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技术

技术编号:10521715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8:54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该触控面板包括有效区域和非有效区域,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电极和电磁功能线,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有效区域,所述电磁功能线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形成电磁通信线路,所述电磁通信线路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耦接一个电信号,通过控制所述电信号完成触控功能和电磁通信功能。本发明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至少如下的好处之一:使得触控面板兼具了至少两种功能,复用原有线路,减少新线路的增加,提高了产品的轻薄化,降低产品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涉及触控
,尤其涉及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 备。
技术介绍
随着手机智能化的推进,越来越多手机开始加入近场通信(Near Field Communication, NFC)功能。NFC技术是一种近距离无线通信技术,其是由射频识别技 术及互连技术融合演变而来。电子设备采用NFC方案后,可以支持非接触式集成电路 (Integrated Circuit, 1C)卡模拟、非接触式1C卡阅读器模拟和近距离点对点通信功能, 从而扩大了电子设备的应用范围。将NFC集成在具有显示面板的、诸如智能手机等电子设 备中,更可以满足智能手机市场新需求。 采用NFC技术的电子设备中,NFC电磁线圈的布设影响着NFC技术的性能,也影响 着电子设备自身的体积和重量。目前,NFC电子设备的NFC电磁线圈一般可采用柔性电路 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来设置,再安装配置到电子设备的本体中。该方案虽 然简单易实现,但增加了电子设备的体积,与目前对电子设备轻薄化的发展需求不符。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可以提高 触控面板或电子设备的性能。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有效区 域和非有效区域,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电极和电磁功能线,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 效区域,所述电磁功能线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形成电磁通信线路,所述电磁通信线路 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耦接一个电信号,通过控制所述电信 号完成触控功能和电磁通信功能。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其中:包括本专利技术任意实施例所 提供的触控面板。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的驱动方法,用于驱动本专利技术实施 例第一方面提供的触控面板,所述驱动方法包括: 向所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或两端输入相同电信号以实现触控功能;或者,向 所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输入不同的电磁电信号以实现电磁通信功能。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技术方案,能够提高触控面板或者电子设备的产品性能。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参照以下附图所作的对非限制性实施例所作的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其它 特征、目的和优点将会变得更明显: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a和图2b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触控面板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三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四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五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7a_7d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六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带有显示屏的电子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 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专利技术,而非对本专利技术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 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专利技术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内容。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了 一种触控面板,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有效区域和非有效区域, 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电极和电磁功能线,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效区域,所述电磁 功能线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形成电磁通信线路,所述电磁通信线路包含第一端和第二 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耦接一个电信号,通过控制所述电信号完成触控功能和 电磁通信功能。 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通过设置电磁功能线,复用了触控电极来形成 电磁通信线路,则可通过在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控制电信号的输入来使得触控 面板同时或者分时实现触控功能和电磁通信功能。由此,使得触控面板既兼具了两种功能, 又能够复用原有线路,减少新线路的增加,因而能够提高产品的轻薄化,降低产品成本。 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所提供的触控面板中,电磁功能线的形成结构和设置位置、与触 控电极的连接方式、以及电信号的控制方式均存在多种变化,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进行 详细说明。 触控面板中的电磁通信线路可以包括一匝线圈或多匝线圈,下述实施例首先以一 匝线圈为例介绍电磁通信线路的结构。 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触控面板的结构示意图。本实施例中,触控面板包 括有效区域10和非有效区域20。有效区域10即触控面板中通常用于提供有效触控功能 的区域,非有效区域20则为有效区域的周边区域,一般会被框架等配件覆盖遮挡。有效区 域是实际上能够向用户提供触控功能的区域,所述有效区域不包括特殊情况下,设置在周 边区域的也可以用于触控的其他辅助线路或控制线路等。对于触控面板兼具显示功能的情 况,即该触控面板中包括显示区域和非显示区域,有效区域优选是与显示区域重叠,对于手 机、平板电脑等设备,往往给用户提供在显示区域内进行触控操作的功能。或者,触控区域 也可以略大或略小于显示区域,或与显示区域部分重叠,根据需要设置即可。该触控面板还 包括触控电极30和电磁功能线40,触控电极30位于有效区域10,电磁功能线40和触控电 极30电连接以形成电磁通信线路,电磁通信线路包含第一端50和第二端60,第一端50和 第二端60分别耦接一个电信号,通过控制电信号完成触控功能和电磁通信功能。 触控电极30是实现触控功能的电极线,按照不同的触控实现原理,触控电极30可 以有不同的布设图案。典型的触控电极30图案是包括多条平行设置的驱动电极线31和多 条平行设置的检测电极线32,且驱动电极线31和检测电极线32可以相互交叉并绝缘设置, 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可以选择驱动电极线31和/或检测电极线32来形成电磁通信 线路,优选是采用驱动电极线31作为电连接的触控电极30,因为驱动电极线31输入的触控 电信号一般为等电位信号,更易进行控制。以下实施例及附图将以驱动电极线31作为电连 接在电磁通信线路中触控电极30为例进行说明,但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理解,采用检测电 极线32,或采用驱动电极线31和检测电极线32来作为触控电极30形成电磁通信线路,也 可以实现。 电磁功能线40用于补偿触控电极30,形成电磁通信线路。电磁功能线40要求能 够导电即可,为了不增加触控面板内的工艺结构,优选采用基板上形成的电极走线41和/ 或集成电路走线42来作为电磁功能线40。电极走线是指在基板上采用诸如掩膜刻蚀的构 图工艺形成的线路,其可以与触控电极30等线路采用相同材料同步工艺形成。集成电路走 线是指没有经过成膜等工艺、不直接构图在基板表面,而是在面板形成后电连接到所述电 极走线的线路。例如,可以用柔性电路板(Flexible Printed Circuit,FPC)上的线路作为 集成电路走线42,通过焊接等方式与电极走线41相电连接,实现电信号的传输。电极走线 和集成电路走线采用不同的制成工艺形成,有各自的优点,电极走线与面板的集成度高,成 本低,集成电路走线中设置开关等器件更方便,且易于更换。所以,在电磁功能线中合理的 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触控面板及其驱动方法和电子设备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有效区域和非有效区域,所述触控面板还包括触控电极和电磁功能线,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效区域,所述电磁功能线和所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形成电磁通信线路,所述电磁通信线路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耦接电信号,以通过控制所述电信号实现触控功能和电磁通信功能。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有效区域和非有效区域,所述触控面 板还包括触控电极和电磁功能线,所述触控电极位于所述有效区域,所述电磁功能线和所 述触控电极电连接以形成电磁通信线路,所述电磁通信线路包含第一端和第二端,所述第 一端和所述第二端分别耦接电信号,以通过控制所述电信号实现触控功能和电磁通信功 能。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切换开关,电连接在所述电磁通信线路中,用于在完成触控功能时闭合,在完成电磁通 信功能时断开。3. 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 元用于实现下述至少一项功能: 向所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输入触控电信号,且控制所述第二端悬空,以完成触控 功能; 向所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输入触控电信号,以完成触控功能; 向所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输入电磁电信号,以完成电磁通信功能; 向所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和第二端输入分频叠加的触控电信号和电磁电信号,以 同时完成触控功能和电磁通信功能。4.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一驱动单元,所述驱动单元用 于实现下述至少一项功能: 控制电连接在所述电磁通信线路中的切换开关断开,向所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和 第二端输入电磁电信号,以完成电磁通信功能; 控制电连接在所述电磁通信线路中的切换开关闭合以短接所述第一端和第二端,向所 述电磁通信线路的第一端和/或第二端输入触控电信号,以完成触控功能。5.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面板包括第一基板和/或与其相对设置的第二基板; 所述触控电极和电磁功能线,设置于所述第一基板或者第二基板的外侧或者内侧。6.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通信线路包括一匝线圈或 多匝线圈,每匝线圈包括至少一条所述触控电极和电磁功能线。7. 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每匝所述电磁功能线包括下述至少 一种结构: 电极走线和集成电路走线,所述电极走线布设在所述非有效区域中;所述电磁通信线 路包括一条所述触控电极,形成一匝线圈;或者, 电极走线和集成电路走线,所述电极走线布设在所述非有效区域中;所述电磁通信线 路包括两条触控电极,所述两条触控电极之间通过所述电极走线或集成电路走线电连接以 形成一匝线圈,且所述两条触控电极之间电连接的电极走线或集成电路走线中设置有控制 开关。8. 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 单匝线圈中,所述电极走线布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嘉灵马从华卢峰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天马微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