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林志忠专利>正文

触控面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64007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4-09-24 16:53
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遮蔽层、一第一电极层、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电极层、一导线层、一第二绝缘层;该基板具有一触控区及一非触控区,该遮蔽层及导线层设于非触控区,该第一、二电极层设于该触控区,第一绝缘层设于第一、二电极层之间,与该第二电极层相对应,第二绝缘层覆盖该第二电极层及该导线层,通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设置可减少导线的数量以及避免机构上的干涉与讯号受屏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触控面板
一种触控面板,尤指一种可减少导线的数量以及避免机构上的干涉与讯号受屏蔽 的触控面板。
技术介绍
随着近年来触控面板技术的发展,现今具有显示功能的可携式电子装置,如智慧 型手机、平板电脑等皆改采用触控面板来取代传统占据空间的机械式按键。 综观现有触控面板中,较常被使用于可携式电子装置的多为电容式触控面板,而 一般电容式的触控面板,该触控面板于一透明基板底面上设置一氧化铟锡(ΙΤ0)层,且底 面周缘作为一布线区,该氧化铟锡层上则形成有多个电极,并于该布线区上则设置多个导 线分别与该多个电极电连接;而由于上述导线为非透明物,因此当制作电子装置的厂商拿 到上述触控面板时,又必须于一保护板底部周缘涂布一油墨层,并于上述触控面板的顶面 设置一粘贴层且与该保护板粘合,使该保护板底面油墨层对应触控面板的布线区,以将触 控面板布线区内的导线遮蔽,而油墨层及粘贴层的使用除会对电子装置的制造厂造成制程 及材料成本的问题外,亦会使电子装置的整体厚度增加,无法满足可携式电子装置轻薄短 小的需求,因此整体厚度等缺点势必需要有所改良。 再者,传统电容式触控面板因为解决公知的问题,则将横轴及纵轴的电极设置于 同一平面上,再通过细密的布线方式,设置两轴的电极,借以减少整体厚度,但两轴的电极 相距太近容易产生干扰,再者,容易因距离过进而产生干涉或造成电极短路或讯号干扰等 缺点,故公知技术具有下列缺点: 1 ·制造成本较高; 2 ·易造成干涉; 3 ·容易产生讯号干扰。
技术实现思路
为此,为解决上述公知技术的缺点,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可避免电极相 互干涉或讯号相互干扰的触控面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含:一基板、一遮蔽层、一第一电 极层、一第一绝缘层、一第二电极层、一导线层、一第二绝缘层;该基板具有一触控区及一 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的外侧;所述遮蔽层设于该非触控区;该第一电极层 设于该触控区,并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该第一绝缘层覆盖前述第一电极层一侧;所述 第二电极层设于该绝缘层相反该第一电极层的另一侧,并相对该触控区,部分延伸至该非 触控区;所述导线层设于该非触控区,与该遮蔽层相对应,并与前述第一、二电极层电性连 接;该第二绝缘层覆盖于前述第二电极层及该导线层,通过本专利技术结构的设置不仅可防止 电极间的相互干涉,更可避免产生讯号干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剖视图; 图3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例分解剖视图; 图4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例组合剖视图; 图5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三实施例剖视图。 符号说明 触控面板1 基板 11 触控区111 非触控区112 遮蔽层12 第一电极层13 第一绝缘层14 穿孔 141 第二电极层15 导线层16 第一导线 161 第二导线 162 第二绝缘层17 软性基板2 导电胶3 【具体实施方式】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及其结构与功能上的特性,将依据所附图式的较佳实施例予以 说明。 请参阅图1、图2,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一实施例立体分解图及剖视图,如图所 示,所述触控面板1,包含:一基板11、一遮蔽层12、一第一电极层13、一第一绝缘层14、一 第二电极层15、一导线层16 -第二绝缘层17; 所述基板11具有一触控区111及一非触控区112,该非触控区112位于该触控区 111的外侧(周侧),并环绕该触控区111。 所述遮蔽层12设于该非触控区112,该遮蔽层12可为一种不透明的油墨,通过印 刷或贴附的方式设置于前述非触控区112,又或者该遮蔽层12可为一种不透明的贴纸设置 于前述非触控区112,该遮蔽层12主要系作为隐藏该导线层16。 所述第一电极层13设于该触控区111,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112,并局部覆盖该 遮蔽层12,该第一绝缘层14覆盖于前述第一电极层13相反该基板11的另一侧,所述第一 绝缘层14所设置的部位是为完整覆盖前述第一电极层13设置于相对前述触控区111的部 分,且第一绝缘层14同时覆盖该第一电极层13设置于该非触控区112的局部部位。 所述第二电极层15设于该第一绝缘层14相反该第一电极层13的另一侧,并相对 该触控区111,该第二电极层15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112,该导线层16设于该非触控区 112与该遮蔽层12相对应,并与前述第一、二电极层13、15电性连接,所述第二绝缘层17是 覆盖于前述第二电极层15相反该第一绝缘层14的另一侧,并同时覆盖该导线层16。 所述导线层16还具有第一导线161及一第二导线162,所述第一导线161是与前 述第一电极层13电性连接,所述第二导线162是与前述第二电极层17电性连接。 所述第一、二绝缘层14、17是可选择为透明(透光)绝缘材料及氧化硅其中任一。 所述基板11是可选择为玻璃及高分子材料其中任一。 请参阅图3、图4,是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二实施例分解剖视及组合剖视图,如 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技术特征是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 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不同处在于所述第一绝缘层14是同时覆盖该第一电极层13及该遮蔽 层12,所述第一绝缘层14位于该非触控区112的部位具有多个穿孔141,所述导线层16的 第一导线161通过所述穿孔141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3电性连接。 请参阅图5,是为本专利技术触控面板的第三实施例剖视图,如图所示,本实施例部分 技术特征是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相同,故在此将不再赘述,惟本实施例与前述第一实施例的 不同处在于所述触控面板1还具有一软性基板2,该软性基板2与该导线层16间还具有一 导电胶3,通过该导电胶3可令软性基板2与该导线层16电性连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及一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之外侧;一遮蔽层,设于该非触控区;一第一电极层,设于该触控区,并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一第一绝缘层,覆盖前述第一电极层相反该基板的一侧;一第二电极层,设于该绝缘层相反该第一电极层的另一侧,并相对该触控区,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一导线层,设于该非触控区,与该遮蔽层相对应,并与前述第一、二电极层电性连接;一第二绝缘层,覆盖于前述第二电极层及该导线层。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含: 一基板,具有一触控区及一非触控区,该非触控区位于该触控区之外侧; 一遮蔽层,设于该非触控区; 一第一电极层,设于该触控区,并部分延伸至该非触控区; 一第一绝缘层,覆盖前述第一电极层相反该基板的一侧; 一第二电极层,设于该绝缘层相反该第一电极层的另一侧,并相对该触控区,部分延伸 至该非触控区; 一导线层,设于该非触控区,与该遮蔽层相对应,并与前述第一、二电极层电性连接; 一第二绝缘层,覆盖于前述第二电极层及该导线层。2.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绝缘层为一种透明绝缘材 料。3.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二绝缘层为氧化硅。4.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基板选择为玻璃及高分子材料其 中任一。5. 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绝缘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志忠
申请(专利权)人:林志忠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