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弯部件以及梁柱连接节点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25599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9 11:05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抗弯部件以及梁柱连接节点,所述抗弯部件为金属制作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抗弯部件具有靠近梁端的第一侧面和靠近柱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有安装孔;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邻的表面均设有紧固孔。上述抗弯部件可以将柱和梁间接连接在一起,在地震发生时通过首先发生塑性变形,改变结构刚度分布,吸收和耗散地震能量,使破坏集中在梁端,保护结构其他部位免遭破坏。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方便、经济地更换抗弯部件,使结构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上述抗弯部件施工简单、更换容易,节约了工程造价。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使用上述抗弯部件的梁柱连接节点。(*该技术在202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抗弯部件以及梁柱连接节点
本技术涉及工程建设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抗弯部件以及梁柱连接节点。
技术介绍
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建筑领域中非常常见,一般地,钢筋混凝土结构在地震中发生 损伤多集中在梁端位置,当梁端发生损伤时,会存在以下问题: 梁端位置一旦损伤,伴随着梁端纵筋受拉屈服和混凝土被压溃的损坏,其修复比 较困难,严重的情况下需要将整个构件进行更换,修复费用较高。 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刚度较大,结构在地震作用下能够吸收较大的地震能量,从而 带来严重的内部损伤。钢筋混凝土结构构件由于材料的质量、施工质量和设计上的差异,导 致整个塑性铰的分布和发展难以预测,严重威胁结构的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更换容易、修复费用低、安全性高的抗弯部件以及梁柱连 接节点。 -种抗弯部件,用于连接梁端和柱侧,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部件为金属制作的长 方体结构,所述抗弯部件具有靠近梁端的第一侧面和靠近柱侧的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 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有安装孔; 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邻的表面均设有紧固孔。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还设有横梁,所述横梁 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横向边缘的中 点。 一种采用上述抗弯部件的梁柱连接节点,包括支撑部、用于支持所述支撑部的牛 腿支座; 所述牛腿支座焊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抗弯部件、柱侧和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焊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梁端。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还包括U形定位部件,所述抗弯部件位于所述U形定位部件 内部并与所述U形定位部件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U形定位部件包括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和连接部, 所述第一固定部与所述第二固定部平行,所述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 部之间,所述第一固定部、第二固定部、连接部一体成型; 所述第一固定部和所述第二固定部均设置有锚栓杆,所述锚栓杆的直径与所述安 装孔匹配。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牛腿支座焊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连接部和支撑部。即 牛腿支座位于抗弯部件、U形定位部件以及支撑部的正下方,此时,牛腿支座对支撑部的支 持力最大。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支撑部的宽度大于或等于梁端的宽度。即梁端完全位 于支撑部上,此时,支撑部可以更好的传递梁端受到的坚向力。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牛腿支座的宽度等于柱侧的宽度。可以使得牛腿支座 将支撑部传递来的坚向力更好地传递给墙或者柱。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牛腿截面的宽度等于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之 间的距离与所述支撑部的宽度之和。 上述抗弯部件,设置在梁端,在使用时,采用连接件将梁端和柱侧通过安装孔分别 与抗弯部件连接,然后再通过紧固孔使抗弯部件与梁端和柱侧的连接稳固,从而将梁与柱 通过抗弯部件间接连接在一起。抗弯部件具有抗弯能力,可以满足结构不同部位的梁端抵 抗弯曲的需要。上述抗弯部件,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处于弹性工作阶段,其工作性能同一般 的钢筋混凝土梁一致。当地震来临时,可以保证梁端先于柱端进入塑性,且金属材料保证了 良好的塑性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地震过后,可以将发生严重塑性变形的抗弯部件进行更 换,使结构恢复到完好状态。 上述抗弯部件有效地将梁端剪力和梁端弯矩分开传递且不发生塑性变形以满足 正常使用的需要。在地震发生时通过首先发生塑性变形,改变结构刚度分布,吸收和耗散地 震能量,使破坏集中在梁端,保护结构其他部位免遭破坏。在地震发生后能够方便、经济地 更换抗弯部件,使结构恢复到原来的状态。上述抗弯部件施工简单、更换容易,节约了工程 造价。同时,上述抗弯部件可以预测结构可能的塑性铰分布和发展路径,从而为有针对性的 结构防灾减灾提供指导。 采用上述抗弯部件的梁柱连接节点,支撑部主要传递坚向力,释放水平约束和弯 曲约束等来提供足够的水平变形能力和弯曲变形能力。牛腿支座将支撑部传递来的坚向内 力传递给墙或柱。因此,上述梁柱连接节点将梁端和柱间接连接,既能有效传递坚向载荷, 又能将梁端的水平约束和转动约束释放,使梁端具有有效的适应水平变形和转动变形的能 力。上述梁柱连接节点可以解决结构各部分之间不均匀沉降对结构的破坏以及温度应力引 起的结构开裂问题,可以替代结构中的沉降缝、温度缝,施工简单。 【附图说明】 图1为一实施方式的抗弯部件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一实施方式的抗弯部件的正视图; 图3为一实施方式的抗弯部件的俯视图; 图4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正视图; 图5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俯视图; 图6为一实施方式的U形定位部件的正视图; 图7为一实施方式的U形定位部件的俯视图; 图8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示意图; 图9为另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示意图; 图10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11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剖面图; 图12 (a)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水平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2 (b)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水平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3 (a)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弯曲变形结构示意图; 图13 (b)为一实施方式的梁柱连接节点的弯曲变形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 10、抗弯部件;20、梁;30、柱;40、U形定位部件;100、第一侧面;102、第二侧面; 104、安装孔;106、紧固孔;108、横梁;400、第一固定部;402、第二固定部;404、连接部; 406、锚栓杆;14支撑部;16牛腿支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加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 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详细的说明。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 理解本技术。但是本技术能够以很多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它方式来实施,本领域 技术人员可以在不违背本技术内涵的情况下做类似改进,因此本技术不受下面公 开的具体实施的限制。 请参阅图1-3, 一实施方式的抗弯部件10,用于连接梁20和柱30,抗弯部件10为 金属制作的长方体结构,抗弯部件10具有靠近梁20的第一侧面100和靠近柱30的第二侧 面102,第一侧面100和第二侧面102均设有安装孔104,与第一侧面100和第二侧面102相 邻的表面均设有紧固孔106。抗弯部件10为一体成型的长方体结构,第一侧面100和第二 侧面102平行,抗弯部件10其余的六个表面均设有紧固孔106。安装孔104的作用是利于 柱30或者梁20通过安装孔104与抗弯部件10连接。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04为锚栓 杆孔,柱30或者梁20通过锚栓杆406以及锚栓杆孔与抗弯部件10连接,第一侧面100与柱 30连接,第二侧面102与梁20连接,进而实现了柱30和梁20的间接连接。安装孔104的 个数可以根据抗弯部件10的大小进行选择。在本实施方式中,安装孔104的个数为8个, 即第一侧面1〇〇和第二侧面102各有4个。 紧固孔106的作用是方便锚栓的旋紧。在预紧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抗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部件为金属制作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抗弯部件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均设有安装孔; 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邻的表面均设有紧固孔。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抗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弯部件为金属制作的长方体结构,所述抗弯部件 具有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所述第一侧面与所述第二侧面平行,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 侧面均设有安装孔; 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相邻的表面均设有紧固孔。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抗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第二侧面之间 还设有横梁,所述横梁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侧面和第二侧面。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抗弯部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梁位于所述第一侧面和所述 第二侧面横向边缘的中点。4. 一种梁柱连接节点,用于连接梁端和柱侧,其特征在于,包括支撑部、用于支持所述 支撑部的牛腿支座、以及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抗弯部件; 所述牛腿支座焊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抗弯部件、柱侧和支撑部; 所述支撑部焊接或螺栓连接于所述梁端。5. 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梁柱连接节点,其特征在于,还包括U形定位部件,所述抗弯 部件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戚永乐周新显彭雪平周玉杨培红尹春明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