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视仪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338 阅读:2242 留言:1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绘制透视图的透视仪,该透视仪是由位于图板上的灭点卡,能转动和伸缩的卷尺、竖梁、滑块、横杆、斜尺等组成,该透视仪机构简单,使用调整方便,利用该透视仪只根据投影图就可迅速、准确、轻而易举的绘制出各种情况下立体(如建筑物)的一点、二点、三点透视图,并且所绘的透视图基本上与图板等大。(*该技术在200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绘图的表 尤其是能绘制各种透视图的透视仪。中国专利85202234透视图仪是由位于图板上、下的套尺、六连杆机构、十字头、双滑杆、手柄等组成,该透视图仪不能绘制三点透视图。国外如加拿大、苏联、日本虽有类似装置,但都机构庞大,所绘制的图幅很小,不能绘制三点透视图,苏联专利464459号也具有上述缺点。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已有技术中的缺点,让不懂透视理论、不会绘制透视图的人也可利用该透视仪只根据投影图就可迅速、准确、轻而易举的绘出在各种情况下的立体(如建筑物)的一点,两点和三点透视图。并且所绘的透视图基本上与图板等大。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它是根据专利技术人首创的绘制透视图的新方法——固定灭点法,通过一定装置而实现的。这种固定灭点法是将一点、两点、三点透视图作图时通常利用的远离图板的灭点和站点舍弃,而重新利用图板边缘上的两个选定位置为固定灭点,然后根据直线的全长透视为迹点与灭点的连线,和二直线交点的透视为二直线透视的交点的原理,过已知点作两条平行于视点与固定灭点连线的辅助线,再通过两辅助线的透视(迹点与灭点的连线)交点来求取已知点的透视。点的基透视(在基面上也就是地面上的透视)为在基面上所作辅助线透视的交点。点的高透视(在高处的透视)是将过位于一定高度的点的水平面看成是升高的基面,在升高的基面上所作辅助线透视的交点为点的高透视。再以画面迹线(画面与基面的交线)为轴,将基面按两投影面体系的旋转方法使其与画面重合。则在画面上可直接找到辅助线的迹点(高处与低处),然后利用迹点和固定灭点即可求出辅助线的透视,其交点即为辅助线交点的透视。由于创立了上述作图方法,可以通过用本透视仪来实现不用图板外的点,而直接利用该装置,可以使没学过透视理论的人只根据投影图就可轻而易举地绘制透视图,并且所绘图幅基本与图板等大。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透视仪的立体图。图2是拉绳布置图(图中只画一竖梁的布置方法)。图3是透视仪实施例平视时滑块位置图。图4是透视仪实施例仰视时滑块位置图。图5是透视仪实施例俯视时滑块位置图。图中1图板、2卷尺、3滚轮、4上滑块、5竖梁、6斜尺、7灭点卡、8横杆、9中滑块、10下滑块、11拉绳、12滑轮、13画面(平视时)、14滑块4位置、15灭点卡7位置(视平线)、16滑块9、10位置(画面迹线)、17画面(仰视时)、18滑块4位置、19灭点卡7位置(视平线)、20滑块9位置(画面迹线)、21滑块10位置、22画面(俯视时)、23滑块4位置、24灭点卡7位置(视平线)、25滑块10位置、26滑块9位置(画面迹线)。在图1中,图板1的两侧边各安装灭点卡7,在灭点卡转轴上装有两条可各自转动和伸缩的卷尺2,在图板上面设有左、右两条竖梁5,可左、右平行移动(平行通过拉绳11控制,拉绳绕过固定在图板四角上的滑轮12,其缠绕方法见图2),不可上下串动(由安装在竖梁上端的滚轮3控制)。在两竖梁内侧开有沟槽,每一竖梁上各装有上、中、下三个滑块4、9、10,可沿沟槽上下滑动,并可通过螺钉固定在任一位置。在上滑块4上设有转轴与卷尺2铰接。在中滑块9上设有横杆8,可左右滑动,并可固定在任一位置。在横杆8的一端设有转轴且与灭点卡上的另一卷尺铰接,在下滑块10上设有转轴(与滑块4的转轴位在同一条竖线上),在转轴上铰接一可改变角度的斜尺6,并可固定在任一角度位置。装置中灭点卡7的转轴即为固定灭点;两斜尺6即为所作的二辅助线;横杆8的转轴即为基面上辅助线的迹点;滑块4的转轴即为高处辅助线的迹点(它是根据滑块10的位置再通过竖梁5而找到的);卷尺2即为辅助线(斜尺)的全长透视(上面两条为高处的透视,下面两条为基面上的透视),当然,两斜尺的交点为已知点的水平投影,下面二卷尺的交点为已知点的基透视,上面二卷尺的交点为已知点的高透视。透视仪的具体实施方法如下1、将图纸固定在图板上,并根据所选偏角(形体主要面与画面的夹角)画出立体(如建筑物)的水平投影图。2、将透视仪放置于图板上,用拉绳连接两竖梁,并使之相互平行,且垂直于上、下两横边。3、选定画面迹线(画面与基面也就是地面的交线)位置,使之位在立体水平投影最近点下方约3cm处(也可选其它位置)。4、将滑块9的横向中心线(即横杆的转轴)移到画面迹线的位置(此位置即是立体高度为0的位置)并固定。5、确定灭点卡7,滑块4、10,横杆5的位置和斜尺6的角度(1)绘制一点、两点透视图时见附图3(a)以画面迹线向上量取等于所选视高H1的距离,此为视平线位置,将灭点卡上的转轴固定在视平线两端(图板边缘)。图3中15的位置。(b)将滑块10从下方靠紧滑块9,此时两滑块上的转轴重合于画面迹线(图3中16位置)位置并固定。(c)将滑块4转轴固定在以画面迹线向上量取距离等于所绘点的高度位置。图3中14的位置。(d)调整斜尺6的角度,即所选站点到左灭点卡转轴方向为右斜尺方向;站点到右灭点卡转轴方向为左斜尺方向,(即站点也可看作是由灭点卡引出平行二斜尺直线的交点),然后固定。调整横杆8,使其转轴与斜尺转轴重合,并固定。(2)绘制画面倾角为α的仰视三点透视图时见附图4(a)从画面迹线(图4中20位置)向上量取H1/Sinα(H1为视高)的距离为视平线,将灭点卡固定在视平线两端。图4中19的位置。(b)将滑块10固定在画面迹线下方距离为H/tgα=l的位置。图4中21的位置。(c)将滑块4固定在画面迹线上方距离为H/Sinα的位置。图4中18的位置。(d)按前面方法调整斜尺角度。然后拉出横杆,使横杆转轴位在斜尺工作边(过斜尺转轴的边)上。最后固定。(3)绘制画面倾角为90+β的俯视三点透视图时见附图5。(a)以画面迹线(图5中26位置)向上量取距离等于H1/Cosβ为视平线,将灭点卡7固定在视平线两端。图5中24的位置。(b)将滑块10固定在画面迹线上方距离为H·tgβ=l的位置。(滑块可从槽中退出重新安装)。图5中25的位置。(c)将滑块4固定在画面迹线上方距离为H/Cosβ的位置。图5中23的位置。(d)按前面方法调整两斜尺角度。然后拉出横杆,使横杆转轴位在斜尺工作边延长线上,最后固定。6、移动两竖梁,使两斜尺工作边的交点落在所绘点的水平投影上。则上、下两对卷尺通过灭点卡转轴的工作边交点,即为该点的上、下透视(高透视,基透视)。7、按可见与不可见关系,依次连接各透视点,即为立体的透视图。实际作三点透视图时,如在图纸一侧绘制出所求点的高度和画面倾角,即图3、4、5左面部分,则灭点卡7和滑块4、9、10的位置可从图上直接量取,而不需按公式进行计算。斜尺的角度也可选定,并不需以平行关系作出。权利要求1.一种绘制透视图的透视仪,在图板的两侧边各安装一灭点卡,在灭点卡转轴上有两条可各自转动和伸缩的卷尺,且在图板上设有左、右两条竖梁,可左、右平行移动,其特征在于两竖梁内测开有沟槽,每一竖梁上装有上、中、下三个滑块,可沿沟槽上下滑动,并可通过螺钉固定在任一位置,且在中滑块上装有横杆,在下滑块上装有斜尺。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视仪,其特征是中滑块上有一可作横向移动的横杆,在下滑块上有一可改变角度的斜尺。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视仪,其特征是横杆可固定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绘制透视图的透视仪,在图板的两侧边各安装一灭点卡,在灭点卡转轴上有两条可各自转动和伸缩的卷尺,且在图板上设有左、右两条竖梁,可左、右平行移动,其特征在于两竖梁内侧开有沟槽,每一竖梁上装有上、中、下三个滑块,可沿沟槽上下滑动,并可通过螺钉固定在任一位置,且在中滑块上装有横杆,在下滑块上装有斜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兴辰
申请(专利权)人:东北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机械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1条评论
  • 来自[未知地区] 2014年12月05日 21:32
    绘画理论术语透视perspective一词原于拉丁文perspclre看透指在平面或曲面上描绘物体的空间关系的方法或技术[1]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