈缶形,在缶形的笔洗(1)内中部为一凸出的筒形笔刮柱(2),笔刮柱(2)的中部外壁上设有两个与其一体的开口向上爪形笔刮(3),笔洗(1)的缶肚向外鼓出,笔洗(1)内的底部笔刮柱(2)的附近开有两个泄水孔(8),泄水孔(8)外口径沿凸出于笔洗(1)底部外壁用橡胶皮塞盖紧,笔刮柱(2)中插设有一根金属拉杆(5),金属拉杆(5)顶端设有伞形笔挂(6)。2.根据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崔立夫
申请(专利权)人:崔立夫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2[中国|吉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