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81476 阅读: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4-10-03 13:3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发光结构,该发光结构包括阴极、阳极及夹于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该阴极还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用于侦测施加到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摸动作。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结构较为简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介绍
目前,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通常是在有机电致发光式显示面板上通过粘接等方式附加一触控屏来实现。然而,上述附加触控屏不仅导致有机电致发光式显示面板组装结构复杂,还难于降低整个有机电致发光式显示面板的厚度,难于符合现有触控显示面板日益集成化及轻薄化的发展趋势。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结构较为简单的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发光结构、触控导电结构及驱动结构。该发光结构包括阴极、阳极及夹于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该触控导电结构电连接该阳极,用于侦测施加到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摸动作。该驱动结构电连接该发光结构,用于提供显示驱动信号至该发光结构以及提供触控驱动信号至该触控导电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较,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中,该阴极还可以侦测施加到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摸动作,使得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的显示驱动结构与触控驱动结构集成在一起,无需再额外附加触摸屏,从而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结构较为简单。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的电路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的触控导电结构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3是图1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剖面示意图。主要元件符号说明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发光结构11触控导电结构12驱动结构13阳极111阴极112有机发光层113第一薄膜晶体管131第二薄膜晶体管132存储电容133栅极线134数据线135功率线136像素150第一导电线路116第二导电线路118第一触控线121第二触控线122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封胶体104栅极绝缘层137第一隔离层组138第二隔离层组139钝化层130栅极G源极S漏极D沟道层160导通孔170、172导电元件181信号传输层182软性电路板183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1,图1是本专利技术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的电路结构示意图。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可以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lightemittingdiodes,OLED)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发光结构11、驱动结构13、。该发光结构11包括阳极111、阴极112及夹于该阴极112与该阳极111之间的有机发光层113。该有机发光层113用于在该阳极111与该阴极112的驱动下发光。该驱动结构13电连接该发光结构11,用于提供显示驱动信号至该发光结构11。该阴极112还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用于侦测施加到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上的触摸动作。该驱动结构13包括第一薄膜晶体管131、第二薄膜晶体管132、存储电容133、栅极线134、数据线135、及功率线136。该数据线135及该功率线136相互平行且与该栅极线134垂直绝缘相交。该数据线135、该功率线136与该栅极线134交叉定义多个呈矩阵排布的像素150。每一像素150对应包括一发光结构11、一存储电容133、一第一薄膜晶体管131及一第二薄膜晶体管132。其中,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31的栅极连接该栅极线134,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31的源极连接该数据线135,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31的漏极经由该存储电容133连接该功率线136。该第二薄膜晶体管132的栅极连接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31的漏极,该第二薄膜晶体管132的漏极连接该发光结构11的阳极111,该第二薄膜晶体管132的源极连接该功率线136。该阴极112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线路116及第二导电线路118,该第一导电线路116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18形成电容式触控导电结构。本实施方式中,该第一导电线路116及该第二导电线路118相邻设置且均沿该像素矩阵行的方向延伸。进一步地,请参阅图2,图2是图1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的阴极112的平面结构示意图。该第一导电线路116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18均呈梳状,且该第一导电线路116的梳状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18的梳状交错啮合。该第一导电线路116与该第二导电线路118电容耦合使得该阴极112形成电容式触控电路结构。此外,优选地,每行像素150的第一导电线路116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第一触控线121,每行像素150的第二导电线路118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第二触控线122,该第一触控线121与该第二触控线122相互绝缘耦合。其中,可以理解,施加到该阴极112的触控驱动信号可以包括施加到第一触控线121上的触控扫描信号以及施加到该第二触控线122的具有一恒定电位的触控侦测信号。请参阅图3,图3是图1所示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的剖面示意图,可以理解地,由于剖面角度受限,该剖面示意图仅示出一像素的部分剖面结构。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还包括第一基板101、第二基板102、封胶体104、导电元件181、及信号传输层182。该驱动结构13设置于该第一基板101上,该阳极111设置于该驱动结构13远离该第一基板101的一侧且电连接该驱动结构13,该有机发光层113设置于该阳极111远离该第一基板101的一侧,该阴极112设置于该有机发光层113远离该第一基板101的一侧。该第二基板102为封装盖版且通过该封胶体104连接该第一基板101,从而该第一基板101与该第二基板102将该发光结构11及该驱动结构13封装于其间。该第二基板102位于该阴极112远离该第一基板101的一侧,该信号传输层182设置于该第二基板102邻近该阴极112的一侧,该导电元件181夹于该阴极112与该信号传输层182之间,用于电连接该阴极112与该信号传输层182。该信号传输层182用于连接外部软性电路板183。来自软性电路板183的外部触控驱动信号依序经由该信号传输层182及该导电元件181传输至该阴极112。其中,该导电元件181可以为导电间隔物或导电胶。该驱动结构13还包括栅极绝缘层137、第一隔离层组138、第二隔离层组139及钝化层130,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31及该第二薄膜晶体管132包括沟道层160,该第一隔离层组138设置于该第一基板101上,该沟道层160设置于该第一隔离层组138上,该栅极绝缘层137设置于该沟道层160上,该栅极G(如第二薄膜晶体管132的栅极)设置于该栅极绝缘层137上,该第二隔离层组139设置于该栅极G及该栅极绝缘层137上,该源极S及该漏极D设置于第二隔离层组139且分别通过该第二隔离层组139中的导通孔170与该沟道层160连接,该钝化层130设置于该源极S、该漏极D及该第二隔离层组139上,该阳极111设置于该钝化层130上且通过该钝化层130中的导通孔172连接至该漏极D,该有机发光层113及该阴极112依序设置于该阳极111上。另外,该第一薄膜晶体管131及第二薄膜晶体管132至少其中之一为低温多晶硅(LTPS)薄膜晶体管。该有机发光层113可以包括电洞传输层、有机层、及电子传输层等。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10为顶发光式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该发光结构11发出的光线依序经由该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

【技术保护点】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发光结构,该发光结构包括阴极、阳极及夹于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该阳极与该阴极的驱动下发光,其特征在于:该阴极还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用于侦测施加到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摸动作。

【技术特征摘要】
2013.03.29 TW 1021115671.一种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包括发光结构,该发光结构包括阴极、阳极及夹于该阴极与该阳极之间的有机发光层,该有机发光层在该阳极与该阴极的驱动下发光,该阴极还接收触控驱动信号,用于侦测施加到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上的触摸动作,其特征在于:该阴极包括相互绝缘的第一导电线路及第二导电线路,该第一导电线路与该第二导电线路形成电容式触控导电结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定义有多个呈矩阵排列的像素,该第一导电线路及该第二导电线路相邻设置且均沿该像素矩阵行的方向延伸。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行像素的第一导电线路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第一触控线,每行像素的第二导电线路依次连接在一起形成一条第二触控线,该第一触控线与该第二触控线相互绝缘耦合。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第一导电线路与该第二导电线路均呈梳状,且该第一导电线路的梳状与该第二导电线路的梳状交错啮合。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还包括一驱动结构、第一基板、第二基板、导电元件及信号传输层,该驱动结构设置于该第一基板上,该阳极设置于该驱动结构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且电连接该驱动结构,该有机发光层设置于该阳极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阴极设置于该有机发光层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第二基板位于该阴极远离该第一基板的一侧,该信号传输层设置于该第二基板邻近该阴极的一侧,该导电元件夹于该阴极与该信号传输层之间,用于电连接该阴极与该信号传输层,外部触控驱动信号依序经由该信号传输层及该导电元件传输至该阴极。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有机电致发光式触控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该导电元件为导电间隔物或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廖金阅简良能
申请(专利权)人:业鑫科技顾问股份有限公司新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