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4276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4:3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以红外线为治疗方法的热磁灸贴,属于一种医疗用品。基层,能够使氧气透过,用于与发热层组合形成恒温发热灸贴主体;发热层,设置在基层一侧,用于与基层透过的氧气反应后产生热量,为磁疗层供热;所述磁疗层包括陶瓷层、第二空腔和磁疗块;陶瓷层,用于与所述隔离层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陶瓷层远离基层侧与人身体接触;第二空腔,用于存放磁疗块;磁疗块,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用于利用磁场对人体治疗。本灸贴通过发热层经过20分钟的氧化结合后产生热量,陶瓷层中的陶瓷浮泡接收到热能后,激发产生大量的4.0um~14um的远红外线,将热能导入组织深部3cm~5cm穴位,致深部引起辐射热能,产生温热效应,达到热灸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疗用品,特别是一种以红外线为治疗方法的热磁灸贴。 深度灸疗热磁灸贴
技术介绍
热灸疗法历史源远流长,灸法最早见于《内经》中《素问?异法方宜论》。中国传统 的热疗方法即艾灸。现代研究实验证明,古人使用艾条热灸,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艾 绒燃烧时恒温释放大量热能,并产生光热辐射。艾灸的辐射光谱,波峰在3. 5um,光谱靠近 近红外,以远红外为主。临床研究发现,光的非热效应是艾灸发挥疗效的重要因素。艾灸 与穴位红外、远红外共振辐射是其发挥疗效的基础。 目前研究表明,远红外线的有效穿透深度为0. 05mm - 1mm,仅达皮肤表皮的浅层, 但它却可以在深部组织产生温热效果,其原因就在于远红外线释出的波长大部分的能量都 被浅层皮肤的组织分子以及水分子有效吸收,进而产生振动跃迁,而自低能阶(基态)跃 迁到高能阶(激发态),随后以非辐射缓解的方式释出热,或伴随转动跃迁而导致摩擦产生 热。医疗上的远红外线疗法以振动跃迁产热为主要作用机制,此温热效应可以达到人体血 管扩张的效果,造成血流量增加。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层、发热层和磁疗层;所述基层,能够使氧气透过,用于与发热层组合形成恒温发热灸贴主体,所述基层密布直径0.1um~10um的微孔,所述基层透气度3‑12cm³/m²·d·MP;所述发热层,设置在基层一侧,用于与基层透过的氧气反应后产生热量,为磁疗层供热;所述磁疗层包括陶瓷层、第二空腔和磁疗块;所述陶瓷层,用于与所述隔离层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陶瓷层远离基层侧与人身体接触;所述第二空腔,用于存放磁疗块;所述磁疗块,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用于利用磁场对人体治疗。

【技术特征摘要】
1. 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其特征在于:其包括基层、发热层和磁疗层; 所述基层,能够使氧气透过,用于与发热层组合形成恒温发热灸贴主体,所述基层密 布直径〇· lum?10um的微孔,所述基层透气度3-12cm3 /m2 · d · MP ; 所述发热层,设置在基层一侧,用于与基层透过的氧气反应后产生热量,为磁疗层供 执. 所述磁疗层包括陶瓷层、第二空腔和磁疗块; 所述陶瓷层,用于与所述隔离层组合形成第二空腔,所述陶瓷层远离基层侧与人身体 接触; 所述第二空腔,用于存放磁疗块; 所述磁疗块,设置在第二空腔内,用于利用磁场对人体治疗。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深度灸疗热磁灸贴,其特征在于:所述发热层包括隔氧层、第 一空腔、自发热块; 所述隔氧层,用于与基层组合形成第一空腔,同时隔离氧气,所述隔氧层设置在基层中 间位置,隔氧层面积小于基层; 所述第一空腔,用于存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韦新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金润康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