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奥托莫希勒专利>正文

导墨水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045641 阅读:17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书写器的导墨水系统,其层状调节系统设有两个膨胀半室(3b),它们分别与平行于中央空气槽(3e)的两个充排气槽(3f)相通,在远离书写端处有一横槽(3k)使两个充排气槽(3f)与中央空气槽(3e)相连通,而该横槽(3k)又通过一控制管(3r)与一导墨毛细长槽(3a)以及一空气槽(3d)相连通,从而与储墨容器(6)相通。由于设置了这样的两个充排气槽(3f),所以可防止墨水溢出,使书写器具有防摇震和耐输送的特性。(*该技术在200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书写器的一种导墨水系统。有调整系统的书写器的导墨水系统,目前在全世界都已应用,它不仅使用在钢笔上,也使用在具有其他书写元素的书写器上,如签字笔或原子笔上。无论在那一种使用的场合,一个好的系统,其特色都是,温度变化及压力变化可以借助膨胀室来吸收。这种膨胀室,多半是靠导墨水毛细管对边设置的空气管来作充气及排气。但是,一旦这种膨胀室被墨水充满之后,这个书写器就不耐震摇了,而墨水会自空气管道中溢流出来,尤其当书写者新买到一支邮寄的已经充满墨水的笔,而一打开就发觉有墨水溢流出来,是最感不愉快的事情。墨水先溢满并积存于笔盖,一打开笔盖,盖中积存的墨水到处溢流,弄得书写人到处是脏。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对调节系统中的充、排气管道作一种恰当的设计,以确保它们溢流后,譬如因空运过的关系,仍能耐摇,无妨运送。达成本技术目的的方法就是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方法。本技术是将调节系统中的层状体分成两个半室。两者各为一空气槽所贯穿。在该调整系统的后端,靠一横槽与中央空气槽连通。后者藉一控制管及空气槽又与储墨大容器相连通。本技术可以利用许多种有利的设计方式来实施,譬如说,权利要求1以后的各项权利要求,都是有利的实施例。在这里,我们也利用图示说明一种本技术的实施例。在利用图示说明这一种有利的本技术实施例的同时,我们也会提及一般的有利实施例,及本技术的衍生实施例。图示中为附图说明图1一个书写器的剖面示意图,示出本技术的导墨水系统的一种实施例。图2图1所示实施例的Ⅱ-Ⅱ线断面图。图3图1所示实施例的Ⅲ-Ⅲ线断面图。图4图1所示实施例的Ⅳ-Ⅳ线断面图。图5图1所示实施例的Ⅴ-Ⅴ线断面图。图6图1所示实施例的Ⅵ-Ⅵ线断面图。本技术达成其特定的功能,是靠它有两个储墨室3b设置在它的调节系统的本体3的上面。而此两个储墨室又各为一个空气槽3f所贯通。而此空气槽在其前端被一个档子3m所封死,而在与中间的空气槽3e平行的方向又被长向肋状体3i上的两组凸起3s所区隔,储墨室因此可利用此空气槽3f的作用,达成通气的目的。空气槽3f在调节系统本体3的后端,受一个在毛细细槽3a上横置的槽3k的作用,而与本体3上在长向肋状体3i后端的中央空气槽3e相连通。槽3k又靠控制区3r及空气槽3d而与储墨水容器6相连通。书写器包含书写元素1,后者设置在书写元素承套2中的承孔2a中,靠磨擦力锁紧。锥形的钻孔2b系用来承接书写元素1的后端。空气圈槽2g则置于前端。书写元素承套2中有空气管2h。插梢2k上设有一档子2i。在承孔2a的末端,设有一毛细作用长槽2c,它则连通毛细作用圈形细槽2d,后者靠一组跟靠在书写元素承套2的插梢2k及层状体3的承接孔3n的前端上。层状体3c中的管状体3g上,也设有长向肋状体3h,而在此肋状体中,设有毛细长槽3a,以连通毛细作用圈形细槽2d与储墨水容器6。在管状体3g上设有断面为圈形的层状体3c,后者的四周皆为外壳4气密封闭住。外壳4的后端,设有凹槽4a及一承圈5。在层状体3c之间,是两个储墨半室3b,后者各自利用两支毛细横槽31,连通到毛细长槽3a上。在调节系统本体3的下方的管状体3g上设有长向肋状体3i及其凸起3s,它们的中间形成空气槽3e,而后者的后端,是通到横槽3k中去的。与空气槽3e平行,在肋状体3i靠层状物的区域,另设有充、排气槽3f,以利两个储墨半室3b的充气及排气。横槽3k是靠控制区3r来连通毛细长槽3a及空气槽3d。在书写器被使用时,书写元素1中的墨水系由储墨容器6中流出,流经长向肋状体3h内的毛细长槽3a,流入毛细作用圈形槽2d中,再流过毛细作用长槽2c而流入书写元素1的后端,而安全的提供其所需的墨水。因高温会在储墨容器6中产生的高压,或因(空运时)较低的环境压力也会在储墨容器6中产生低压。储墨容器6中的高压,会因墨水快速流经毛细横槽31,涌入两个储墨半室3b而有效的被消解了。也因此之故,不会有墨水会由笔尖滴出,多次的实验显示某名牌书写器靠近书写端的储墨室,总会先被墨水充满。也因为这个缘故,在两个储墨半室共用下方设置的充气排气槽,而后者受墨水所填充后,层状系统的储墨能力,便会大打折扣了。一旦空气槽中进了墨水,空运或摇动就会使书写器漏墨水了。为了使有层状体系统的导墨器,能够防震摇,耐运送,本技术特别设置两个平行于中央空气槽3e的充气排气槽3f,后者,在以墨水引入储墨半室3b中去时,储墨半室3b内的空气,会由本体3的后端溢出,直到储墨半室3b内完全为墨水所充满为止,不致于使中央空气槽3e会被墨水所灌入。一直到两个储墨半室3b,一直到后端的连接横槽3k,都为墨水所填满为止,墨水才可能流得进中央空气槽3e之中。更由于撞击墙的设置,也就是利用空气槽2e-2f设置于书写元素承接套2的前端部位,更可以改良中央空气槽3e充墨后,书写器的防摇震和耐输送的特性。这是可以从图示中看得出来的。在书写时,或者是当储墨容器6内发生压力下降的情形时,首先是空气槽3f-3e,再就是储墨室3b内的墨水被吸干净。当这个现象结束了以后,控制区3r就被打开,而空气得以涌入储墨容器6,而形成储墨容器6内与外界空气压力的平衡状态。而于此同时,墨水得以适量流入书写元素1。一旦书写完毕,墨水会封闭控制区3r而抑制了书写元素1上的滴墨作用。权利要求1.一种书写器的导墨水系统,包括具有充排气槽和膨胀室的层状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它在一个管状体(3g)上,设有两个膨胀半室(3b),后者在向中央空气槽(3e)的方向,又以凸起(3s)区隔出两个充排气槽(3f),这两个充排气槽(3f),在它们的前端,被一个档子(3m)所封死,而在它们的后端,则有一横槽(3k),使它们能与中央空气槽(3e)相连通,而此横槽(3k)本身,又与一个控制管(3r),与一个毛细槽(3a),以及一个空气槽(3d)相连通,此外,书写元素承套(2)及调节系统本体(3),则系靠磨擦力气密的固定在外壳(4)之内。2.如权利要求1所指的导墨水系统,其特征为,其书写元素承套(2)设有一插杆(2k),而后者系利用磨擦力,插入并固锁在调节系统本体(3)中的一个开孔(3n)之中。3.如权利要求1及2所指的导墨水系统,其特征为,在其书写元件承套(2)的前端区域,设有空气管(2h),及两个空气圈槽(2g-2e),以及一个空气纵槽(2f),这些管槽都与中央空气槽(3e)相连通,也透过横槽(3k)与排气槽(3f),控制管(3r)及空气槽(3d)与一个储墨大容器(6)相连通。4.如权利要求1或2中任一项所指的导墨水系统,其特征为,其书写元素(1)之后端,系经由一个锥形孔(2b),及一个有毛细作用的圈形细槽(2d)的毛细作用长槽(2c)连通毛细槽(3a),而与储墨大容器(6)相连通。5.如权利要求3所指的导墨水系统,其特征为,其书写元素(1)之后端,系经由一个锥形孔(2b),及一个有毛细作用的圈形细槽(2d)的毛细作用长槽(2c)连通毛细槽(3a),而与储墨大容器(6)相连通。专利摘要一种书写器的导墨水系统,其层状调节系统设有两个膨胀半室(3b),它们分别与平行于中央空气槽(3e)的两个充排气槽(3f)相通,在远离书写端处有一横槽(3k)使两个充排气槽(3f)与中央空气槽(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书写器的导墨水系统,包括具有充排气槽和膨胀室的层状调节系统,其特征是,它在一个管状体(3g)上,设有两个膨胀半室(3b),后者在向中央空气槽(3e)的方向,又以凸起(3s)区隔出两个充排气槽(3f),这两个充排气槽(3f),在它们的前端,被一个档子(3m)所封死,而在它们的后端,则有一横槽(3k),使它们能与中央空气槽(3e)相连通,而此横槽(3k)本身,又与一个控制管(3r),与一个毛细槽(3a),以及一个空气槽(3d)相连通,此外,书写元素承套(2)及调节系统本体(3),则系靠磨擦力气密的固定在外壳(4)之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奥托莫希勒
申请(专利权)人:奥托莫希勒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DE[德国]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