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513820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8 14:1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玻纤布层、纳米碳晶油墨层、环氧树脂板层和铝箔屏蔽层,所述纳米碳晶油墨层的其中一端部设置有与其贴合的负极载流条,另一端部设置有与其贴合的正极载流条。该远红外碳晶发热板设计合理,制作成本低,厚度小,柔软度好,方便安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远红外碳晶发热板
本技术涉及一种远红外碳晶发热板。
技术介绍
现有的远红外碳晶发热板由于纳米碳晶油墨层上、下侧需要采用环氧树脂板进行 保护,使得发热板产品的制造成本高,并且厚度厚,同时还不具备较好的柔软度,这使得发 热板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安装比较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制造成本低,厚度薄,柔软度好的远红外 碳晶发热板。 本技术采用以下方案实现:一种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 的玻纤布层、纳米碳晶油墨层、环氧树脂板层和铝箔屏蔽层,所述纳米碳晶油墨层的其中一 端部设置有与其贴合的负极载流条,另一端部设置有与其贴合的正极载流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正、负极载流条为铜箔载流条。 进一步的,所述的纳米碳晶油墨层为非镂空的纳米碳晶油墨层。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该远红外碳晶发热板设计合理, 将玻纤布层和环氧树脂板层相结合进行对发热体的保护,在不影响其使用效果的情况下, 不仅降低了制作成本,还减小其厚度,增加柔软度,方便安装,提高了发热板的使用性能和 使用范围。 【附图说明】 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构造爆炸示意图; 图中标号说明:1-玻纤布层、2-纳米碳晶油墨层、3-环氧树脂板、4-铝箔屏蔽层、 5_负极载流条、6-正极载流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将通过具体实施例 和相关附图,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如图1所示,一种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玻纤布层、纳米碳 晶油墨层、环氧树脂板层和铝箔屏蔽层,所述纳米碳晶油墨层的其中一端部设置有与其贴 合的负极载流条,另一端部设置有与其贴合的正极载流条,在正、负载流条为电源接线端, 而纳米碳晶油墨层则作为发热体,玻纤布层和环氧树脂板层起到保护发热体的作用,采用 玻纤布层和环氧树脂板相结合比采用两层环氧树脂板不仅降低了成本,而且在不影响安全 性能的同时减小了厚度,增大了柔软度,提高了发热板的使用性能和使用范围。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正、负极载流条为铜箔载流条,采用铜箔作为载流条,增大 了可通过的电流,减少无用损耗,减小了被击穿的可能性。 在本实施例中,所述的纳米碳晶油墨层为非缕空的纳米碳晶油墨层,该纳米碳晶 油墨层为完整的一整层纳米碳晶油墨层,不设置镂空孔或镂空槽,使得其发热更加均匀。 上列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进行了进一步详细说明, 所应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 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 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玻纤布层、纳米碳晶油墨层、环氧树脂板层和铝箔屏蔽层,所述纳米碳晶油墨层的其中一端部沿横向设置有与其贴合的负极载流条,另一端部沿横向设置有与其贴合的正极载流条。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远红外碳晶发热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上而下依次设置的玻纤布层、纳米碳 晶油墨层、环氧树脂板层和铝箔屏蔽层,所述纳米碳晶油墨层的其中一端部沿横向设置有 与其贴合的负极载流条,另一端部沿横向设置有与其贴合...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瑞华
申请(专利权)人:福建瑞华热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