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子惠专利>正文

新型黑板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581 阅读:1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新型黑板擦,它是由海绵体(1)、塑料盒(2)、手指凹印(3)构成,它的海绵体(1)的下半部位置粘连接在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1)的下半部位置,其特征是:擦黑板前海绵体(1)吸入一定量水份。(*该技术在201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新型黑板擦,按国际专利分类表(IPC)划分属于作业、运输部,印刷分部,书写或绘图器具;办公用品大类,书写或绘图用品;书写或绘图辅助用品小类,黑板或石板的清洁装置组
本技术要解决的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新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该技术的新型黑板擦主要由海绵体、塑料盒、手指凹印构成。它的主要零件海绵体、塑料盒由市场选用。它的海绵体是长方体形状,以海绵为材料,经过化学工业加工制造。它的塑料盒是长方体形状,以塑料为材料,经过成型加工制造。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海绵体的下半部位置粘连接在塑料盒的内侧位置,塑料盒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的下半部位置,结合成普通板擦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擦黑板的作用。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是擦黑板前海绵体吸入一定量水份,结合成长方体形状的整体结构,功能是起防止引起粉尘的作用。手指凹印直接成型在塑料盒的前侧位置,塑料盒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的下半部四周位置,结合成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拿握时不易弄脏手的作用。这样就实现了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的解决擦黑板时灰尘太大,容易脏手的技术问题的目的。技术的新型黑板擦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为解决擦黑板时灰尘太大,容易脏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与现有的和曾有的关于黑板或石板的清洁装置组的技术相比有二处优点和改进第一,由于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擦黑板前海绵体吸入一定量水份,结合成长方体形状的整体结构,所以更容易解决防止引起粉尘的技术问题。第二,由于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的技术方案中设计了手指凹印直接成型在塑料盒的前侧位置,塑料盒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的下半部四周位置,结合成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所以更容易解决拿握时不易弄脏手的技术问题。它的静态结构请参附图如图所示,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主要由海绵体1、塑料盒2、手指凹印3构成。它的主要零件海绵体1、塑料盒2由市场选用。它的海绵体1是长方体形状,以海绵为材料,经过化学工业加工制造。它的塑料盒2是长方体形状,以塑料为材料,经过成型加工制造。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共有的必要技术特征是海绵体1的下半部位置粘连接在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1的下半部位置,结合成普通板擦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擦黑板的作用。在形状、构造及其结合上,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与最接近的现有技术不同的技术特征是擦黑板前海绵体1吸入一定量水份,结合成长方体形状的整体结构,功能是起防止引起粉尘的作用。手指凹印3直接成型在塑料盒2的前侧位置,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1的下半部四周位置,结合成长方体形状的组合结构,功能是起拿握时不易弄脏手的作用。下面通过使用方法,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型新型黑板擦的动态结构关系在使用中,当需要擦黑板的时候,根据摩擦原理,首先把手握在手指凹印3上,然后让海绵体1吸入定量的水,再然后擦拭黑板,从而完成擦黑板的任务。这样就实现了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的解决擦黑板时灰尘太大,容易脏手的技术问题的目的。实现本技术的最佳方案是以塑料、海绵为材料,利用黑板擦工厂的基本设备,采取中量成批生产,以供应教育界的需求,这样就能更好地实现本技术的新型黑板擦的实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权利要求1.新型黑板擦,它是由海绵体(1)、塑料盒(2)、手指凹印(3)构成,它的海绵体(1)的下半部位置粘连接在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1)的下半部位置,其特征是擦黑板前海绵体(1)吸入一定量水份。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黑板擦,其特征是手指凹印(3)直接成型在塑料盒(2)的前侧位置,塑料盒(2)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1)的下半部四周位置。专利摘要新型黑板擦,按国际专利分类表划分属于作业、运输部,印刷分部,书写或绘图器具;办公用品大类,书写或绘图用品;书写或绘图辅助用品小类,黑板或石板的清洁装置组
其目的是解决擦黑板时灰尘太大,容易脏手的技术问题,它主要由海绵体、塑料盒、手指凹印构成。其特征是擦黑板前海绵体吸入一定量水份,手指凹印直接成型在塑料盒的前侧位置,塑料盒的内侧位置粘连接在海绵体的下半部四周位置,适于实用的新的技术方案在黑板或石板的清洁装置组的领域里,具有广泛用途,且制作简单,成本低廉使用方便,易于推广。文档编号B43L21/00GK2587669SQ02291118公开日2003年11月26日 申请日期2002年12月17日 优先权日2002年12月17日专利技术者于子惠 申请人:于子惠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子惠
申请(专利权)人:于子惠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