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李坤明专利>正文

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50895 阅读:3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7 11: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解决现有技术理疗方法效果不佳,而且方法较为复杂,不易推广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内空结构的椅体,设置于椅体顶面的开口,设置于开口内并用于矫正脊椎的滚轮,以及设置于椅体内与滚轮相连并用于控制滚轮相对开口来回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相连的且外壁设有螺纹的传动杆,套接于传动杆上的螺母,以及与螺母侧壁和滚轮相连的连接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使用过程中,患者的肩部处于自我控制状态,用力的大小完全由患者自己控制,所以,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当顶背力量较大,患者不能适应时,患者可以向前挺胸或挺腰,以此来化解腰、背部的力量,甚至可以立刻轻松起身而终止理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解决现有技术理疗方法效果不佳,而且方法较为复杂,不易推广的问题。本技术包括内空结构的椅体,设置于椅体顶面的开口,设置于开口内并用于矫正脊椎的滚轮,以及设置于椅体内与滚轮相连并用于控制滚轮相对开口来回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相连的且外壁设有螺纹的传动杆,套接于传动杆上的螺母,以及与螺母侧壁和滚轮相连的连接座。本技术使用过程中,患者的肩部处于自我控制状态,用力的大小完全由患者自己控制,所以,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当顶背力量较大,患者不能适应时,患者可以向前挺胸或挺腰,以此来化解腰、背部的力量,甚至可以立刻轻松起身而终止理疗。【专利说明】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
本技术涉及一种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
技术介绍
目前临床矫正脊椎错位所采用的均是传统的整脊方法,包括顶背法、踩背法、肘压 胸锥、腰椎复位法等,其中,顶背法存在以下缺陷:1、患者在顶背过程中没有自主控制的能 力(主动权由医生控制),患者缺乏安全感;2、对医生的体力和动作的协调性要求较高,3、 顶背法不易学习和掌握,也不易普及推广。然而踩背法要求踩背人的体重合适,用力的大小 适中,对胸椎段错位不容易实现踩背复位。肘压胸、腰椎复位法,由于患者的胸、腹部紧贴于 床面,在治疗的过程中患者可能用力与医生发生抵触,影响脊柱矫正的效果,同时踩背法和 肘压法有造成患者肋骨骨折的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解决现有技术理疗方法效 果不佳,而且方法较为复杂,还有肋骨骨折的风险,更不易推广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包括内空结构的椅体,设置于椅体顶面的开口,设置于开口 内且表面类似于膝盖的不规则弧面并用于矫正脊椎的滚轮,以及设置于椅体内与滚轮相连 并用于控制滚轮相对开口来回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与电机相连的且 外壁设有螺纹的传动杆,套接于传动杆上的螺母,以及与螺母侧壁和滚轮相连的连接座。 本技术还包括设置于椅体内且位于传动杆两侧的轨道,且在该轨道上设有与 螺母固定相连且与滚轮相连的小车;所述连接座与小车固定相连。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座与螺母之间还设有与螺母固定相连的螺母耳,所述小车上 设有与螺母耳相连的卡子,该卡子与螺母耳通过螺杆相固定。 再进一步地,所述开口为两个,分别为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 口处于一条直线上;第一开口内设有用于矫正腰椎和胸椎的第一滚轮,第二开口内设有用 于矫正颈椎的第二滚轮;所述连接座与第一滚轮相连;所述传动杆上还设有位于第二滚轮 下方且与第二滚轮相连并用于带动第二滚轮转动的齿轮箱。 本技术还包括设置于椅体内且位于传动杆两侧的轨道,且在该轨道上设有与 螺母固定相连且与第一滚轮相连的小车。 本技术还包括一端设置于椅体内、另一端位于椅体外部且外壁上设有螺纹的 旋转杆,该旋转杆位于第二滚轮下方,且在旋转杆上设有旋转螺母,该旋转螺母与第二滚轮 相连并可带动第二滚轮相对第二开口来回运动。 本技术还包括设置于椅体外顶部两侧用于卡在人体腋窝处的阻挡柱。 本技术还包括设置于椅体外顶部两侧用于放置人手臂的扶手。 进一步地,所述齿轮箱上还连接有带轴承座的传动轴承,传动轴承外壁上设有与 传动杆上螺纹相匹配的外螺纹;所述传动轴承通过传动轴与齿轮箱相连;所述第二滚轮的 轴心上还设有第一皮带轮,齿轮箱上设有与第一皮带轮通过皮带相连的第二皮带轮。 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的实现方法,具体如下:治疗者躺在理疗椅上,开启电机,电 机带动传动杆旋转,位于传动杆上的螺母便在传动杆上发生位移并带动滚轮相对开口发生 位移,滚轮在移动过程中对脊椎施加压力;在滚轮发生位移的同时滚轮自身由于与人体背 部相接触,故而会在运动过程中旋转,从而实现在人体背部来回滚动,进行相应的矫正作 业。 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及有益效果: (1)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的肩部处于自我控制状态,用力的大小完全可 以由患者自己控制(主动权由患者控制),所以,患者有良好的心理安全感;当顶背的力量较 大,患者不能适应时,患者可以向前挺胸或挺腰,以此来化解腰、背部的力量,甚至可以立刻 轻松起身而终止理疗,从而完全实现了整个理疗过程中的绝对安全。 (2)本技术在使用过程中,患者肩部紧靠于椅体上,两个腋下设有相应的阻挡 柱,双手可扶在理疗椅的扶手上,且理疗椅整体高度接近日程用休闲躺椅,故珍格格硬件设 计安全可靠。 (3)本技术操作简单,在理疗康复机构可以使用,在患者家庭也可以轻松使 用,也可在一些公共场合使用,可得到极大的普及和推广。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1的俯视图。 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1中椅体内俯视图。 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2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螺母、连接座和小车相连处结构示意图。 图6为图5的侧视图。 图7为本技术-实施例2中椅体内俯视图。 图8为本技术-实施例3的结构示意图。 图9为本技术-实施例4的结构示意图。 图10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技术-实施例5的俯视图。 图12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技术-实施例6的俯视图。 图14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椅体内俯视图。 图15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齿轮箱处俯视图。 图16为本技术-实施例6中第二滚轮与齿轮箱连接示意图。 图17为本技术-实施例7的结构示意图。 图18为本技术-实施例8的结构示意图。 图19为本技术-实施例9的结构示意图。 图20为本技术-实施例10的结构示意图。 图21为本技术-实施例10的俯视图。 图22为本技术-实施例10中椅体内俯视图。 图23为本技术-实施例10的右视图。 其中,附图中标记对应的零部件名称为:1_椅体,2-开口,3-滚轮,4-电机,5-传 动杆,6-螺母,7-连接座,8-螺母耳,9-卡子,10-螺杆,11-轨道,12-小车,13-第一开口, 14-第二开口,15-第一滚轮,16-第二滚轮,17-齿轮箱,18-旋转杆,19-旋转螺母,20-阻挡 柱,21-扶手,22-轴承座,23-传动轴承,24-第一皮带轮,25-皮带,26-第二皮带轮,27-变 速箱,28-传动轴,29-承载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实施方式包括 但不限于下列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3所示,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包括内空结构的椅体1,设置于椅体顶面的 开口 2,设置于开口内且表面类似于膝盖的不规则弧面并用于矫正脊椎的滚轮3,以及设置 于椅体内与滚轮相连并用于控制滚轮相对开口来回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 机4,与电机相连的且外壁设有螺纹的传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脊柱错位矫正理疗椅,其特征在于,包括内空结构的椅体(1),设置于椅体顶面的开口(2),设置于开口内并用于矫正脊椎的滚轮(3),以及设置于椅体内与滚轮相连并用于控制滚轮相对开口来回运动的动力机构;所述动力机构包括电机(4),与电机相连的且外壁设有螺纹的传动杆(5),套接于传动杆上的螺母(6),以及与螺母侧壁和滚轮相连的连接座(7)。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斌李坤明
申请(专利权)人:李坤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