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66037 阅读:13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22 17:1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包括壳体及支脚,壳体内安装有瓶胆,瓶胆包括有内胆与外胆,内胆底部连接有输氧管,输氧管与内胆相通,瓶胆的上端设有开口,壳体内的底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冷却器;输氧管上设有控制阀,输氧管上连通有气压调节阀,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设有正压阀芯及出气口;支脚上铰接有滑轮,壳体的表面设有推拉把手,推拉把手上安装有控制按钮。通过将气态氧浓缩为液氧,储存于液氧储罐内,取代大量氧气瓶实现集中搬运。并加入滑轮结构,方便搬运,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为内胆与输氧管创造不同的气压环境,实现液氧自动转化为氧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包括壳体及支脚,壳体内安装有瓶胆,瓶胆包括有内胆与外胆,内胆底部连接有输氧管,输氧管与内胆相通,瓶胆的上端设有开口,壳体内的底部设有空腔,空腔内安装有冷却器;输氧管上设有控制阀,输氧管上连通有气压调节阀,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设有正压阀芯及出气口;支脚上铰接有滑轮,壳体的表面设有推拉把手,推拉把手上安装有控制按钮。通过将气态氧浓缩为液氧,储存于液氧储罐内,取代大量氧气瓶实现集中搬运。并加入滑轮结构,方便搬运,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为内胆与输氧管创造不同的气压环境,实现液氧自动转化为氧气。【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氧储罐,特别是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 罐。 -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
技术介绍
液氧储罐为双层真空粉末储罐。内胆材质采用不锈钢(其中二氧化碳储罐为 16MnDR),外胆材质为Q235B或者16MnR。表面防腐涂层采用喷砂除锈、吹扫、喷涂等工艺,同 时采用了双组分快速固化液体涂料。它主要用于液氧、液氮、液氩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的低 温液态存储。1立方米液体可以代替130支气体钢瓶。它可以取代每天用气瓶往返运输,节 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广泛应用在气体行业、医院、金属冶炼等用气量较大的用户,是实 现集中供气的最佳产品。具有使用寿命长、结构紧凑、占地面积少、集中控制、操作方便等特 点。 氧气是医用中心不可或缺的材料,且使用量大,通过输送方能满足供氧需求,在输 送过程中需要用到液氧储罐。液氧储罐充满液氧后,质量较大,搬运困难,费时费力。目前, 液氧储罐中安装有蒸发器,蒸发器可以将液氧转化为气态氧,以气态的方式输出满足供氧 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通过将气 态氧浓缩为液氧,储存于液氧储罐内,取代大量氧气瓶实现集中搬运。并加入滑轮结构,方 便搬运,节约大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为内胆与输氧管创造不同的气压环境,实现液氧 自动转化为氧气,取代原有的蒸发器,节约物力资源,降低成本。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方案,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包括壳体及支脚,支脚连接于壳体的 下端,壳体内安装有瓶胆,瓶胆包括有内胆与外胆,内胆底部连接有输氧管,输氧管与内胆 相通,瓶胆的上端为瓶胆口,瓶胆口上设有开口,其特征在于:壳体内的底部设有空腔,空腔 内安装有冷却器;输氧管上设有控制阀,控制阀位于输氧管与内胆的连接处,输氧管上连通 有气压调节阀,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位于壳体外,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设有正压阀芯及出 气口,正压阀芯与出气口相匹配;支脚上铰接有滑轮,壳体的表面设有推拉把手,推拉把手 上安装有控制按钮,控制按钮与滑轮相匹配;瓶胆口内活动连接有活塞,活塞与开口相匹 配。冷却器能够创造低温环境,缓解液氧的挥发性,确保液氧稳定,防止浪费现象发生,达到 充分利用液氧的目的。控制阀控制输氧管是否导通,实现自主控制的功能,结构简单。内 胆为一个相对高气压的环境,液氧受气压挤压进入输氧管,利用压力差作为动力源,节省物 力,降低使用成本。高压环境进一步抑制液氧挥发;输氧管为一个相对低气压的环境,低 气压下液氧更容易蒸发,当液氧进入输氧管后,液氧逐渐转化为氧气,并通过输氧管输出氧 气。该方法取代了蒸发器,降低成本,且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气压调节阀能够调节输氧管 内的气压:液氧进入输氧管,逐渐转化为氧气,输氧管内的氧气气压升高,气压调节阀能够 将部分氧气输出至氧气回收气袋,不仅能够调节输氧管内气压,始终确保液氧能够转化为 氧气,而且氧气回收气袋内收集的氧气可以备用。滑轮结构配合推拉把手,通过对液氧储罐 施加一定的力即可推动液氧储罐,具有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活塞控制开口开启与关闭:当 需要添加液氧时,活塞向上运动,开口与瓶胆相互连通,添加过程完成后,活塞向下运动,开 口与瓶胆不连通。活塞结构气密性良好,能够防止挥发的氧气自开口跑出,使得液氧被充分 利用。 进一步,壳体包括有上壳体与下壳体,壳体与下壳体之间连接有法兰盘,借助螺栓 实现固定法兰盘,法兰盘气密性良好。 进一步,输氧管的一端连接内胆,输氧管的另一端位于瓶胆的上端,输氧管的另一 端设有输氧口,输氧口连接于壳体上。输氧管能够架氧气输送至氧气瓶实现供氧。 进一步,控制阀上设有控制开关,控制开关位于壳体表面,实现控制控制阀的开启 及关闭。 进一步,正压阀芯活动连接于气压调节阀的内壁,出气口位于气压调节阀的两侧, 正压阀芯的上连接有移动板件,移动板件架于出气口上,移动板件活动连接于出气口;正压 阀芯的两侧均设有通孔。当输氧管内氧气气压超过额定值时,氧气推动正压阀芯运动,正压 阀芯与出气口连通,氧气经出气口进入氧气回收气袋内,留作备用。当输氧管内氧气气压回 复额定值后,正压阀芯复位,停止出氧过程。该结构能够自动调节输氧管内气压。 进一步,正压阀芯与移动板件之间连接有密封圈,提高密封性。 进一步,瓶胆口外连接有压盖,压盖与瓶胆口相匹配,压盖包覆瓶胆口,进一步提 高密封性。 进一步,活塞上连接有推拉杆,推拉杆的下端连接活塞,推拉杆的上端位于压盖与 瓶胆口之间,推拉杆控制活塞移动。 由于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技术为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通过将气态氧浓缩为液 氧,储存于液氧储罐内,取代大量氧气瓶实现集中搬运。并加入滑轮结构,方便搬运,节约大 量的人力物力资源。同时,为内胆与输氧管创造不同的气压环境,实现液氧自动转化为氧 气,取代原有的蒸发器,节约物力资源,降低成本。 冷却器能够创造低温环境,缓解液氧的挥发性,确保液氧稳定,防止浪费现象发 生,达到充分利用液氧的目的。控制阀控制输氧管是否导通,实现自主控制的功能,结构简 单。内胆为一个相对高气压的环境,液氧受气压挤压进入输氧管,利用压力差作为动力源, 节省物力,降低使用成本。高压环境进一步抑制液氧挥发;输氧管为一个相对低气压的环 境,低气压下液氧更容易蒸发,当液氧进入输氧管后,液氧逐渐转化为氧气,并通过输氧管 输出氧气。该方法取代了蒸发器,降低成本,且具有实用性强的特点。气压调节阀能够调节 输氧管内的气压:液氧进入输氧管,逐渐转化为氧气,输氧管内的氧气气压升高,气压调节 阀能够将部分氧气输出至氧气回收气袋,不仅能够调节输氧管内气压,始终确保液氧能够 转化为氧气,而且氧气回收气袋内收集的氧气可以备用。滑轮结构配合推拉把手,通过对液 氧储罐施加一定的力即可推动液氧储罐,具有节省人力物力的优点。活塞控制开口开启与 关闭:当需要添加液氧时,活塞向上运动,开口与瓶胆相互连通,添加过程完成后,活塞向下 运动,开口与瓶胆不连通。活塞结构气密性良好,能够防止挥发的氧气自开口跑出,使得液 氧被充分利用。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图1为本技术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技术中气压调节阀的结构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应用于医用中心供氧系统的液氧储罐,包括壳体及支脚,所述支脚连接于所述壳体的下端,所述壳体内安装有瓶胆,所述瓶胆包括有内胆与外胆,所述内胆底部连接有输氧管,所述输氧管与所述内胆相通,所述瓶胆的上端为瓶胆口,所述瓶胆口上设有开口,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内的底部设有空腔,所述空腔内安装有冷却器;所述输氧管上设有控制阀,所述控制阀位于所述输氧管与所述内胆的连接处,所述输氧管上连通有气压调节阀,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位于所述壳体外,所述气压调节阀的另一端设有正压阀芯及出气口,所述正压阀芯与所述出气口相匹配;所述支脚上铰接有滑轮,所述壳体的表面设有推拉把手,所述推拉把手上安装有控制按钮,所述控制按钮与所述滑轮相匹配;所述瓶胆口内活动连接有活塞,所述活塞与所述开口相匹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延辉沈静君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奉天海供氧净化成套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