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谢学问专利>正文

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045531 阅读:3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自动铅笔。解决笔头不致松动脱落问题。用于书写绘画等。上述第二滑动元件设有第一凸出元件,外管体的下管体内侧面上固设有第二凸出元件,第一凸出元件位于两段式驱动装置与第二凸出元件之间,而且在上管体第一段作动结束时抵住第二凸出元件且笔尖下端部分露出。(*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自动铅笔,尤指一种两段式自动铅笔。现有两段式自动铅笔如附图说明图1、2、3所示;外管体1由可相对转动的上管体101与下管体102构成,下管体102下端有一锥形笔头103,两段式驱动装置2具有可与上管体101一起转动的中空套体201及当中空套体201转动时可在上管体101中作轴向移动的抵推体202,笔芯管体3包括一端固接该抵推体202的第一滑动元件302及套设于第一滑动元件302另一端外的第二滑动元件303,第二滑动元件303一端具有对应于笔头103的笔尖301。为旋转上管体101使两段式驱动装置2作动时,笔芯管体3将随着两段式驱动装置2的抵推体202做两段式的轴向移动,将笔尖301下端的部份以笔芯4分成两段推出。当不使用时,可将上管体101逆向转动,使笔芯4与笔尖301下端的部分一起回收入笔头103内,避免笔尖301下端的部份留在笔头103外。但笔头103以螺接方式而与下管体102连接,这种结构制作成本较高;笔尖301笔芯管3第二段轴向向外移动而使笔芯4推出过程中会向外推顶笔头103,长时间使用后,笔头103会松动,甚至脱出下管体102,无法使用。本技术的目的是有鉴于现有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存在上述所说缺点而进行改进,提供一种崭新的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包括一外管体、一笔芯管体及一两段式驱动装置,外管体由可相对转动的上管体及下管体构成;笔芯管体装设在外管体中,其包括有一第一滑动元件及一套接在第一滑动元件下端外的第二滑动元件,该第二滑动元件的一端具有一对应于上述笔头的笔尖;采用笔芯与笔尖下端部份能一起回收入笔头内的两段式驱动装置结构,该两段式驱动装置亦装设在外管体中,并与上述笔芯管体的第一滑动元件的上端固接,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滑动元件设有第一凸出元件,外管体的下管体内侧面上固设有第二凸出元件,第一凸出元件位于两段式驱动装置与第二凸出元件之间,而且在上管体第一段作动结束时抵住第二凸出元件且笔尖下端部份露出。上述设计,避免了笔头的松动和脱出,并保持了笔芯与笔尖的下端部份一起回收入笔头内的优点。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再作详细说明。图1为现有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纵向截面示意图;图2为现有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第一段使用剖视示意图;图3为现有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第二段使用剖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纵向截面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部份截面分解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一段使用剖视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二段使用剖视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纵向截面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部份截面分解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一段使用剖视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第二段使用剖视示意图;如图4、5所示外管体10由可相对转动的上管体12与下管体11构成,下管体11在其下端111紧迫嵌合有一锥形的笔头112。笔芯管体30装设在外管体10中,其包括有一第一滑动元件及一套接在该第一滑动元件下端外的第二滑动元件,该第二滑动元件的一端具有一对应于上述笔头112的笔尖35;其中,第一滑动元件包括有笔芯管31、第一套管32、第一弹簧33以及笔芯夹头37等;而第二滑动元件则包括有第二套管34、笔尖35以及弹性夹头杆体36等;第一滑动元件笔芯管31的上端与两段式驱动装置20连接,而第一套管32一端固接于该笔芯管31下端内,另外,该第一滑动元件的第一弹簧33套设于第一套管32上。第二滑动元件的第二套管34套接在第一套管32外,该第二套管34的上端并延伸到接近该外管体10的下管体11上端处,且第二套管34的下端则与上述笔尖35上端螺接结合。第二套管34在靠近下端的内侧面具有一肩部341,而第一弹簧33置于笔芯管31下端与第二套管34的肩部341之间;笔芯夹头37上端固接在第一套管32下端,弹性夹头杆体36卡置于笔尖35内,并且笔芯夹头37下端滑动地嵌入弹性夹头杆体36下端并受该弹性夹头杆体36下端夹持以便挂住笔芯7。此外,笔芯管31的上端固设一中空的芯尾体111,连接处则设有外螺蚊312,且自由端可装设橡皮6;笔尖35在内壁预设有一凹环351,弹性夹头杆体36上端缘凸设一环卡缘361,可卡置于上述凹环351上;笔芯夹头37的下端壁面具有数个隙缝371,而呈塑性端缘。如是,笔芯管体30的组合,为将一套管32上端固定设置于笔芯31自由端内,并将第一弹簧33套设于第一套管32上,续而外套设第二套管34,使第一弹簧33恰位于笔芯管31与第二套管34之间,再将笔芯夹头37一端固定设置于该第一套管32下端内,而弹性夹头杆体36以卡缘361卡置于凹环351上,使弹性夹头杆体36结合于笔尖35内,续以笔芯夹头37上端套入于弹性夹杆体36内,并使笔尖35螺锁于第二套管34的螺纹端上,即使整个笔芯管体30组装套结在一起。另外,在靠近外管体10的下管体11内侧面上设有一第一凸出元件,一凸环116,而且在第二套管34上端径向向外延伸出一第二凸出元件,一环状凸缘342。当组合好的笔芯管体30置入外管体10的下管体11中时,凸环116位于两段式驱动装置20与环状凸缘342之间,如图4中所示。两段式驱动装置2包括一套接下管体11上端的中空套体21,一容装在该中空套体21的抵推体22以及设在该下管体11上端的一适当长度的两节段导体槽23。中空套体21上端设有多个纵向内侧凹槽211以及与上管体12的内壁面结合的纵向多个外侧条纹212,使中空套体21可与上管体12一起转动;中空套体21下端内壁面套接下管体11上端一部分而设有一环状凸肋213,该凸肋213与形成在下管体11被中空套管21套接部分113的外壁面上的环沟114可转动地结合,使该中空套体21可相对下管体11转动但是无法相对下管体11轴向移动。该两节段导体槽23为形成在下管体11被中空套体21套接部分113,而且设有一凹陷部231而使其路径呈两节段。该抵推体22是一中空圆柱,由一外径较大的部分222以及一外径较小的部分223构成,该外径较大部分222内侧面上设有内螺纹221而且外侧面上设有与该中空套体21的纵向内侧凹槽211可滑动地相结合的多个纵向凸条224,该外径较小的部分223的外表面上设有一与该两节段导槽23可滑动地结合的凸点225,因此当凸点225沿着该两节段导槽23滑动时,该抵推体22可以在中空套体21中纵向地滑移;笔芯管体30的笔芯管31上端设有外螺蚊312,该外螺蚊312与该抵推体22的内螺蚊221结合。组合时,将整个组装套结在一起的笔芯管体30以及该两段式驱动装置20插入外管体10的下管体11中,再将外管体11的上管体12套接在两段式驱动装置20的中空套体21上。如图6所示当旋转上管体12时,乃带动驱动装置20的中空套体21藉两段式导槽23导引该抵推体22的凸点225,因抵推体22的纵向凸肋224受限于中空套体21的凹槽211,而无法转动,使抵推体22带着笔芯31呈垂直滑移动作,故抵推块222在导槽212上进行第一段滑移时,即由该两节段导槽23顶端滑至该凹陷部231时,则抵抵体22下压弹簧115,并带着该笔芯管31整个在下管体11内做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两段式旋转自动铅笔,包括一外管体、一笔芯管体及一两段式驱动装置,外管体由可相对转动的上管体及下管体构成;笔芯管体装设在外管体中,其包括有一第一滑动元件及一套接在第一滑动元件下端外的第二滑动元件,该第二滑动元件的一端具有一对应于上述笔头的笔尖;采用笔芯与笔尖下端部份能一起回收入笔头内的两段式驱动装置结构,该两段式驱动装置亦装设在外管体中,并与上述笔芯管体的第一滑动元件的上端固接,其特征是:上述第二滑动元件设有第一凸出元件,外管体的下管体内侧面上固设有第二凸出元件,第一凸出元件位于两段式驱动装置与第二凸出元件之间,而且在上管体第一段作动结束时抵住第二凸出元件且笔尖下端部份露出。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谢学问
申请(专利权)人:谢学问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