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536743 阅读:14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4: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热水系统。系统包括补水管道、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冷却水泵、入口支路管道、第三电动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局部发热元件、第二温度传感器、服务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电动阀、出口支路管道、旁路管道、热用户、热水管、热水泵、储水罐、第五电动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六电动阀、主出水管、出口并联连接管、入口并联连接管。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实现了对服务器局部发热元件小温差高热流的换热效果,并通过有效的系统管路循环对产生的有效品位热水加以利用,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热水系统。系统包括补水管道、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冷却水泵、入口支路管道、第三电动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局部发热元件、第二温度传感器、服务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电动阀、出口支路管道、旁路管道、热用户、热水管、热水泵、储水罐、第五电动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六电动阀、主出水管、出口并联连接管、入口并联连接管。本技术通过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实现了对服务器局部发热元件小温差高热流的换热效果,并通过有效的系统管路循环对产生的有效品位热水加以利用,大大降低了系统的能耗。【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属于电子器件热利 用
。 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
技术介绍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大数据、云计算、超级计算机等电子计算机技术得到了前 所未有的发展,但电子信息业的电耗也不容忽视,据报道,中国三大运营商2012年仅电费 就支出66亿美元,全球运营商电费支出近400亿美元。在这些电耗中,计算机和基站等的 散热带来的电耗占有重要组成,而这部分电耗不仅带来了巨大的直接经济损失,而且排除 的废热容易形成局部热岛效应,对环境带来不利影响。 现有计算机服务器散热系统仅考虑散热,没有考虑对热量的回收和再利用,从而 增加了系统的能耗。因此针对上述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方法实现对服务器内的较高品位 的热源进行利用还有进一步改进和提升的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 水系统。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包括补水管道、第一电动阀、第二电动阀、 冷却水泵、入口支路管道、第三电动阀、第一温度传感器、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局部发 热元件、第二温度传感器、服务器、第三温度传感器、第四电动阀、出口支路管道、旁路管道、 热用户、热水管、热水泵、储水罐、第五电动阀、第四温度传感器、第六电动阀、主出水管、出 口并联连接管、入口并联连接管,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包括管道连接头、微通道管束、 上盖板、真空抽气口、下盖板、蒸发区、支撑柱、超亲水微结构涂层;补水管道通过入口并联 连接管与入口支路管道、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和出口支路管道顺次连接;出口支路管 道经出口并联连接管与主出水管和储水罐顺次连接;储水罐经热水管连接到热用户;补水 管道上依次装有第一电动阀和冷却水泵;入口支路管道的末端依次装有第三电动阀和第一 温度传感器;出口支路管道的前端依次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和第四电动阀;主出水管的末 端依次装有第四温度传感器和第五电动阀;第五电动阀与第四温度传感器之间与旁路管道 入口连接;第一电动阀与冷却水泵之间与旁路管道出口连接;旁路管道的入口和出口分别 装有第六电动阀和第二电动阀;服务器的主板上含有局部发热元件;局部发热元件的上表 面与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通过高温胶粘接;局部发热元件内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上 盖板上装有真空抽气口,上盖板与下盖板通过焊接形成密闭空间,上盖板与下盖板之间设 有支撑柱,下盖板内表面涂有超亲水微结构涂层,下盖板设有蒸发区,微通道管束贯穿布置 在下盖板的上半部,微通道管束两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头与入口支路管道和出口支路管道 连接。 所述的局部发热元件的额定温度在60°C以上。所述的服务器为计算机服务器,或 者局部发热元件结构的电力电子设备;服务器的数量为单个或者多个并联连接。所述的微 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在单个服务器内的数量为单个或者多个并联连接。所述的热用户为 热水用户,或者单效溴化锂制冷系统的利用5(T70°C热水作为热源的热利用系统。 本技术通过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实现了对服务器局部发热元件小温差 高热流的换热效果,并通过有效的系统管路循环对产生的有效品位热水加以利用,大大降 低了系统的能耗,相比现有技术,本技术具有的优点显而易见。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图1是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多机并联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单机热水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的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结构示意图; 图中:补水管道1、第一电动阀2、第二电动阀3、冷却水泵4、入口支路管道5、第三 电动阀6、第一温度传感器7、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局部发热元件9、第二温度传感器 10、服务器11、第三温度传感器12、第四电动阀13、出口支路管道14、旁路管道15、热用户 16、热水管17、热水泵18、储水罐19、第五电动阀20、第四温度传感器21、第六电动阀22、主 出水管23、出口并联连接管24、入口并联连接管25、管道连接头26、微通道管束27、上盖板 28、真空抽气口 29、下盖板30、蒸发区31、支撑柱32、超亲水微结构涂层33。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至图3所示,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包括补水管道1、第一 电动阀2、第二电动阀3、冷却水泵4、入口支路管道5、第三电动阀6、第一温度传感器7、微 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局部发热元件9、第二温度传感器10、服务器11、第三温度传感器 12、第四电动阀13、出口支路管道14、旁路管道15、热用户16、热水管17、热水泵18、储水罐 19、第五电动阀20、第四温度传感器21、第六电动阀22、主出水管23、出口并联连接管24、 入口并联连接管25,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包括管道连接头26、微通道管束27、上盖 板28、真空抽气口 29、下盖板30、蒸发区31、支撑柱32、超亲水微结构涂层33 ;补水管道1 通过入口并联连接管25与入口支路管道5、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和出口支路管道14 顺次连接;出口支路管道14经出口并联连接管24与主出水管23和储水罐19顺次连接;储 水罐19经热水管17连接到热用户16 ;补水管道1上依次装有第一电动阀2和冷却水泵4 ; 入口支路管道5的末端依次装有第三电动阀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 ;出口支路管道14的前 端依次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2和第四电动阀13 ;主出水管23的末端依次装有第四温度传 感器21和第五电动阀20 ;第五电动阀20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1之间与旁路管道15入口连 接;第一电动阀2与冷却水泵4之间与旁路管道15出口连接;旁路管道15的入口和出口分 别装有第六电动阀22和第二电动阀3 ;服务器11的主板上含有局部发热元件9 ;局部发热 元件9的上表面与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通过高温胶粘接;局部发热元件9内装有第 二温度传感器10 ;上盖板28上装有真空抽气口 29,上盖板28与下盖板30通过焊接形成密 闭空间,上盖板28与下盖板30之间设有支撑柱32,下盖板30内表面涂有超亲水微结构涂 层33,下盖板30设有蒸发区31,微通道管束27贯穿布置在下盖板30的上半部,微通道管 束27两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头26与入口支路管道5和出口支路管道14连接。 所述的局部发热元件9的额定温度在60°C以上。所述的服务器11为计算机服务 器,或者局部发热元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基于计算机服务器废热利用的热水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补水管道(1)、第一电动阀(2)、第二电动阀(3)、冷却水泵(4)、入口支路管道(5)、第三电动阀(6)、第一温度传感器(7)、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局部发热元件(9)、第二温度传感器(10)、服务器(11)、第三温度传感器(12)、第四电动阀(13)、出口支路管道(14)、旁路管道(15)、热用户(16)、热水管(17)、热水泵(18)、储水罐(19)、第五电动阀(20)、第四温度传感器(21)、第六电动阀(22)、主出水管(23)、出口并联连接管(24)、入口并联连接管(25),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包括管道连接头(26)、微通道管束(27)、上盖板(28)、真空抽气口(29)、下盖板(30)、蒸发区(31)、支撑柱(32)、超亲水微结构涂层(33);补水管道(1)通过入口并联连接管(25)与入口支路管道(5)、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和出口支路管道(14)顺次连接;出口支路管道(14)经出口并联连接管(24)与主出水管(23)和储水罐(19)顺次连接;储水罐(19)经热水管(17)连接到热用户(16);补水管道(1)上依次装有第一电动阀(2)和冷却水泵(4);入口支路管道(5)的末端依次装有第三电动阀(6)和第一温度传感器(7);出口支路管道(14)的前端依次装有第三温度传感器(12)和第四电动阀(13);主出水管(23)的末端依次装有第四温度传感器(21)和第五电动阀(20);第五电动阀(20)与第四温度传感器(21)之间与旁路管道(15)入口连接;第一电动阀(2)与冷却水泵(4)之间与旁路管道(15)出口连接;旁路管道(15)的入口和出口分别装有第六电动阀(22)和第二电动阀(3);服务器(11)的主板上含有局部发热元件(9);局部发热元件(9)的上表面与微通道管平板热管换热器(8)通过高温胶粘接;局部发热元件(9)内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10);上盖板(28)上装有真空抽气口(29),上盖板(28)与下盖板(30)通过焊接形成密闭空间,上盖板(28)与下盖板(30)之间设有支撑柱(32),下盖板(30)内表面涂有超亲水微结构涂层(33),下盖板(30)设有蒸发区(31),微通道管束(27)贯穿布置在下盖板(30)的上半部,微通道管束(27)两段分别通过管道连接头(26)与入口支路管道(5)和出口支路管道(14)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良华蒙姚晓莉陆海范利武胡亚才俞自涛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