恒温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0523406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20: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控制发动机冷却水的流动的恒温装置,对该恒温装置也附加作为旁通通路或旁通阀等的功能,并且能够实现整体构造的简单化、使组装性提高,成本降低。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恒温装置具备:主阀(14),其设于机动车用发动机(1)的冷却水回路中,控制在第一、第二通路(13、12)间的冷却水的流动;热电元件(15),其配置于所述第一通路内,根据冷却水温度来驱动控制所述主阀。组装有恒温装置(10)的装置主体(1A)具备第三通路(20)。而且,在保持所述热电元件的装置框架(30)一体地组装设有在发动机冷却水回路内的冷却水压力为规定压以上时对使该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连通的连通孔进行开闭的第二阀体(32)。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恒温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根据设于机动车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的冷却水温度来适当 地控制冷却水的流动的恒温装置,主要涉及设于发动机出口且进行所谓的发动机出口侧控 制的恒温装置。
技术介绍
作为现有的这种恒温装置,已知有各种构造,例如在机动车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回 路中,根据该冷却水温度控制冷却水的流动,在适当的状态下组装配置在发动机的冷却水 出口侧或冷却水入口侧。 在这种恒温装置中,近年来,为了使暖机性能提高且使发动机立即温暖,多设计 为,在恒温器打开前的冷却水温度低时,减小旁通通路,使向车室内制热用的加热器通路的 冷却水更多地流动。但是,在暖机前发动机的转速变高而成为发动机高负荷状态时,与此连 动驱动的水泵的转速上升,冷却水回路内的压力变高,可能导致加热器、散热器、进而配管 的破裂等。 因此,目前已知的是在冷却水回路内的压力(水泵的吸引力)成为规定压力的情 况下,在发动机出口通路与发动机返回通路之间设置旁通通路以使冷却水从发动机出口通 路向旁通通路侧流动,并且,设置与恒温阀不同的旁通阀(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另外,在设于发动机的冷却水入口侧的恒温装置中,也已知有在该恒温装置的热 电元件构成部件的端部组装对至发动机入口的返回通路和旁通通路之间进行开闭的旁通 阀而构成的装置(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专利文献1:(日本)实开平3 -7112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平9 - 88598号公报 但是,在上述的现有构造中,在前者的情况下,在恒温阀的基础上另外的用于构成 旁通阀的构成零件个数增多,构造复杂化,并且组装也费时繁杂,存在导致成本高的问题。 另外,在后者的情况下,在设于发动机的冷却水入口侧的类型的恒温装置中,尽管 可得到一定程度的效果,但是作为设于发动机的冷却水出口侧的类型的恒温装置,直接进 行挪用在构造上是不可能的,产生了寻求何种对策的必要性。 另外,根据上述现有构造,旁通阀用的螺旋弹簧通过热电元件来固定另一端,故而 通过温度带来的热电元件的进退运动,对旁通阀作用的弹簧负荷发生变化。例如,随着热电 元件动作且向主阀相反侧移动,弹簧负荷比热电元件不动作时的弹簧负荷更高,作为结果, 旁通阀进行开闭的设定压力发生变化,还存在难以控制成适当的一定压力的问题,希望寻 求一并解决这些问题点的对策。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这种事情而设立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恒温装置,对于控制发动 机冷却水的流动的恒温阀也附加作为旁通通路或旁通阀的功能,而且能够实现作为整体的 构成的简单化、零件个数的减少,组装性的提高,能够降低成本。 为了实现这种目的,本专利技术第一方面的恒温装置,具备:主阀,其设于机动车用发 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控制在第一、第二通路间的冷却水的流动;热电元件,其配置在所述 第一通路内,根据冷却水温度来驱动控制所述主阀,其中,组装有所述恒温装置的装置主体 具备第三通路,在保持所述热电元件的装置框架一体地设有在所述冷却水回路内的冷却水 压力为规定压以上时对使该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连通的连通孔进行开闭的第二阀体。 本专利技术第二方面的恒温装置,在第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第二阀体如下地构成,可 与保持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装置框架同轴移动地配置,并且,通过利用螺旋弹簧施力,与所 述热电元件的动作无关地堵塞设于所述装置框架的一部分的连通孔。 本专利技术第三方面的恒温装置,在第一或第二方面的基础上,对所述第二阀体施力 的螺旋弹簧以通过所述装置框架的筒状部端部和止动器的卡合进行保持的方式构成。 本专利技术第四方面的恒温装置,在第一至第三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装 置主体在与所述热电元件的同轴上具有使所述第一通路和所述第三通路连通的开口,在 所述开口嵌合保持装置框架的筒状部,该装置框架通过由对所述主阀施力的主弹簧进行按 压,而与所述装置主体抵接并卡止,由此,将所述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隔离。 本专利技术第五方面的恒温装置,在第一至第四方面中的任一方面的基础上,所述恒 温装置具备构成所述主阀的第一阀体和对驱动控制该第一阀体的热电元件进行支承的装 置壳体,所述装置框架在通过嵌装于所述热电元件而以可移动的方式保持该热电元件的状 态下,通过所述主弹簧的弹力按压并卡止于所述装置壳体的一部分,通过在该状态下将所 述装置壳体组装于所述装置主体,所述装置框架解除所述卡止状态,并且通过所述主弹簧 向所述装置主体侧按压施力而进行组装。 如以上说明地,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恒温装置,通过将第二阀体及由其进行开闭的旁通 通路一体地设于装置框架上,不需要如现有构造那样地将旁通阀(第二阀体)与恒温阀分 开构成,能够作为恒温装置而一体构成,因此,能够实现构成零件数量的削减,恒温器的设 计自由度提高,由此也能够实现包括冷却水系在内的发动机周围的小型化。 尤其是,根据本专利技术,能够解决上述的专利文献2的问题点,与热电元件的动作状 况无关,可设定一定的弹簧负荷,因此,旁通阀用的螺旋弹簧的设计变得容易。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通过将第二阀体与热电元件同轴地配置,可将装置框架和连通 孔一体成型(也可以是树脂、金属的任一种),另外,在第二阀体也是金属制的情况下可进 行冲压成型,在第二阀体是树脂制的情况下可进行一体成型,由于构造简单,故而能够容易 地制作构成该第二阀的零件,由此能够使生产性提高,还能够实现整体的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由于采用构造简单且廉价的螺旋弹簧进行第二阀体的组装,故 而组装性也提高,也能够使制造成本降低。 另外,根据本专利技术,在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之间未使用特别的密封构造,能够以更 简易的构造隔离两通路,能够容易地将恒温装置组装于发动机,组装性也提高,也能够使制 造成本降低。 【附图说明】 图1 (a)、(b)是表示本专利技术的恒温装置的一实施例的主要部分剖面图及其局部放 大图; 图2是图1 (a)的主要部分放大图; 图3是分解表示在图1 (a)的恒温装置中成为主要部分的旁通阀组装体的概略分 解立体图; 图4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恒温装置中的主阀和旁通阀等的动作概念的表; 图5(a)、(b)是用于说明将本专利技术的恒温装置向装置主体组装前、组装后的状态 的主要部分剖面图; 图6是表示图1 (a)的恒温装置的外观的概略立体图; 图7是应用本专利技术的恒温装置的机动车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图。 标记说明 1 :发动机 1A :发动机水套部(装置主体) 2 :散热器通路 3 :散热器 4 :返回通路 5 冰泵 7 :加热器 8 :加热器通路 10 :恒温装置 11 :装置壳体 12 :通路(散热器侧通路) 13:发动机出口通路 14:主阀(第一阀体) 15:热电元件 16 :主弹簧 20 :返回通路 21 :空间部 22 :空间部 23:开口 25 :橡胶环 30 :装置框架 30a:凸缘状部 31 :连通孔(旁通通路) 32 :第二阀体 33 :螺旋弹簧 34 :止动器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机动车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主要设于发动机的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恒温装置,其具备:主阀,其设于机动车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控制在第一、第二通路间的冷却水的流动;热电元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通路内,根据冷却水温度来驱动控制所述主阀,其特征在于,组装有所述恒温装置的装置主体具备第三通路,在保持所述热电元件的装置框架一体地设有在所述冷却水回路内的冷却水压力为规定压以上时对使该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连通的连通孔进行开闭的第二阀体。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2.01.31 JP 2012-0192321. 一种恒温装置,其具备:主阀,其设于机动车用发动机的冷却水回路中,控制在第 一、第二通路间的冷却水的流动;热电元件,其配置在所述第一通路内,根据冷却水温度来 驱动控制所述主阀,其特征在于, 组装有所述恒温装置的装置主体具备第三通路, 在保持所述热电元件的装置框架一体地设有在所述冷却水回路内的冷却水压力为规 定压以上时对使该第一通路和第三通路连通的连通孔进行开闭的第二阀体。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阀体如下地构成,可与保持所述热电元件的所述装置框架同轴移动地配置, 并且,通过利用螺旋弹簧施力,与所述热电元件的动作无关地堵塞设于所述装置框架的一 部分的连通孔。3. 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恒温装置,其特征在于, 对所述第二阀体施力的螺旋弹簧以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须田浩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恒温装置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