贯穿式固定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33108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15 12:53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使片部件良好地定位而形成覆盖部的贯穿式固定器。在贯穿式固定器(10),贯穿式固定器(10)的槽部(52)的片部件(30)侧的侧面成为片部件侧倾斜面(44),片部件侧倾斜面(44)朝片部件侧倾斜面(44)与片部件(30)的滑动面(38)所成的角度(α2)为钝角的方向倾斜。而且在形成注塑部(50)时,模具(60)的肋(62)的顶部配置(抵接)于片部件(30)的片部件侧倾斜面(44)上。由此通过模具(60)(的肋(62))抑制片部件(30)朝长边方向的移动。因此在该状态下,通过朝模具(60)内射出注塑部(50)用的树脂材料,而能在使片部件(30)良好地定位的状态下形成注塑部(50)。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贯穿式固定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供约束乘客的安全带插通的贯穿式固定器。
技术介绍
在下述专利文献1所记载的座椅安全带用引导固定器(贯穿式固定器)中,将引导片(片部件)组装在引导板(主体部),且它们与注塑树脂嵌入成型。另外,在引导片与注塑树脂的边界部分形成有引导片外周槽部,引导片外周槽部沿引导片的外周边缘的整周延伸。并且,在注塑树脂成型用的模具设置有用于形成引导片外周槽部的槽成型用肋,且在该槽成型用肋与引导片的外周边缘之间设置有间隙。由此,在形成注塑树脂时,能够抑制模具(的槽成型用肋)与引导片的干涉,所以能够防止引导片的损伤、打痕的产生。此外,作为贯穿式固定器存在下述专利文献2所记载的固定器。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02-103386号公报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1-56968号公报然而,在上述的座椅安全带用引导固定器中,如上述那样,由于在模具(的槽成型用肋)与引导片的外周边缘之间设置有间隙,所以可能在形成注塑树脂时引导片的位置在自身的长边方向上偏离。由此,存在无法在形成注塑树脂时使引导片良好地定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考虑到上述事实,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片部件良好地定位而形成覆盖部的贯穿式固定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贯穿式固定器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由金属制成,且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形成供约束乘客的安全带插通的通孔;片部件,该片部件组装于上述主体部而覆盖上述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一部分,并且该片部件的表面成为上述安全带的滑动接触部;覆盖部,该覆盖部在使上述滑动接触部露出的状态下与上述片部件以及上述主体部一体注塑成型,且覆盖上述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其它部分而与上述片部件一同构成上述通孔的内周部;槽部,该槽部形成于上述片部件与上述覆盖部的边界部分;以及片部件侧倾斜面,该片部件侧倾斜面构成上述槽部的上述片部件侧的侧面,且在与所述槽部正交的剖视图中该片部件侧倾斜面与上述滑动接触部所成的角度设定成钝角。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贯穿式固定器中,用于形成供安全带插通的通孔的贯通孔形成于主体部。而且,以覆盖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一部分的方式将片部件组装于主体部,且使片部件的表面成为安全带的滑动接触部。并且,在使片部件的滑动接触部露出的状态下覆盖部与片部件以及主体部一体注塑成型,通过覆盖部来覆盖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其它部分。由此,通孔的内周部由片部件以及覆盖部构成。这里,在片部件与覆盖部的边界部分形成有槽部。另外,槽部的片部件侧的侧面成为片部件侧倾斜面,在与槽部正交的剖视图中(从槽部的长边方向观察)片部件侧倾斜面与滑动接触部所成的角度设定成钝角。因此,通过将用于形成槽部的模具与片部件侧倾斜面相抵,能够抑制片部件的移动。因此,能够使片部件良好地定位而形成覆盖部。在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贯穿式固定器的基础上,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贯穿式固定器具备:具备覆盖部侧倾斜面,该覆盖部侧倾斜面构成上述槽部的上述覆盖部侧的侧面,且在与所述槽部正交的剖视图中该覆盖部侧倾斜面与上述覆盖部的表面所成的角度设定成钝角。在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贯穿式固定器中,槽部的覆盖部侧的侧面成为覆盖部侧倾斜面,在与槽部正交的剖视图中(从槽部的长边方向观察)覆盖部侧倾斜面与覆盖部的表面所成的角度设定成钝角。由此,能够使槽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例如V字形状。因此,与例如使槽部的截面形状形成为凹状的情况相比较,能够使安全带在通孔的内周部滑动时的相对于安全带的滑动阻力变小。根据技术方案1所记载的贯穿式固定器,能够使片部件良好地定位而形成覆盖部。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贯穿式固定器,能够使安全带在通孔的内周部滑动时的相对于安全带的滑动阻力变小。附图说明图1是表示用于使本实施方式的贯穿式固定器的槽部成型的模具的从与槽部正交的方向(槽部的长边方向)观察的剖视图(与由图2的双点划线围起的部分对应的剖视图)。图2是表示图1所示的贯穿式固定器的整体的从车室内侧观察的主视图。图3是表示图2所示的贯穿式固定器的从车辆前侧观察的侧剖视图(图2的3-3线剖视图)。图4是表示图2所示的贯穿式固定器的从上侧观察的剖视图(图2的4-4线剖视图)。图5是表示用于图2所示的贯穿式固定器的板部件的主视图。图6是表示用于图2所示的贯穿式固定器的片部件的主视图。图7是表示图6所示的片部件的从车辆后侧观察的侧剖视图。图8是表示图7所示的片部件的从车室内侧观察的剖视图。图9(A)是将片部件组装于用于贯穿式固定器的板部件之前的状态的主视图,图9(B)是表示从图9(A)的状态使片部件移动而将片部件组装于板部件后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0是表示在图2所示的贯穿式固定器中,将安全带朝向车辆前方拉出的状态的主视图。图11是表示图4所示的贯穿式固定器的内周面的另一例子的从上侧观察的剖视图。附图标记的说明10...贯穿式固定器;12...板部件(主体部);16...贯通孔;20...下侧内周面;26...通孔;30...片部件;38...滑动面(滑动接触部);44...片部件侧倾斜面;52...槽部;54...覆盖部侧倾斜面;70...安全带;α2...角度;α3...角度。具体实施方式以下,使用附图对本实施方式的贯穿式固定器10进行说明。此外,附图中适当地示出的箭头表示贯穿式固定器10安装于车辆(汽车)的状态的方向,箭头前表示车辆前侧,箭头内表示车室内侧,箭头上表示上侧。贯穿式固定器10应用于车辆的座椅安全带装置。而且,如图2~图4所示,贯穿式固定器10构成为包括:构成贯穿式固定器10的芯部的作为主体部的板部件12、组装于板部件12的片部件30、以及与板部件12以及片部件30一体注塑成型而得的作为覆盖部的注塑部50。以下,对各结构进行说明。如图5所示,板部件12由金属板制成,且形成为近似倒T字形板状。该板部件12的上部的宽度方向中央部成为安装部14,在安装部14贯通形成有圆形状的安装孔14A。而且,在安装孔14A内插入安装螺栓(省略图示),通过该安装螺栓将安装部14直接或经由其它部件而能够旋转地安装于车辆的中柱。由此,贯穿式固定器10构成为能够绕安装孔14A的轴心旋转。并且,板部件12在上下方向中间部弯曲,板部件12的下侧部分朝向车室内侧突出(参照图3)。另外,在板部件12的大致中央部形成有贯通孔16,贯通孔16构成为用于供约束乘客的安全带70(参照图10)插通的通孔26的形成。该贯通孔16沿板部件12的宽度方向(车辆前后方向)延伸,并且在贯通孔16的长边方向两端部朝向上侧垂直地立起。另外,贯通孔16在板部件12的宽度方向左右对称地形成,且贯通孔16的长边方向两侧部分别成为贯通孔侧立起部18。而且,贯通孔16的内周面的下侧部分成为下侧内周面20。另外,贯通孔侧立起部18的内周面的宽度方向外侧部分分别成为纵内周面22A、22B,纵内周面22A、22B通过圆弧状的角R面24A、24B而与下侧内周面20光滑地连接。此外,在纵内周面中,对配置于车辆前侧的纵内周面标注附图标记22A,对配置于车辆后侧的纵内周面标注附图标记22B,在角R面中,对配置于车辆前侧的角R面标注附图标记24A,对配置于车辆后侧的角R面标注附图标记24B。如图6~图9所示,片部件30由摩擦阻力比后述的注塑部50小的合成树脂材料(例如,POM)构成。而且,片部件30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贯穿式固定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贯穿式固定器,其中,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由金属制成,且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形成供约束乘客的安全带插通的通孔;片部件,该片部件组装于所述主体部而覆盖所述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一部分,并且该片部件的表面成为所述安全带的滑动接触部;覆盖部,该覆盖部在使所述滑动接触部露出的状态下与所述片部件以及所述主体部一体注塑成型,且覆盖所述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其它部分而与所述片部件一同构成所述通孔的内周部;槽部,该槽部形成于所述片部件与所述覆盖部的边界部分;以及片部件侧倾斜面,该片部件侧倾斜面构成所述槽部的所述片部件侧的侧面,且在与所述槽部正交的剖视图中该片部件侧倾斜面与所述滑动接触部所成的角度设定成钝角。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4.12 JP 2013-0841731.一种贯穿式固定器,其中,具备:主体部,该主体部由金属制成,且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用于形成供约束乘客的安全带插通的通孔;片部件,该片部件组装于所述主体部而覆盖所述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一部分,并且该片部件的表面成为所述安全带的滑动接触部;覆盖部,该覆盖部在使所述滑动接触部露出的状态下与所述片部件以及所述主体部一体注塑成型,且覆盖所述贯通孔的内周边缘部的其它部分而与所述片部件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远山弘幸滨田尊裕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东海理化电机制作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