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鞋及其鞋底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8694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5:2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鞋及其鞋底,运动鞋鞋底的底面上的后跟外侧区、后跟中部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和第一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多层缓震反弹柱,后跟内侧区、足弓内侧区和第二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多层缓震反弹柱和单层缓震反弹柱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鞋底上的缓震反弹柱受压时产生变形能使冲击力分散,具有较强的减震缓冲效果,且多层缓震反弹柱受到挤压时层层挤压类似弹簧,反弹效果更好;因缓震反弹柱是正六边形,其边缘能提供多个方向上的摩擦力,且缓震反弹柱之间的空腔不会让鞋底在某一方向上因受到过大的摩擦力发生制动,增大防滑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灵活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运动鞋及其鞋底,运动鞋鞋底的底面上的后跟外侧区、后跟中部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和第一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多层缓震反弹柱,后跟内侧区、足弓内侧区和第二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多层缓震反弹柱和单层缓震反弹柱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本技术,鞋底上的缓震反弹柱受压时产生变形能使冲击力分散,具有较强的减震缓冲效果,且多层缓震反弹柱受到挤压时层层挤压类似弹簧,反弹效果更好;因缓震反弹柱是正六边形,其边缘能提供多个方向上的摩擦力,且缓震反弹柱之间的空腔不会让鞋底在某一方向上因受到过大的摩擦力发生制动,增大防滑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灵活性。【专利说明】运动鞋及其鞋底
本技术涉及运动鞋,具体涉及运动鞋及其鞋底。
技术介绍
-般来说,运动鞋的舒适度较高,并且鞋底大都具有防滑和减震功能,评估运动鞋 性能好坏有以下普遍标准:抓地牢靠、减震功能和防滑功能良好,这都取决于鞋底的结构设 计。一般的运动鞋穿久之后主要是后跟和前掌区域磨损严重,这主要是因为足部在行走时 各部分受力不同,鞋底无法满足足部各个部分的需要造成的。根据运动生物力学研究证明, 足部行走是一个连续的滚动过程,从后跟触地依次过渡到足弓和脚掌,然后靠脚趾用力蹬 离地面,其中后跟外侧和大脚趾的区域承受的力道最大,而且后跟和足弓外侧不可避免会 有一定程度的侧翻,这就要求后跟和足弓外侧鞋底外侧的反弹效果比其他区域更好。 目前市场上的运动鞋种类繁多,鞋底的结构设计多样化,但以下问题还没有得到 很好改善: (1)后跟鞋底外侧的区域形变值较大,在足部蹬离地面时提供的反弹助力偏大并 且不连续,无法满足足部行走的连贯性要求,反弹效果不佳; (2)大多采用条状凸块和线状凹槽进行防滑,防滑性虽好但是摩擦力过大时会使 运动鞋在某一方向上发生制动,灵活性不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运动鞋的鞋底外侧反弹效果不佳和鞋底灵活 性不够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运动鞋鞋 底,其底面划分为后跟外侧区、后跟中部区、后跟内侧区、足弓内侧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 以及大脚趾所在的第一脚趾区和其他四个脚趾所在的第二脚趾区,所述后跟外侧区、后跟 中部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和第一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多层缓震反弹柱,所述后跟内侧 区、足弓内侧区和第二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所述多层缓震反弹柱和单 层缓震反弹柱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多层缓震反弹柱呈自下而上、由小变大的台阶状。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多层缓震反弹柱和单层缓震反弹柱的正六边形截面中 的其中一条边横向设置,与鞋底的左右方向一致。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多层缓震反弹柱包括两级台阶缓震反弹柱和三级台阶 缓震反弹柱,所述两级台阶缓震反弹柱分布在后跟外侧区和第一脚趾区,所述三级台阶缓 震反弹柱分布在后跟中部区、足弓外侧区和脚掌区。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运动鞋鞋底的底面上设有第一分隔槽、第二分隔槽和 第三分隔槽,所述分隔槽与其两侧的所述缓震反弹柱的边缘平行,沿左右方向贯穿鞋底两 侦牝所述分隔槽分别设在所述后跟和所述足弓的过渡段、所述足弓和所述脚掌的过渡段以 及所述脚掌和所述第二脚趾区域的过渡段。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在所述后跟外侧、后跟中部区和后跟内侧区,所述单层缓震 反弹柱或多层缓震反弹柱由鞋底的后缘向前逐渐由小变大; 在所述足弓内侧区和足弓外侧区,所述单层缓震反弹柱或多层缓震反弹柱由后向 前先由大变小,再由小变大,且所述足弓外侧区的多层缓震反弹柱沿鞋底的左右方向由外 缘向内逐渐由小变大; 所述脚掌区的多层缓震反弹柱沿鞋底的左右方向由外缘向内逐渐由小变大,且越 接近所述第一脚趾区,多层缓震反弹柱越大; 在所述第一脚趾区和第二脚趾区,单层缓震反弹柱或多层缓震反弹柱由鞋底的前 缘向后逐渐由小变大。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三级台阶缓震反弹柱的各级台阶横截面的面积比为 2. 5:1. 7:1,所述二级台阶缓震反弹柱的各级台阶横截面的面积比为2. 5:1. 7。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后跟外侧和所述第一脚趾区域由耐磨橡胶制成。 在上述运动鞋鞋底中,所述后跟外侧和所述第一脚趾区域由耐磨橡胶制成。 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具有上述结构的运动鞋鞋底的运动鞋。 本技术,运动鞋鞋底的底面上设有多个防滑的缓震反弹柱,后跟外侧区、后跟 中部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和第一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多层缓震反弹柱,后跟内侧区、 足弓内侧区和第二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多层缓震反弹柱和单层缓震反 弹柱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当人们落脚时,缓震反弹柱之间的空腔通过受压变形使冲 击力分散,使鞋底具有较强的减震缓冲效果,且多层缓震反弹柱设置在容易发生侧翻和受 力较大的区域,因多层缓震反弹柱受到挤压时层层挤压类似弹簧,故具有较强的反弹效果, 能有效防止鞋底外侧过度外翻并且提供连续的适中反弹助力;因缓震反弹柱的横截面是正 六边形,平行相对的两条边的凸缘能加大鞋底与地面的摩擦力,使运动鞋在多个方向上滑 动均具有良好的摩擦效果,而且缓震反弹柱之间存在空腔,不会让鞋底在某一方向上因受 到过大的摩擦力发生制动,增大防滑性的同时也保证了灵活性。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提供的运动鞋鞋底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技术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后跟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了一种运动鞋及其鞋底,运动鞋鞋底的底面 上设有多个防滑的缓震反弹柱,缓震反弹柱分为多层缓震反弹柱和单层缓震反弹柱,后跟 外侧区、后跟中部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和第一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多层缓震反弹柱, 后跟内侧区、足弓内侧区和第二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多层缓震反弹柱 和单层缓震反弹柱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能有效防止鞋底外侧过度外翻并且提供较大 的反弹助力,不会让鞋底在某一方向上因受到过大的摩擦力发生制动,增加了运动时的灵 活性。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和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予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的运动鞋鞋底分为八个区域:后跟外侧区1、后跟中 部区2、后跟内侧3区、足弓内侧区4、足弓外侧区5、脚掌区6、大脚趾所在的第一脚趾区域 区7和其他四个脚趾所在的第二脚趾区域区8,在后跟和足弓的过渡段设有分隔槽11、足弓 和脚掌的过渡段设有分隔槽22、在脚掌和第二脚趾区域设有分隔槽33。多个缓震反弹柱连 续分布在鞋底的各个区域。 缓震反弹柱包括单层缓震反弹柱和多层缓震反弹柱,多层缓震反弹柱又包括两 级台阶缓震反弹柱和三级台阶缓震反弹柱,以上各种缓震反弹柱的剖面图如图2所示,缓 震反弹柱的横截面形状为正六边形,单层缓震反弹柱中轴线所在的纵向截面形状为等腰梯 形,多层缓震反弹柱由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叠加而成,这些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的横截面 为同心正六边形,自下而上逐渐变小,里层的正六边形凸台依次凸出于外层凸台。 缓震反弹柱的大小与受力大小呈正相关,即受力较大时,较大的缓震反弹柱具有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运动鞋鞋底,其底面划分为后跟外侧区、后跟中部区、后跟内侧区、足弓内侧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以及大脚趾所在的第一脚趾区和其他四个脚趾所在的第二脚趾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跟外侧区、后跟中部区、足弓外侧区、脚掌区和第一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多层缓震反弹柱,所述后跟内侧区、足弓内侧区和第二脚趾区内均布设有多个单层缓震反弹柱,所述多层缓震反弹柱和单层缓震反弹柱的横截面形状呈正六边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荣照张升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鸿荣轻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