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3D打印机机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5037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3: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3D打印机机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机头结构复杂、易堵料漏料和冷却效果不佳的缺陷。其包括挤出部、通风部、加热部和出线部;所述出线部包括固定座和接线排,所述接线排设于所述固定座后端;所述挤出部、所述通风部、所述加热部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风部采用内抽式轴流风扇,且将轴流风扇吹出的风流通至挤出部的步进电机,降低步进电机的温度,保证步进电机的正常工作,延长步进电机使用的寿命,同时向下气流在3D打印机机头的打印过程中起到直接冷却的作用,避免了双风扇的使用;且通风通道的设计,有效减少其体积与重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摘要】本技术提出了一种3D打印机机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机头结构复杂、易堵料漏料和冷却效果不佳的缺陷。其包括挤出部、通风部、加热部和出线部;所述出线部包括固定座和接线排,所述接线排设于所述固定座后端;所述挤出部、所述通风部、所述加热部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本技术通风部采用内抽式轴流风扇,且将轴流风扇吹出的风流通至挤出部的步进电机,降低步进电机的温度,保证步进电机的正常工作,延长步进电机使用的寿命,同时向下气流在3D打印机机头的打印过程中起到直接冷却的作用,避免了双风扇的使用;且通风通道的设计,有效减少其体积与重量。【专利说明】一种3D打印机机头
本技术涉及打印机领域,特别涉及一种3D打印机机头。
技术介绍
三维打印(3Dprinting),即快速成形技术的一种,它是一种以数字模型文件为基 础,运用粉末状金属或塑料等可粘合材料,通过逐层打印的方式来构造物体的技术。过去其 常在模具制造、工业设计等领域被用于制造模型,现正逐渐用于一些产品的直接制造。特别 是一些高价值应用(比如髋关节或牙齿,或一些飞机零部件)已经有使用这种技术打印而成 的零部件。 现有的3D打印机,其机头由电机、双风扇、散热片、打印头等组成,其存在如下缺 点:采用国内生产电机,扭矩不够,送丝不稳定,寿命短,重量及体积大;采用双风扇用于散 热,机架结构复杂,风扇采用排风技术,无法达到冷却效果,散热能效低;打印头左右固定块 等结构尺寸大,使打印机机头整体重量大;喷头无法更换,易漏料;采用铝制喷头易磨损; 金属喉管易堵料等。 故综上所述,有必要研发一种新的3D打印机机头来弥补上述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提出一种3D打印机机头,解决了现有技术中3D打印机机头结构复杂、 易堵料漏料和冷却效果不佳的缺陷。本技术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其采用内抽式轴流风 扇,散热效果佳,有效减少其体积与重量。 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种3D打印机机头,其包括挤出部、通风部、加热部和出线部;所述出线部包括固 定座和接线排,所述接线排设于所述固定座后端;所述挤出部、所述通风部、所述加热部均 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挤出部包括固定块、传送齿轮、导线轮、轴承、弹簧片、盖板和步 进电机;所述固定块包括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所述传送齿轮设于所述左固定块与所述右 固定块之间,且所述传送齿轮与所述步进电机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 导线轮安装在所述轴承中间,且与所述传送齿轮对接;所述弹簧片设于所述轴承与所述导 线轮前端;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弹簧片前端;所述通风部包括轴流风扇、散风块和导风块;所 述轴流风扇均与所述散风块、所述导风块连通;所述散风块设于所述右固定块远离所述左 固定块的一端,所述轴流风扇设于所述散风块一端;所述加热部包括隔热装置、内垫圈、力口 热棒、热电偶、喷头座和喷头;所述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块和隔热套管;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 喷头座一端上;所述喷头座另一端安装所述隔热块;所述内垫圈设于所述隔热套管内;所 述热电偶、所述加热棒均设于所述喷头座内;所述隔热套管分别通过所述固定座、所述隔热 块、所述嗔头座后与所述嗔头连接。 进一步,所述隔热套管同时贯穿于所述喷头座和所述隔热块内。 所述3D打印机机头进一步设有衔接块,所述衔接块设于所述隔热块与所述固定 座的连接处。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块中间设有第一半圆槽,所述右固定块中间设有第二半圆槽, 且所述第二半圆槽与所述第一半圆槽连通。 进一步,所述轴承包括第一轴承和第二轴承,所述第一轴承固定在所述左固定块 上,所述第二轴承固定在所述右固定块上。 进一步,所述喷头上设有阶梯道口,所述隔热套管卡在所述阶梯道口上。 进一步,所述右固定块与所述散风块之间设有通风通道,且所述通风通道与所述 导风块连通。 进一步,所述左固定块上设有第一圆形通孔,所述右固定块上设有第二圆形通孔, 且所述第一圆形通孔与所述第二圆形通孔连通,且所述散风块通过所述第一圆形通孔、所 述第二圆形通孔连通至所述步进电机。 进一步,所述喷头为可更换式铜制喷头。 进一步,所述隔热套管外围设有密封圈,所述内垫圈设于所述密封圈下方。 本技术采用内抽式轴流风扇,且将轴流风扇吹出的风流通至步进电机,降低 步进电机的温度,保证步进电机的正常工作,延长步进电机使用的寿命,同时向下气流在3D 打印机机头的打印过程中起到直接冷却的作用,避免了双风扇的使用;且通风通道的设计, 有效减少其体积与重量。 【专利附图】【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 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 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 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技术3D打印机机头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另一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技术3D打印机机头挤出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技术3D打印机机头挤出部另一角度的示意图; 图5是本技术3D打印机机头加热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技术3D打印机机头加热部第二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图7是本技术3D打印机机头加热部第三角度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 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 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 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参照图1-7, 一种3D打印机机头1,其包括挤出部2、通风部3、加热部4和出线部 (未图示);所述出线部包括固定座5和接线排(未图示),所述接线排设于所述固定座5后端; 所述挤出部2、所述通风部3、所述加热部4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5上;所述挤出部2包括固 定块21、传送齿轮22、导线轮23、轴承24、弹簧片25、盖板26和步进电机27 ;所述固定块 21包括左固定块211和右固定块212 ;所述传送齿轮22设于所述左固定块211与所述右固 定块212之间,且所述传送齿轮22与所述步进电机27连接;所述导线轮23安装在所述轴 承24中间,且与所述传送齿轮22对接;所述弹簧片25设于所述轴承24与所述导线轮23 前端;所述盖板26设于所述弹簧片25前端;所述通风部3包括轴流风扇31、散风块32和 导风块33 ;所述轴流风扇31均与所述散风块32、所述导风块33连通;所述散风块32设于 所述右固定块212远离所述左固定块211的一端,所述轴流风扇31设于所述散风块32 - 端;所述加热部4包括隔热装置41、内垫圈42、加热棒43、热电偶44、喷头座45和喷头46 ; 所述隔热装置41包括隔热块411和隔热套管412 ;所述喷头46安装在所述喷头座45 -端 上;所述喷头座45另一端安装所述隔热块411 ;所述内垫圈42设于所述隔热套管412内; 所述热电偶44、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3D打印机机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挤出部、通风部、加热部和出线部;所述出线部包括固定座和接线排,所述接线排设于所述固定座后端;所述挤出部、所述通风部、所述加热部均安装在所述固定座上;所述挤出部包括固定块、传送齿轮、导线轮、轴承、弹簧片、盖板和步进电机;所述固定块包括左固定块和右固定块;所述传送齿轮设于所述左固定块与所述右固定块之间,且所述传送齿轮与所述步进电机连接;所述轴承安装在所述固定块上;所述导线轮安装在所述轴承中间,且与所述传送齿轮对接;所述弹簧片设于所述轴承与所述导线轮前端;所述盖板设于所述弹簧片前端;所述通风部包括轴流风扇、散风块和导风块;所述轴流风扇均与所述散风块、所述导风块连通;所述散风块设于所述右固定块远离所述左固定块的一端,所述轴流风扇设于所述散风块一端;所述加热部包括隔热装置、內垫圈、加热棒、热电偶、喷头座和喷头;所述隔热装置包括隔热块和隔热套管;所述喷头安装在所述喷头座一端上;所述喷头座另一端安装所述隔热块;所述內垫圈设于所述隔热套管内;所述热电偶、所述加热棒均设于所述喷头座内;所述隔热套管分别通过所述固定座、所述隔热块、所述喷头座后与所述喷头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群雷远彪张益晗陈冠然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海源三维打印高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