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宋秀凯专利>正文

新型削面勾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48663 阅读:1016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6 15:5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厨房用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削面方便,外形美观的勾面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样式全新,新颖时尚,可操作性强的人性化新型削面勾刀;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削面勾刀,包括工作部和手持部两个区域部分,外观为一兔子仰面坐姿的侧面轮廓形态,轮廓边缘均采用“S”型弧形曲线和圆弧形倒角;工作部的刀口、导向沟槽和第一弧面为平滑衔接,工作部还开有悬挂孔,刀口截面为“U”形,导向沟槽的截面为渐变过渡的“U”形,手持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手指拿捏定位的防滑纹;操作时,用手拿捏勾面刀,四指在正面,拇指在背面;本勾面刀以全新的整体结构展示,更加高效,易学,适合绝大多数人群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
,具体涉及一种削面方便,外形美观的勾面刀;解决的技术问题为:提供一种样式全新,新颖时尚,可操作性强的人性化新型削面勾刀;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削面勾刀,包括工作部和手持部两个区域部分,外观为一兔子仰面坐姿的侧面轮廓形态,轮廓边缘均采用“S”型弧形曲线和圆弧形倒角;工作部的刀口、导向沟槽和第一弧面为平滑衔接,工作部还开有悬挂孔,刀口截面为“U”形,导向沟槽的截面为渐变过渡的“U”形,手持部的正面和背面均设置有手指拿捏定位的防滑纹;操作时,用手拿捏勾面刀,四指在正面,拇指在背面;本勾面刀以全新的整体结构展示,更加高效,易学,适合绝大多数人群使用。【专利说明】
本技术属于厨房用具
,涉及一种勾面刀,具体涉及一种削面方便,夕卜 形美观的勾面刀。 新型削面勾刀
技术介绍
市场上现有的传统削面勾刀一般多为"厨师"专用。材料为不锈钢等金属薄片;整 体结构包括工作部和手持部两个区域部分;其特征为:工作部由一个类似三角形的平面和 类似长方形的平面组合形成一个钩状的开口夹角(约3(Γ60度),类似三角形的平面由外向 内折起与类似长方形的平面形成的一个单向直通的导向沟槽;钩状的开口夹角自然形成刀 口(直径约3-6mm)。手持部是由类似长方形的平面(工作部的前端一方角做圆弧形倒角)和 一个滚筒状把手(直径约15-25_)组合而成。在勾削面时,一手托着和好的面团,另一手抓 握手持部的滚筒状把手,工作部刀口轻贴面团表面,一刀接着一刀的飞速向前飞速推进,使 被勾削的面条进入锅内。 其优点是实现了在勾削面刀领域从无到有的突破;从削面刀演化到勾面刀;勾出 的面条别具特色。 其缺点是工作部和手持部的设计结构过于简单,人体的工程力学不到位。由于勾 面刀的工作部前端为一个平面的单纯的圆弧形倒角和边缘单一无变化的刀口及一个单向 直通的导向沟槽;因此,在勾削面团时,第一,工作部前端容易刮蹭到面团表面,造成不必要 的浪费;第二,刀口与面团的勾削角度不易把握,勾削出的面条宽窄厚薄不规则;第三,进 入导向沟槽的面条会惯性沿着直通的导向沟槽向后方飞出,失去面条入锅的方向,降低了 准确率;第四,平面的勾面刀工作部底部与面团接触面积过大,导致摩擦阻力加大,也极大 降低了勾削面条的速度。第五,勾面刀的手持部设计为一个滚筒状部件,勾削面条时,其手 势为满手攥握,行进时主要利用的是腕部和肘部力量,笨重的握姿不够舒适,时间长了胳膊 容易疲劳;第六,滚筒装的把手,也不易清洗,不够卫生;第七,滚筒装的把手,材料成本也 大,造成浪费;第八,由于没有悬挂孔,不宜摆放,安全度低。 由于刀体的总体结构比较简单,制作工艺落后,导致人性化欠妥和样式的老旧过 时;最主要还是在使用和操作上,非专业厨师是很难驾驭的,再加上和面的技巧和方式也十 分讲究,就更为普通使用者增加了操作的难度。因此,勾面刀成为了厨师们的"专利独享", 让人望洋兴叹;其推广度大打则扣,普及率极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旨在提供一种样式全新,简约小巧,新颖时 尚,结构更加符合人体工程力学,可操作性更强的人性化新型削面勾刀。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新型削面勾刀,包括刀 体,刀体由工作部和手持部构成;刀体的边缘以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 的四条圆弧线围成;所述第一弧面与第四弧面之间通过内圆弧倒角平滑连接,第四弧面与 第二弧面之间通过内圆弧倒角平滑连接,第二弧面与第三弧面之间通过外圆弧倒角平滑连 接,第三弧面与第一弧面之间通过外圆弧倒角平滑连接;所述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 弧面和第四弧面的边缘均由外向内卷起。工作部和手持部是刀体的两个核心部分,两个部 分密不可分,刀体上的第一弧面、第二弧面、第三弧面和第四弧面,在用勾面刀勾削面条的 过程中,它们都在缩小勾面刀与面团接触面积的同时,提高了使用者手部拿捏勾面刀的稳 定性,增大了勾面刀整体的结构强度和安全性,提升了勾削面条的速度和准确率,延长了使 用寿命。 所述工作部包括"U"形的刀口、导向沟槽和第一弧面,所述刀口设置在第二弧面与 第四弧面之间的连接处,刀口与第一弧面之间通过导向沟槽相连,工作部上还开有一通孔 作为悬挂孔,方便悬挂,干净卫生。 所述手持部包括第一弧面、第二弧面和第三弧面,手持部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拇指 定位和防滑的第一防滑纹,手持部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其余四指定位和防滑的第二防滑纹, 所述第一防滑纹和第二防滑纹的外形为指纹状的虚线图案。这个两个防滑纹有以下三个优 点:第一、对于初学者的正确使用一目了然,便于掌握;第二,增加了操作者手指与勾面刀 之间的摩擦,防止其从手中滑脱,使其拿捏得更加牢固、稳定;第三,在配合整体外观轮廓为 一兔子仰面坐姿的侧面轮廓形状时,其形状表示兔子的"卷毛",增强其装饰性与实用性,使 其更加贴切、新颖。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沟槽的一端与刀口之间平滑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弧面之间平 滑连接,导向沟槽的横截面为"U"型,导向沟槽从第一弧面到刀口之间的槽深逐步递增,勾 削的面条会通过刀口瞬间进入导向沟槽,并对其唯一向后行进的方向近一步限制,使其能 够准确顺利沿着导向沟槽给予的方向进入第一弧面,面条会沿着第一弧面的弧形轨迹滑越 飞出,增加了面条进锅的成功率。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的背面为外凸圆弧面,为了减少与面团的摩擦面积,手持部为 三个圆弧面结合而成;在勾削面条的过程中,操作者的四指和拇指分别在勾面刀正面和背 面采用拿捏的方式操作,故在人体的肘部、腕部和手指共同做协调运作时,手指会自然有向 侧面肘部方向运动的趋势,所以时间长了,手指会侧向打滑,因此第三弧面既可以防止手指 在侧向的打滑,又可以与手持部的其它弧面共同形成整体加强筋的结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刀口的下部为内圆弧,所述内圆弧的直径为:T6mm,勾削出的面条 宽窄、厚薄和粗细一致,根据不同人的口味不同,选取刀口大小不同的勾面刀,适合多种人 群的口味需求。 进一步地,所述刀口上部的开口角(即第四弧面和第二弧面在由外向内卷起时自 然形成的开口夹角)为3(Γ60°,缩小了与面团的接触面积,开口处无论大小都会在勾削面 团时对最前端削入的面条形成约束限制,达到实现宽进窄出的目标。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面和第二弧面为工作部和手持部的共用弧面,结构合理。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的轮廓尺寸:长为100?130mm,宽为80?110mm,高为15? 30mm,大小合理,方便握持。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为金属薄板,刀体的厚度位0. 3~1. 0mm,刀体厚度适中,削面速 度快。 进一步地,所述刀体为不锈钢材质,耐腐蚀抗老化,清洁方便,可长久保存。 进一步地,工作部为头,手持部为身,工作部上方的悬挂孔为眼,第四弧面为耳,第 一弧面为胸,第二弧面为背,第三弧面为脚,第一防滑纹和第二防滑纹为兔子的"卷毛";刀 体外观轮廓为十二生肖动物兔子图形,或为其他属相图形中的任一种,或为其他动物形状。 本技术轮廓的各个边缘相交处均设有圆弧形倒角,在配合兔子的整体外观上体现自 然、简约、大方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新型削面勾刀,包括刀体,刀体由工作部(1)和手持部(2)构成;其特征在于:刀体的边缘以第一弧面(5)、第二弧面(6)、第三弧面(7)和第四弧面(8)的四条圆弧线围成;所述第一弧面(5)与第四弧面(8)之间通过内圆弧倒角平滑连接,第四弧面(8)与第二弧面(6)之间通过内圆弧倒角平滑连接,第二弧面(6)与第三弧面(7)之间通过外圆弧倒角平滑连接,第三弧面(7)与第一弧面(5)之间通过外圆弧倒角平滑连接; 所述第一弧面(5)、第二弧面(6)、第三弧面(7)和第四弧面(8)的边缘均由外向内卷起;所述工作部(1)包括“U”形的刀口(3)、导向沟槽(4)和第一弧面(5),所述刀口(3)设置在第二弧面(6)与第四弧面(8)之间的连接处,刀口(3)与第一弧面(5)之间通过导向沟槽(4)相连,工作部(1)上还开有一通孔作为悬挂孔(9);所述手持部(2)包括第一弧面(5)、第二弧面(6)和第三弧面(7),手持部(2)的背面设置有用于拇指定位和防滑的第一防滑纹(11),手持部(2)的正面设置有用于其余四指定位和防滑的第二防滑纹(10),所述第一防滑纹(11)和第二防滑纹(10)的外形为指纹状的虚线图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宋秀凯宋剑峰
申请(专利权)人:宋秀凯宋剑峰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西;14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